制霉菌素口腔糊剂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来源 :药学服务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制霉菌素口腔糊剂,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方法:以黏附力、吸水值及赋形性等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全面试验优化制霉菌素口腔糊剂的处方.结果:优化处方的载药量为1×104~1×105 U/g,羟丙甲纤维素和卡波姆940用量占处方总量的30%,凡士林与液体石蜡的比值为5:1,羟丙甲纤维素与卡波姆940的比值为2:1.制备的制霉菌素口腔糊剂黏附力的钢球号为(6±1),吸水值为(6.08±3.21)%,赋形性为不流淌至临界流淌.结论:经处方优化后制得黏附力、吸水值及赋形性适宜的制霉菌素口腔糊剂.
其他文献
血小板是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活化的血小板可表达P选择素、CD40及CD40L,激活内皮细胞且促进白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现就近年来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40/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促炎作用及其相关防治靶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合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为临床PCI后HD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行PCI的HD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检测并分析HD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根据二磷酸腺苷诱导后血小板聚集率是否>55%,分为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组(HPR)与血小板低反应组(LPR),分析导致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两组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
目的:构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培训体系,为我国药物治疗管理的培训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设计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0位临床医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慢性病管理方向的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5,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73和0.169(P<0.001),最终构建的COPD药物治疗管理培训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
目的:探讨抗凝药师在门诊患者华法林用药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分析门诊患者华法林用药管理的典型病例,总结抗凝药师参与华法林用药管理的药学服务切入点.结果 和结论:抗凝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在门诊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开展用药管理,为优化抗凝治疗方案提供专业建议,有利于提高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