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7%,创25个月来新高。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用电量明显好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用电量数据是经济运行的同步指标,因此很多人据此判断经济形势出现好转。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天气因素是导致8月用电量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根据中国气象局8月29日通报,8月以来全国天气呈现气温偏高和降水偏少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对8月用电量产生直接影响。
8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22.3℃,较常年同期偏高1.3℃,为1961年以来最高,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受高温影响,入夏以来,日发电量连续11次创新高。受气温影响较大的居民生活用电量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1.41%和15.55%,直接拉动8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2和2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89.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3%,导致8月份水电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0.1%。水电少发和火电增发使得电力部门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22.09%,较电力部门1—8月累计用电量的同比增速高出了14.2个百分点,直接拉动8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两方面共拉动全社会用电量8.2个百分点,而受天气影响较小的制造业、采掘业和建筑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9%、7.3%和8.3%,只拉动全社会用电量5.5个百分点。因此总体来看,天气因素是导致8月用电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
此外,去年基数较低也是导致8月用电量同比明显增长的重要原因。2012年8月,是去年各月用电量增速最低的月份之一,同比增长仅为3.6%,较去年平均增速低1.5个百分点,也比2008年以来历年8月平均增速低6.3个百分点。
二、制造业用电数据反映当前经济稳中有升
8月制造业用电量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弹性稳定于经济上行期水平,表明短期内经济显现向好势头。制造业用电量是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小的用电指标,8月同比增长9.93%,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弹性为0.95,与2006年以来经济处于上行期(2006、2007、2008、2010、2011年)的历年8月平均值0.97基本相当。制造业用电量是工业增加值的同步指标,用电弹性保持在经济上行期的水平,从一个侧面表明短期内工业生产形势好转。
分行业看,8月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分别增长11.5%、5.3%、10%和8.1%,较1—7月累计用电量增速分别高出8.1、0.1、6.0和3.7个百分点,显示高耗能行业增长逐渐恢复。这主要是7月份以来,中央政府释放了“稳增长、保下线”政策信号,稳定了市场信心,改善了企业对未来的预期,部分高耗能产品开始进入回补库存阶段,短期内经济仍会持续向好态势。
三、轻工业用电增长连续2个月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口形势逐渐转暖
近期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加快,我国出口形势有所好转。美国在私人消费回暖拉动下经济持续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速在2.5%—3%左右;日本在宽松货币及财政政策刺激下,预计未来仍将保持3.5%—4.0%的高速增长;欧元区也于2季度结束了一年半的衰退,预计未来持续向好。发达国家经济回暖将直接拉动我国出口。8月份,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从6月的2.1%扩大到3.5%。
轻工业用电量走势也佐证了当前出口形势逐渐转暖。8月份轻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8%,增速连续2个月扩大,显示轻工业生产活动逐渐加快。由于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稳定,短期内轻工产品产量的边际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口需求在持续扩张。8月份轻工产品占工业品出口交货值的60%以上,轻工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基本反映出我国近期出口总体好转。
四、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8月用电数据明显好转,显示当前经济形势出现向好苗头,但是回暖趋势能否确立仍需进一步观察。可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电力指标:一是钢铁业用电量走势。8月钢铁用电量大幅增长显示生产好转,但未来能否持续值得关注。8月钢材价格短期上扬,钢铁企业利用原有低价购入的原材料库存加紧生产,带动行业用电量攀升。但随着9月铁矿石价格、煤炭价格也逐步回升,未来钢铁行业盈利形势仍不明朗。二是有色行业用电量走势。与2006年以来历年8月增速相比,当前有色行业用电量增长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有色金属是生产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品的重要原材料,但是部分工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会直接影响新增投资。因此当前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增长不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工业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仍未出现明显好转。三是广东等南方电网省区用电量走势。8月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区未受高温天气影响,南方电网范围内各省的用电总量同比增幅仅为5.8%,1—8月累计用电量同比增幅在5.5%左右,一直处于相对低速增长状态。反映出广东地区外贸导向型行业的生产形势仍处于缓慢复苏当中,以及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高耗能产业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这些省区的外贸导向型行业和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走势对判断全国范围内相应行业的发展态势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的活力仍然不强,复苏态势仍需密切观察。
(李继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能源经济、气候变化领域政策)
一、天气因素是导致8月用电量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根据中国气象局8月29日通报,8月以来全国天气呈现气温偏高和降水偏少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对8月用电量产生直接影响。
8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22.3℃,较常年同期偏高1.3℃,为1961年以来最高,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受高温影响,入夏以来,日发电量连续11次创新高。受气温影响较大的居民生活用电量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1.41%和15.55%,直接拉动8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2和2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89.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3%,导致8月份水电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0.1%。水电少发和火电增发使得电力部门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22.09%,较电力部门1—8月累计用电量的同比增速高出了14.2个百分点,直接拉动8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两方面共拉动全社会用电量8.2个百分点,而受天气影响较小的制造业、采掘业和建筑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9%、7.3%和8.3%,只拉动全社会用电量5.5个百分点。因此总体来看,天气因素是导致8月用电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
此外,去年基数较低也是导致8月用电量同比明显增长的重要原因。2012年8月,是去年各月用电量增速最低的月份之一,同比增长仅为3.6%,较去年平均增速低1.5个百分点,也比2008年以来历年8月平均增速低6.3个百分点。
二、制造业用电数据反映当前经济稳中有升
8月制造业用电量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弹性稳定于经济上行期水平,表明短期内经济显现向好势头。制造业用电量是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小的用电指标,8月同比增长9.93%,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弹性为0.95,与2006年以来经济处于上行期(2006、2007、2008、2010、2011年)的历年8月平均值0.97基本相当。制造业用电量是工业增加值的同步指标,用电弹性保持在经济上行期的水平,从一个侧面表明短期内工业生产形势好转。
分行业看,8月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分别增长11.5%、5.3%、10%和8.1%,较1—7月累计用电量增速分别高出8.1、0.1、6.0和3.7个百分点,显示高耗能行业增长逐渐恢复。这主要是7月份以来,中央政府释放了“稳增长、保下线”政策信号,稳定了市场信心,改善了企业对未来的预期,部分高耗能产品开始进入回补库存阶段,短期内经济仍会持续向好态势。
三、轻工业用电增长连续2个月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口形势逐渐转暖
近期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加快,我国出口形势有所好转。美国在私人消费回暖拉动下经济持续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速在2.5%—3%左右;日本在宽松货币及财政政策刺激下,预计未来仍将保持3.5%—4.0%的高速增长;欧元区也于2季度结束了一年半的衰退,预计未来持续向好。发达国家经济回暖将直接拉动我国出口。8月份,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从6月的2.1%扩大到3.5%。
轻工业用电量走势也佐证了当前出口形势逐渐转暖。8月份轻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8%,增速连续2个月扩大,显示轻工业生产活动逐渐加快。由于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稳定,短期内轻工产品产量的边际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口需求在持续扩张。8月份轻工产品占工业品出口交货值的60%以上,轻工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基本反映出我国近期出口总体好转。
四、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8月用电数据明显好转,显示当前经济形势出现向好苗头,但是回暖趋势能否确立仍需进一步观察。可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电力指标:一是钢铁业用电量走势。8月钢铁用电量大幅增长显示生产好转,但未来能否持续值得关注。8月钢材价格短期上扬,钢铁企业利用原有低价购入的原材料库存加紧生产,带动行业用电量攀升。但随着9月铁矿石价格、煤炭价格也逐步回升,未来钢铁行业盈利形势仍不明朗。二是有色行业用电量走势。与2006年以来历年8月增速相比,当前有色行业用电量增长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有色金属是生产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品的重要原材料,但是部分工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会直接影响新增投资。因此当前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增长不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工业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仍未出现明显好转。三是广东等南方电网省区用电量走势。8月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区未受高温天气影响,南方电网范围内各省的用电总量同比增幅仅为5.8%,1—8月累计用电量同比增幅在5.5%左右,一直处于相对低速增长状态。反映出广东地区外贸导向型行业的生产形势仍处于缓慢复苏当中,以及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高耗能产业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这些省区的外贸导向型行业和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走势对判断全国范围内相应行业的发展态势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的活力仍然不强,复苏态势仍需密切观察。
(李继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能源经济、气候变化领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