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1983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新的内涵,正如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1)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有机结合,在多种感官刺激下,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操作简单可重复使用,便于在课堂上直观展示,便于学生接受知识。(3)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正是基于此,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直观、具体、生动、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知识的内化,转化为其内心深处的需要,会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长期的培养与训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通过大容量信息的展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如,在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化学课还有许多微观知识,如分子、原子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由于学科特点,初中化学各章节间知识独立性较强,并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又较少(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知识多为有机化合物知识,而初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相对较少),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慢慢衰减,最终在感到索然无味时而放弃化学的学习。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我特别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资料,并剪辑下来,在相关章节及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实质。例如,在讲到“生铁和钢”时,播放1996年我国为纪念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而发行的邮票;在讲到空气时,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延伸出问题:如何防止生锈?),在讲到稀有气体时,播放城市霓虹灯夜景等,这样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真的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三、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能源、材料、健康、环境等方面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的认识,树立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化学家化学探究活动的严谨与艰辛,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要真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改进教学思想和方法,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古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喜悦,教师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还应正确看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像学生实验,通过播放影片取代实验教学,抑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媒体是通向知识的一座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应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早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重视早读。早晨是人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人一天中记忆的高峰期。因此,早读时间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如何提高英语早读的效率,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走出早读的一些误区并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    一、走出误区    1.任务规定得太死  有些教师每节早读都给学生圈定明确目
党的“十七大”提出,教育要均衡发展,使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共同发展.但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差异,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差异明显.作为教育工作者若不及时研究其原因,找出相应的化解方法,势必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成绩差的同学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我校地处南宁市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附近的农村,社会背景复杂,学生
可持续发展观是针对威胁人类生存持续发展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而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思想,蕴含了深刻的经济哲学理念.它倡导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自然观,摒弃了绝对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从近年的高考实验试题来看,其显著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的设问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又不是背诵“该什么”,而是从物理实验情景中理解“为什么”,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确实是什么”,进而解开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二、从既定的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试题
介绍了北京银泰中心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方案,并以地下室外墙为例,介绍了自粘卷材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
从2006年3月1日起,由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正式实施。这是一本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基于“整体”与“一贯”的理念,将原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关注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和其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必须对传统体育课进行全面改革,在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    一、依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思维模式    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
国际公约及一些国家立法都确立了强制责任保险下受害第三人对责任保险人的直接诉讼权.我国程序法确立了该项权利,但缺乏相应的实体法上的规定.应当顺应海上保险的发展趋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