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的最终走向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从“教知识”走向“教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笔者认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爱学习而且会学习。“爱”——让学生“对知识充满热情”,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不需要教”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爱学的课堂应该是不断激发学习热情、不断增强自主学习意愿的场所。
爱学的课堂关注儿童立场。每个学生都是有内在学习需要和动力的,要认可每个学生都是动车,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关注好学生的真实成长。爱学课堂应该是学习的课堂、自主的课堂、个性的课堂、给学生的课堂。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学有所趣,趣而乐学”,才会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真正发生。
有趣:让学生喜学
所谓“趣”,就是课程情感的培养。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的需求,那么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累,相反是一种享受、乐趣,也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孩子们会越来越想学,越来越爱学。当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时,就能把学习跟生活、跟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自发产生学习、探究的强烈欲望,那么此时的学习就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教育、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让学习成为真正自主的学习。
如在教学“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时,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入手,先播放了一段电视节目“购物街”中的“妙手推推推”活动视频,游戏规则是:主持人先出示一排数字,在数字位置不变的前提下,选手推动数字,以最终留下的数字作为所猜商品的价格,猜对的话就能赢得商品。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进而再对学生说:“刚才我们看了一段‘妙手推推推’,知道了它的游戏规则,现在我们也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好吗?”下面整节课的学习就在游戏竞猜商品价格地过程中进行,在游戏中学生对于未知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出了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这要比被动得到的知识理解得深,掌握得更牢。
有法:让学生善学
所谓“法”,就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这里的“法”就是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学法指导。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在指导学习的方法上精心设计、大胆革新,以“兵教兵”“兵练兵”、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五年级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包括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本单元利用“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规律。在单元教学中,首先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发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再用以前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数方格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引导学生找到一个新的方法——转化的思想,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化为面积大小不变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而推导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索时,当学生在探索时发现疑难时,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能否用转化的方法来找到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呢?学生得到教师的“小提示”后,也能很快自主探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会了转化这一方法,因此在学习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推导、归纳,在班级里进行分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结果学生也都比较顺利地找到了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探索,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或法则可通过一定的已有知识进行分类、比较而获得。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迁移类比、尝试学习等方法。学生借助这些方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知识。所以说,只有教学得“法”了,学生才能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的思维方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的意识、创新的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有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序:让学生乐学
所谓“序”,就是以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协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而珍贵的存在,他们都想得到肯定与赞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分类、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个孩子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分层次布置作业,给学困生练习的是他们很熟悉的一些简单组合图形,如长方形和圆,大圆与小圆的组合图形,而且相关条件直接能找到;给学优生做的题目是一些较复杂的组合图形,而且相关条件是隐蔽的,要动脑筋才能找到。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仅能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习得知识,更能激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完成学习内容,让学生乐学。
有创:让学生好学
所谓“创”,就是创造、创新。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思考的空间,尽可能地让学生“自能”“自得”,只有学生参与了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数学有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才会“像呼吸一样自然”。
例如:在学习新的平面图形圆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策划、指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①收集商标图案(可以是汽车标识,也可以是银行标识等),判断这些图案都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②小小设计师,尝试为某一商品设计出商标图案。这样的实践活动,就让学生在收集、统计、设计中,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知识水平、个人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发展。教师在指导实践活动时,可以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调查,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商场或网上收集商品的标识;第二步统计,把搜集到的图案整理出来(可以是列表整理,也可以是分类整理);第三步,撰写报告,把整理好的资料形成文字报告;第四步,交流汇报,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可以说说商标的种类、平面几何图形在某一产品商标上的作用。如奥迪车的标识是四个圆形组成的,三菱车的标识是三个菱形组成的……在商标图案设计中,请学生先小组中进行交流,并推选好的作品,让设计者上台讲解,讲述设计意图及商标图案的介绍说明,让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设计作品,并对获奖作品隆重表彰、颁奖。借助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将课内学习与课堂外的调查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调查设计商标的过程中,讲来源讲用途,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搭建教学的媒介“舞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欲望,让学生真正做到喜学、善学、乐学、好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数学课堂散发灵动的生命气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爱学的课堂关注儿童立场。每个学生都是有内在学习需要和动力的,要认可每个学生都是动车,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关注好学生的真实成长。爱学课堂应该是学习的课堂、自主的课堂、个性的课堂、给学生的课堂。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学有所趣,趣而乐学”,才会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真正发生。
有趣:让学生喜学
所谓“趣”,就是课程情感的培养。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的需求,那么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累,相反是一种享受、乐趣,也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孩子们会越来越想学,越来越爱学。当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时,就能把学习跟生活、跟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自发产生学习、探究的强烈欲望,那么此时的学习就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教育、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让学习成为真正自主的学习。
如在教学“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时,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入手,先播放了一段电视节目“购物街”中的“妙手推推推”活动视频,游戏规则是:主持人先出示一排数字,在数字位置不变的前提下,选手推动数字,以最终留下的数字作为所猜商品的价格,猜对的话就能赢得商品。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进而再对学生说:“刚才我们看了一段‘妙手推推推’,知道了它的游戏规则,现在我们也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好吗?”下面整节课的学习就在游戏竞猜商品价格地过程中进行,在游戏中学生对于未知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出了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这要比被动得到的知识理解得深,掌握得更牢。
有法:让学生善学
所谓“法”,就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这里的“法”就是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学法指导。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在指导学习的方法上精心设计、大胆革新,以“兵教兵”“兵练兵”、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五年级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包括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本单元利用“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规律。在单元教学中,首先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发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再用以前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数方格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引导学生找到一个新的方法——转化的思想,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化为面积大小不变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而推导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索时,当学生在探索时发现疑难时,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能否用转化的方法来找到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呢?学生得到教师的“小提示”后,也能很快自主探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会了转化这一方法,因此在学习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推导、归纳,在班级里进行分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结果学生也都比较顺利地找到了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探索,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或法则可通过一定的已有知识进行分类、比较而获得。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迁移类比、尝试学习等方法。学生借助这些方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知识。所以说,只有教学得“法”了,学生才能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的思维方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的意识、创新的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有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序:让学生乐学
所谓“序”,就是以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协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而珍贵的存在,他们都想得到肯定与赞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分类、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个孩子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分层次布置作业,给学困生练习的是他们很熟悉的一些简单组合图形,如长方形和圆,大圆与小圆的组合图形,而且相关条件直接能找到;给学优生做的题目是一些较复杂的组合图形,而且相关条件是隐蔽的,要动脑筋才能找到。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仅能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习得知识,更能激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完成学习内容,让学生乐学。
有创:让学生好学
所谓“创”,就是创造、创新。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思考的空间,尽可能地让学生“自能”“自得”,只有学生参与了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数学有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才会“像呼吸一样自然”。
例如:在学习新的平面图形圆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策划、指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①收集商标图案(可以是汽车标识,也可以是银行标识等),判断这些图案都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②小小设计师,尝试为某一商品设计出商标图案。这样的实践活动,就让学生在收集、统计、设计中,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知识水平、个人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发展。教师在指导实践活动时,可以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调查,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商场或网上收集商品的标识;第二步统计,把搜集到的图案整理出来(可以是列表整理,也可以是分类整理);第三步,撰写报告,把整理好的资料形成文字报告;第四步,交流汇报,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可以说说商标的种类、平面几何图形在某一产品商标上的作用。如奥迪车的标识是四个圆形组成的,三菱车的标识是三个菱形组成的……在商标图案设计中,请学生先小组中进行交流,并推选好的作品,让设计者上台讲解,讲述设计意图及商标图案的介绍说明,让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设计作品,并对获奖作品隆重表彰、颁奖。借助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将课内学习与课堂外的调查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调查设计商标的过程中,讲来源讲用途,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搭建教学的媒介“舞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欲望,让学生真正做到喜学、善学、乐学、好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数学课堂散发灵动的生命气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