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v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与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灶中血管分级及血流显示率方面的差异,探讨SM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PTC患者50例,共61个病灶。按照Adler分级标准,CDFI与SMI技术分别观察同一病灶的血流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技术在血管分级及血流显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CDFI技术血流模式检出病灶血管0~Ⅰ级33个,Ⅱ~Ⅲ级28个;SMI技术血流模式检出病灶血管0~Ⅰ级6个,Ⅱ~Ⅲ级55个,CDFI与SMI 2种技术对病灶血流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75,P<0.01);CDFI技术显示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内部或周边呈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5例病灶显示内部呈分支状血流信号;SMI技术显示42个病灶内部或周边呈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17个病灶内部呈分支状血流信号,2种技术检验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流显示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1,P<0.01)。结论与传统CDFI技术相比,SMI技术具有较高血流敏感度,可清晰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内微小杂乱血管,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血管方面的依据。其血流显示率与超声造影强化方式类似,因而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3月~2019年8月选出68例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并以随机式分组法
对苦楝10个种源的叶片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6个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16.48%~41.26%,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的变异明显;叶面积和叶柄
从分析大学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着手 ,就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 ,探讨提高大学女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达到的知识重难点的深度和广度与师生间的互动程度是息息相关的。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课前很好的预设,更需要教师很好地抓住课堂生成的东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