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容 正行 正心 正德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这种昂扬正气的传神写照。也正因为有了这股浩然正气,中华民族才能永不沉沦,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桐乡县志》载:“千乘乡,夫差阅兵于此,车凡千乘。”这“车凡千乘”的吴王阅兵之所,就在今天学校施教区范围中。本区域还是中国杭白菊的传统产区,学生家庭基本户户栽菊,家家采菊,菊花的精神、品格已渗入到每个人的精气神中。气势如虹的“千乘”之势,傲立寒秋、一花独绽的菊花,这些学校依托的地域历史文化一以贯之的正是人间的清明正气。但学校位于城郊结合部。生源的复杂和多元化,带来学生在日常行为、学习习惯、品德修养、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群体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这种种差异及其碰撞,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此,学校开始“养正”特色德育的实践探索。
  
   一、“养正”特色德育的基本内容
  
  学校的“养正”特色德育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细节入手,在正容、正行、正心、正德四个层面上,由表及里、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1.正容——容貌之正
  古语有云:“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近代著名教育家严范孙先生在《镜箴》上也要求: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学校汲取其中的精华,结合学生特点,概括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正“容”的基本要求。
  头发整:头梳整齐,勤快洗头,每月理发,精神焕发。牙齿洁:早晚刷牙,口气清新,护好牙齿,远离病菌。衣得体:衣服整洁,扣子整齐,拉链适宜,体面大方。洗好澡:勤快洗澡,勤洗脖子,洗净脸蛋,神清气爽。手足净:勤剪指甲,认真洗手,勤换鞋子,清洁卫生。穿戴好:戴红领巾,不忘勤洗,叠放整齐,爱护领巾。
   从这六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处着手,通过认识、培养、实践,使学生认识到人的仪表服饰与精神面貌的内在联系,从而自觉正“容”。这是学校师生应共同遵守的最表层的“正”。
   2.正行——举止之正
   行为正,这是“正”的第二个层面。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学校从口、手、足入手,从说话、吃饭、学习等生活细节着力,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要求。
  静就餐:安静就餐,细嚼慢咽,不剩饭菜,洗碗节水。规范行:不追不闹,遵守规则,行走靠右,注意红灯。理书包:文具备齐,摆放有序,爱惜书本,书包整洁。讲卫生:认真打扫,桌椅整齐,去除死角,保持清洁。畅课余:课前准备,文明休息,讲普通话,礼貌待人。齐排队:无声排队,动作迅速,站姿挺拔,不犯他人。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行为习惯千差万别,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不良行为很容易相互传染。今日“正行”,正是为学生明天的幸福人生打基础。
  3.正心——态度之正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的人生理想。学校认为,学习态度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校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正心”。
  乐上学:带齐用品,走出家门;迟到早退,绝不发生;突遇急事,请假及时;作息有序,快乐学习。善听讲:坐姿端正,善于倾听;乐于表达,举手规范。规范字:一拳一尺,还要一寸;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勤作业:认真作业、按时完成,及时上交,卷面整洁。课堂活动,顾全大局;预习复习,认真做好。正两操:集队出操,应静齐快;动作合拍,神清气爽;心灵窗户,眼操呵护;找准穴位,姿势正确。常积累:课外书籍,经常阅读;独立钻研,知识丰富。
   4.正德——品德之正
   “正德”是从外表、行为的养正上升到精神品德层面的养正,目的是使一个人浑身上下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种气息,真正达到宜静、宜庄、宜和的境界。
  爱祖国:升旗肃立,队礼正确;精神饱满,唱响国歌。孝长辈:见面热情,正确称呼;离家归家,打好招呼。进出遇见,主动让先;长辈节日,愉快祝贺。敬老师:上课下课,起立行礼,目视老师,语气亲切。遇见问候,离校道别;学习任务,主动完成。尊同学:见面问好;说话诚恳;他人说话,耐心倾听。乐于助人;感恩他人;遇到矛盾,礼让为先。守诚信:言而有信;勇担责任;借人物品,及时归还。讲节俭:节约纸张;少吃零食;合理零花;不与攀比。
  卢梭曾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之前,孩子们不能接受理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学校的“养正”特色德育,就是要给学生树立一个个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时时触摸的正面形象,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形象在胸中的伫立,逐渐实现良好行为、态度和品德的养成。
  
   二、“养正”特色德育的实施策略
  
  1.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渗透“养正”特色德育
   学校的“养正”特色德育,重在对原有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对学生的隐性渗透,而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这样既不增加师生负担,又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为此,学校将原有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按正容、正行、正心、正德的体系重新加以编排整合,并赋予“养正”的内涵,从而形成《城西小学“养正”特色德育方案》。方案注重“养正”特色德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经常提醒学生坐姿端正,举手有序;在学生作业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字迹端正;在学生出操时,指导学生队列整齐、动作到位。这些无不蕴含着“养正”特色德育的内在要求。
   2.建立健全“养正”特色德育监督评价机制
   健全的监督评价机制,是“养正”特色德育得以顺利开展和走向深入的保证。一方面,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职能,将红领巾监督岗的监督内容与“养正”特色德育相结合,将学校“养正”特色德育的基本内容作为监督的重点项目。比如校门口的示范岗,每天早晨都进行“正容”的监督评价。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班级内部学生相互之间的监督与评价作用。学校在每个班中均设立《班级“养正”评比表》,通过知、比、纠、行四步工作进行教育,“知”是指每周确定一个“养正”细节,并在班队课中进行正面教育;“比”是对照养“正”细节,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强化训练;“纠”指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纠正不良行为;“行”是长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如此反复强化,促使学生不断成长。此外,学校的值周、值日教师也要检查学生在校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并将情况即时反馈给相应的班主任。学校教导处还不定期地牵头对各班的“养正”特色德育开展情况进行年级组或全校性的检查评比,检查结果与班主任月考核挂钩,以促使各班强化“养正”特色德育之功。
   3.注重各种类型学生的有机融合
   学校强调,在“养正”特色德育的实施中,要让多元化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融合。学校发现,新居民学生并非处处落后于本地学生,在不少方面反而具备群体性优势。因此,学校在制订“养正”特色德育方案时,就已为共同“养正”、互相融合埋下了伏笔,方案中有些内容对本地学生显然是更易达成的,而有些内容则是新居民学生更易做到。比如在“不剩饭菜”“认真打扫”“尊敬老师”“少吃零食”等方面,新居民学生就做得十分出色;而在“勤快洗头”“勤换鞋子”“行走靠右”“乐于表达”等内容上本地学生显然更具优势。这些差异,与学生原来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但这些差异,也为学校的“养正”特色德育提供了生源单一化学校所不具备的教育资源。在日常教育中,通过2人组、4人组、组与组、班与班等结对形式,使共同进步成为可能,学生的多元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自“养正”特色德育实施以来,学校的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班风学风进一步端正。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共同“养正”的过程中,多元化的生源逐渐走向融合,本地学生与新居民学生互帮互学,成为一对对好朋友。此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群体的精神面貌、教学行为也更趋正直,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城西小学)
   责任编辑徐向阳
其他文献
这是一名无比纠结的父亲: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事业江山,儿子却难成衣钵传人!为改造儿子,他煞费苦心逼儿打工“回炉”,没想到儿子却南辕北辙和一名打工妹火热相恋,并不顾他们反对和女孩固执私奔!造化弄人的是,一场绝症将这对恋人逼进山穷水尽的境地,无奈下,儿子向父亲低头。那么,生命有无余地?父爱有无回旋?一场尴尬交锋摆在众人的面前,结局将如何?“富不过二代”为父心忧,哪知儿子火上浇油  2012年11月的一天下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也是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关键发展点。但是,如何让学生实现从写句、段到篇的顺利过渡,却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我觉得仿写是一种很好方式,对于解决这个难题有很大的裨益。《教育心理学》中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做‘学习迁移。’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
摘要:张新颖的诗以一种“倾听”的姿态关注着语言和世界,这种倾听带有海德格尔学说的意味。字与词不是作为无生命的工具被使用,而是作为亲切的师友同诗人共同栖居,见证着文明的发展与个体的生活。针对当代世界词与物之间脱节的危机,他用对“物”的倾听来平衡对字与词的倾听,其诗歌中的“小物件”具有一种“礼物”的性质,在对世界所赠予的礼物的欣然领受中,主体获得了生命的完善和欣喜。张新颖对汉语新诗史中“领受”的诗学传
“清风徐来,静待花开”。走出校门,到双流听教育大家讲课,方顿悟教学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它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海量的、面面俱到的知识传授,就能让学生接收、领会、应用,而关注学生,以生为本,启发、交流中,静待,花自开。  经过紧张密集的高三教学,再进入新一轮的高一教学,满以为教学将更舒缓,更具人文情怀。但当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与相对较少的教学时间,教学不可避免地变得紧锣密鼓起来,仿佛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诚;没有人喜欢卑劣,人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甚至当这一切美德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依然在内心深处小声地表示对自己的欣赏。  请以“欣赏_____的我”或“欣赏_____的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感情真摯
摘要:为了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本文采用朗读教学法,提出文言文阅读“简单到只需读”的口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朗读的妙趣,轻松学习。  关键词:朗读;阶梯性;整体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59-1一、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往往教法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过分注重文言词
[摘 要]福建省历史中考从2018年开始统一实行闭卷考,在闭卷考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复习效率值得教师进行思考与实践。对此,教师可从对照考纲,领会考纲开头行为动词的含义;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巧构专题,分门别类梳理知识点;学会阅读,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历史中考;开卷;闭卷;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了捡来的女儿陈琛,山东姑娘陈晓梅不惜把自己熬成了大龄剩女:初恋男友离开她,相亲对象望而却步,还被大家传陈琛是她的“私生女”。  陈晓梅不管不顾。对爱情,她也彻底死心。所以,当新认识的小老板宋志勇对她和陈琛“无事献殷勤”时,她第一反应是警惕。她不信世上有这么好的男人,也不愿自己被人可怜和同情,便要将宋志勇拒之于千里之外。万没想到,宋志勇吐露了一个让她瞠目结舌的秘密。那一刻,她愤怒了——同命相连的收
必修课程的教学有明确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参照,有客观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第”为评价。然而,对于选修课程的开设,以语文学科为例,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基础的学生,《选读》《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课程该如何进行教学?在新的学业水平考试的政策下,大部分學校已经于高二下学期4月份完成语文学科的学考,那么高二下半年语文课要学什么?难道要提早半年进行高考复习?以《外国小说欣赏》为例,在几轮教
摘 要:随着“班班通”设备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普及,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也越来越多,班班通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班班通进行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让历史课堂更给力。  关键词: 班班通; 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 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