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阅读与创作的策略研究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u_hech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了,因此,儿童诗教学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变革。儿童诗可以说是小学生接触最早的文学样式,从儿童牙牙学语到他们开始上小学,儿童诗一直陪伴着他们成长,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而且儿童诗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改下,儿童诗的教学不应像传统教学一样,仅仅关注重点、难点和考点,而应更多地思考以什么方式打动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还要尊重小学生的想法,保持他们的童真、童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诗;阅读与创作;教学形式;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033-02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歌谣、《诗经》《楚辞》到今天的现代新诗,绵绵不绝,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最有生命力、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儿童诗是诗歌的一种,但它又与传统诗歌不同,它兼具诗歌性、儿童性。一方面,它凝练的语言,富有音律美、抒情性和教育性;另一方面,它常常以儿童的视角刻画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在小学阶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符合小学生成长的特点,可以帮助小学生展开想象,使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好。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儿童诗教学的有效性,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可仍有不足之处,于此,本文将简要地谈一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阅读与创作。
  1.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儿童诗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的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理解、欣赏和喜爱。儿童诗往往洋溢着盎然的童趣,不仅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更能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让小学生在想象力最为充沛的年纪,多多诵读诗歌,让诗意和浪漫常驻心间,语文教学中选编了不少儿歌、童谣、儿童诗、古典诗词等。然而在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把握住儿童诗的特性,以至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用成年人的思维干预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和感悟,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把儿童诗当成古典诗歌一样,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破壞了儿童诗的趣味性,而且经常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更是给学生增添了负担,导致学生望而生畏,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依据儿童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教学《太阳的话》时,教师可以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朗读,一边想象其中的画面:在太阳照射下盛开着金色花束,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在风中挥舞着双手,太阳带着和煦的阳光叫我们起床。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儿童诗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音乐里的风声、鸟鸣,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白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白桦的形态和种类,讲一下它的种类和作用,让学生对白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消除陌生感。白桦的木材坚硬富有弹性,用途比较多,而且还可以入药,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宝贵的物产。这样学生通过图片对白桦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之白桦的用途,学生对白桦有了好感,自然会对《白桦》这首诗歌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要依据不同的儿童诗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上儿童诗,更好地体会诗歌中的文字温度。
  2.注重生活体验,促进学生情感认知
  当前学校和家庭过多的保护让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体验,造成了学生情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缓慢,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被高楼大厦所包围,身边都是钢筋、混凝土,严重缺乏大自然的滋养。我们应该知道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且全面的成长,就应当让学生多多参加课外活动,在大自然的拥抱下茁壮成长。儿童诗歌的创作能力是学生个体认识生活,发现生活所得的经验总结,是一种情感的倾诉,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技能,积累诗歌创作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寻找写诗的素材。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从而让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飞想象,彰显个性,写出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诗。
  比如,在下雪的时候,外面雪花飞舞,落在地上,落在冬青上,落在行人的肩膀上,一下子就有了写诗的氛围,这时就可以让学生以《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创作儿童诗,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体验,没有仔细观察过雪花飘落、迎风起舞的样子,也不知道雪花落地“润物细无声”的品性,怎能发挥想象,写出富有情感认知的儿童诗?就这个题目有的学生这样写道: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你们猜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我愿飘落到花朵上/闻一闻花香
  我愿飘落到白云上/在白云上睡觉
  我更愿意飘落在/妈妈的身上/让妈妈的秀发魅力如花
  三个愿望,把学生的可爱、善良以及对妈妈的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学生在诗中融入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上的认知,所以,在教学生创作儿童诗时,要引领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多一些关注,让学生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酿成诗情画意,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儿童诗。现实生活给学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素材,只是学生缺少观察,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做现实生活中的有心人。
  3.加强课外阅读,增加学生语言积累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很多知识不得不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取,而阅读是其中最简单而且最为有效的办法,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表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学生仅仅接触到课本中少量的儿童诗,难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中儿童诗的数量也越来越少。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为了弥补教材中选文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在市面上选择内容优质、趣味性强的儿童诗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和情感需求按照不同的主题推荐给学生。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推荐一些好诗让学生进行阅读,可以以生命、大自然、亲情、友情等为主题,让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像古代的《三字文》《百家姓》《课外古诗选》等,现代诗歌《繁星》《春水》《中国最美童诗》等,以及国外的泰戈尔《飞鸟集》《新月集》、《普希金诗选》等等。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课外阅读的活动,像进行“儿童诗朗诵比赛”“儿童诗手抄报评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自主进行课外诗歌的阅读。要以这些课外活动为契机,健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机制,让小学生在诗歌的海洋里自在遨游。接触的诗歌多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都能得到提升,心中有了足够的素材,再写作起儿童诗来自然得心应手。
  总之,儿童诗阅读与儿童诗创作是儿童诗教学研究的两个重点,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在进行儿童诗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爱上儿童诗。进而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感悟、理解人生。在进行儿童诗的创作时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写出独创的、个性的感受,让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从而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健康而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吕沙东.试论儿童诗的阅读鉴赏与创编策略[J].文教资料,2016(03):44-47
  [2]赵毅茹.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而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素质教育这一程实施的进程。只有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尽快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事业;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建构主义认为教育应当以儿童为中心,强调让儿童自主进行参与和认知。建构主义的兴起,为我们学前教育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让我们了解到,学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是引导和引领学生进行自主的体验和主动探索的过程,它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强调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对学前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前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 648 【文獻标识码】A
刚入深秋,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再遭连续雾霾困扰,而分析雾霾成因,燃煤发电难辞其咎。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疏导环保电价矛盾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014年9月起,全国27个省区市燃煤发电企业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平均下调0.93分钱,同时上调广东、江苏和上海等8省区市的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  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于鹏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这一涨一落可以看出国家政策正倾向于使用清洁能源发电,鼓励电企减少排放
摘 要:作文真的不只是“写”的事,更是“思考”的事、“体验”的事、“探索”的事、“发现”的事、“成长”的事。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平添一些意趣,让孩子在写作中找到“存在感”,深深地爱上作文,乐在其中!  关键词:素材;儿童生活;微日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033-02  写作,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
摘要:审辩式思维这个名词在近几年的教育行业中,在教师之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其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带来的作用,教师都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审辩式思维主要是以一种不断质疑、包容异见以及对所持观点负责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以能将其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为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增添一份力量。本文关于审辩式思维在语文阅读中的意义展开分析,并且提出了两点运用思路。  关键词:审辩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更清晰的目标、更整体的视野,促进了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进一步优化。同时,STEAM教育被视为培养幼儿21世纪技能与核心素养的“疗效药”。本文从我国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提出将STEAM教育应用于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之中,以推动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STEAM教育;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