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流转:婚照进化史,幸福从未变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照,是人生婚姻中最具仪式感的记忆,也是时代流行文化的载体。2018年9月,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内举办的《上海婚照(1978 2018)展览》,人气持续高涨。展览展出的是上海市照相行业5位高级摄影技师殷孟珍、吴兆华、谢荣生、王伯杰和岑永生40年来拍摄的婚照集锦。从中山装到婚纱,从黑白胶片到彩色胶片再到数码照片,40年40幅作品,既记录下了普通人的幸福瞬间,也展现了上海乃至全中国婚照的变迁。

“红太阳”奖励一套房


  展览的40幅作品中,有一幅格外引人注意:作品中左边的照片是徐子良夫妇于1980年拍摄的婚照,右边则是这对夫妇2018年以同样的姿势、风格重新拍摄的。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开照相馆恢复婚纱摄影业务,徐子良夫妇是第一批客人。
  在20世纪30年代,王开照相馆的主打产品就是婚纱照,拖尾婚纱、捧花、珍珠项链曾是当时王开结婚照的标配。
  王开的婚纱照摄影引领了上海甚至是全国婚照的潮流。当时,王开甚至做起了婚纱的生意,一件婚纱300元,王开把婚纱卖到了全国各地的照相馆。
  同为上海特级照相馆的人民照相馆也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婚纱照摄影,并且从香港购入了婚纱。一家在南京路,一家在淮海路,整个20世纪80年代,王开照相馆和人民照相馆的生意都极为红火。
  王开照相馆(摄影公司)原艺术总监王伯杰回忆,当时王开每天限量拍摄60对,供不应求,人们在开门前一两个小时就在店外排队,晚了根本开不着票。“甚至需要找关系或者插队拍摄。”王开的婚照一天拍摄量最多高达284对(包含2家分店)。曾创下上海照相馆单日婚纱照的历史新高。
  上海外滩有一道防汛墙,俗称“情人墙”,全长约1700米,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上海情侣的热门约会场所。人民照相馆原艺术总监殷孟珍说,有一天自己经过外滩,被“情人墙”的场景所感染,顿时有了创作的灵感:在照相馆内配置象征情人墙的栏杆,白色背景下一对青年夫妻含情脉脉,甜蜜又充满憧憬。
  以“情人墙”为主题创作的《情投意合》在人民照相馆的橱窗出样后,一度成了年轻人拍照的首选。
  王开照相馆的“红太阳”结婚照也算是20世纪80年代的“网红照片”。照片的背景是金黄红透的旭日初升,前景则是身着婚纱和西装的一对恋人含情而又充满朝气的形象,突出的形式感契合了昂扬的时代精神特征,立即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红太阳”作品推出后,便成为当时人们来王开的必拍之照,甚至全国很多照相馆也开始模仿这一创意。“红太阳”为王开照相馆赢来一年200万元的净利润,创作这一作品的摄影师还被公司奖励了一套房产。

人物被“梦幻”成时尚明星


  20世纪90年代,台式婚纱摄影开始风靡全国。上海新人民摄影有限公司(原人民照相馆)、摄影部经理、首席摄影师黄沫华说,20世纪80年代拍结婚照的顾客一般只拍五六张,而台湾影楼进来后带来了套系的概念。从婚纱、妆容、背景到姿势,台式婚纱照更符合求新、求美、求异的年轻人的喜好。
  淮海路上,台湾影楼一家家地开张,而国营照相馆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受到台式婚纱摄影的冲击,东方照相馆、万象照相馆、蝶来照相館相继因为经营不善,被并入人民照相馆。
  在20世纪80年代,婚纱照在本质上更多是一种仪式感的表达,而到了90年代,婚纱摄影开始以一种商业化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10年间,婚纱摄影从一种奢侈品成为结婚必需品。
  对此,黄沫华很有发言权。20世纪80年代他是人民照相馆的摄影师,90年代他先后在两家台湾影楼工作过。他回忆,随着时代的变化,流行元素也在不断更替,大众审美的改变影响着摄影风格。这一时期,就连婚纱影楼的名字也颇具艺术感,如“维纳斯”“巴黎婚纱”“伊里莎白”等。
  得益于产品的包装、营销手段的层出不穷,婚纱照的价格也在大幅上涨。当时,黄沫华的收入实现了成倍的增长,然而工资增长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困惑。他不知道一张好照片的标准是什么了。
  20世纪80年代,西式婚纱摄影氛围的营造主要依靠西装、婚纱、珍珠项链、塑料鲜花、西式客厅、西式旋转楼梯等元素。新人仅略施妆容,照片讲究真实本色。
  “原来我们的婚纱照十分讲究用光,即使是在黑白照片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灰度表现出人物的细腻和立体感。”黄沫华介绍说,台湾影楼都采用大平光,将人物拍得雪白,远离人们的真实面貌,给人一种失真的“唯美”感。“我们认为的废片在这里成为了好照片。”黄沫华觉得,能不能将照片卖出去变成了评价照片好坏的唯一标准,过度的妆容造型和产品包装的台式婚纱照成为当时的主流审美。

  但不可否认的是,照片的“唯美”“梦幻”风格赢得了年轻人的芳心。
  一篇题为《20世纪中国结婚照视觉分析》的论文把这种审美称为“瓷娃娃”:“大部分照片都以青春、浪漫、爱情为主题,女性常常是其中的主角。青春主题紧跟时尚,造型与时尚杂志密不可分,类似于今天的时尚写真。浪漫爱情主题的叙事多借鉴爱情电影中的经典场景,人物被‘梦幻’成了时尚明星。”

追求个性化表达


  进入21世纪,台式影楼的风光逐渐消退。人们的审美悄然发生着变化,真实、自然的拍摄风格重新受到追捧。
  年轻人厌倦了程序化、流水线式的拍照模式。相较于千篇一律的背景、统一的摆拍,人们更追求个性化的表达。
  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客观上给婚纱摄影行业的创新提供了条件。绿色军装风、民国风、摩登复古风、青春个性风、电影剧情风等主题不断被开发出来。拍摄的场地也不再局限于室内,开始转到户外大自然实景拍摄,甚至开发出了水下婚纱照、空中婚纱照。
  为了对青春爱情的永恒纪念,为了“一生一拍一次”的结婚照,年轻人花费得更多。
  新人在婚照上消费更高的同时,也走得更远,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停留在国内。去国外“旅拍”,是时下年轻人的一个新风尚。
  年轻人对个性化、风格化的追求,让主张个性婚纱摄影的摄影工作室逐渐被人们认可。从婚纱影楼到摄影工作室、独立摄影师,新人在婚纱照的选择范围上变得更加多元。而传统照相馆在婚纱照方面的业务不断被压缩,甚至消失。
  人民照相馆是上海目前唯一的国营照相馆。2000年后,人民照相馆一度几乎接不到拍摄的业务,只能给影楼做一些后期冲印业务。
  2012年,一個电话给照相馆带来了转机。打电话的老阿姨是一位90多岁高龄的旅美华侨。40年前,他们全家在淮海路上的人民照相馆拍过全家福,她自己的银婚照和金婚照也都是在人民照相馆拍的。这次回国,她想找人民照相馆再拍一张全家福。几经打听,她才找到人民照相馆的电话,最终全家27个人顺利拍摄全家福。
  这件事让人民照相馆看到了转型的希望。“我们当时做了一个活动,就是面向全社会征集25年前在人民照相馆拍过婚纱照的客人。只要拿着当年的照片来,我们就给免费重拍。”黄沫华说,这一活动当年很轰动,一下子报名了1400多对。
  照片,可以定格一个个幸福瞬间。新人通过婚纱照留存美好爱情,中老年希望通过结婚纪念照、全家福珍藏温暖亲情。现在。人民照相馆的元气正在慢慢恢复。
  照相馆,见证了每个人的幸福时刻。虽然时代在变,数码相机在不断普及,对于人生最重要标志的结婚照、婚姻纪念照,大家依旧选择去照相馆拍摄。40年来,服装、道具、发型、妆面、神态,背景、摆设,婚照的流行元素不知更替了多少次,但一张张照片记录下的每个人对爱情、亲情的渴望和对家庭、子女的期许,未曾改变。
其他文献
喝茶日久,渐渐有了一些常常往来的朋友,清谈多于啸聚,剔除伪饰,直抵心灵,反而觉得人与人竟如此简单,互相认同可能只需一泡茶的时间,之后不必刻意,已然彼此念惜。  那一天,你来。  我们喝热茶,端着茶杯,顶着光,在你的身上比划着。“真是美”,你悠悠地说,眼睛里闪着泪光。  我知道,这个时候追根问底是愚蠢的。你开始诉说,当然还是你和他的情感,还是价值观格格不入,还是灵性成长与物质追求相互抵消,还是离开或
摘 要:策论,就是对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很好地体现了策论的特点:1.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2.篇幅短小,一事一议;3.引经据典;4.结构特点鲜明;5.预设问题;6.各篇策论之间相互关联等。冯桂芬通过《校邠庐抗议》策论体进而表达出自己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以及“三代圣人之法”的复古新思想。  关键词:《校邠庐抗议》 策论 思想  冯桂芬,字林一,又字梦奈
说是种菜,其实菜园也就是门前那块巴掌大的地,原本是单位里一位老领导退休在家时开垦的,去年老领导移居县城就撂下了,看那菜地就在自己居所旁边,撂荒了实是可惜,于是就捡来当作自家的菜地来种。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凭我这个农家子弟对土地的热情,加上妻和我的起早贪黑的侍弄,那块菜地还真的有模有样地长出菜来了,菜园里一直保持着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  种菜,不仅有收获的喜悦,更多的是在体会种菜过程的快
摘 要:里尔克的长诗《祭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伯爵》通过对人类命运、存在、死亡的探询与思索,折射出现代人的生活境遇,同时表达了以孤独和苦难在心中建立起“庙宇”的从容与独立精神。其多维思考和表达方式传递出诗人独特的人生态度及价值追求。  关键词:里尔克 《祭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伯爵》 存在 死亡 消磨  命运是怎样地,在诗中一去永不復返,/它是怎样地,在诗中成为模糊的影像?/所有发生过的事物,总是先于
摘 要: 《晚熟的人》是莫言打破诺奖“魔咒”质疑,真正规避马尔克斯的魔幻因素,回归“民间”,用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写“新人”的全新之作。  关键词:民间 新人 晚熟  作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创作一直备受关注。自莫言上一部小说出版至新作《晚熟的人》面世,已整整十年。似乎他陷入了被外界质疑的中诺奖“魔咒”一样,开始走下坡路。作家苏童说:诺奖之于莫言是“桂冠”,也是“枷锁”,伴随获奖而来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用来劝诫人们早起工作,收获良多。不那么驯服的小孩会反驳:“如果自己其实是条虫子呢?早起的下场岂不是被鸟吃掉?”如果自己家的小孩这样问,家长不该生气,责怪他们不听话,而是应该赞赏他们的多角度思维和初步理解了矛盾的利益关系。虽说如此,早起上学还是不能耽误,在某个阶段就必须遵守制度,直到离开那个阶段为止。  早起可能是小孩最初尝到的长大的苦味。从3岁上幼儿园起,小孩就
地点坐标:北京[北京益泉休闲会所]  为什么一定要提这家温泉酒店呢?原因很简单就是私密性极好。这里的温泉跟那些公共“澡堂”不一样,每一栋独立的别墅当中就有一个小庭院,庭院内有露天温泉池。  当然,对于帝都的天气很多^都觉得露天温泉有点脏,那么也可以选择这种日式温泉客房,这样就不必担心水质问题啦!  在庭院内还可以享受户外午晚餐,在庭院里享受美食和朋友们一起玩闹格外惬意。  TIPS  地址:北京昌
摘要:李玉的传奇作品《一捧雪》广为人知。通过对作品所述故事与相关事件资料的查找、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作品《一捧雪》主要的故事情节基本脱出于程可中的《汤表背》,认为《汤表背》即传奇剧《一捧雪》之本事。进一步考察传奇剧《一捧雪》对本事情节的增减删改,以此来看李玉对戏剧题材高超的编改才能和对苏州剧派发展做出的推动性贡献。  关键词:李玉 《—捧雪》 本事 《汤表背》  李玉,明末清初吴县人,字玄玉,人称
2018年3月,谍战剧《天衣无缝》正在浙江横店热拍,著名演员张凯丽与女儿应邀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女儿张可盈正式进军演艺圈,为给她筑一道防火墙,张凯丽与闺女“约法三章”:不准打着妈妈的名义搞特殊;禁止拍激情戏;不准挑剔拍戏环境……张可盈笑着回答:“别说约法三章,就是约法十章我也能做到!”这位“星二代”果真有这么乖吗?从对抗到和解,母女俩有着怎样的亲情故事?明星母亲甘做“陪读妈妈”  因为主演了电
摘 要: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 。李清照的词都暗含着很深的词境,并且大部分都是她自己心境的缩影,尤其是这首前期经典之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因此,结合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就更容易体会词中的境界。  关键词:境界 有我之境 李清照  一、“有我之境”的内涵  “有我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他认为古代诗人大部分都是以“有我之境”的角度入手才让词变得经典,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