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当代传承困境与解决路径的理论探析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aihong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云锦具有的实用功能、审美内涵、象征意义等多元综合价值是因传统社会的特定需要而形成的.进入当代,云锦所附带的神圣、权贵等象征意义失去了原有的社会生态,实用功能亦随之弱化,审美属性逐渐凸显,甚至成为云锦的主要特征.然而,唯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云锦传统的连续性和生命力的整体性,导致其在当代传承过程中矛盾重重.这是很多传统手工艺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依据传统手工艺要素特点营造审美空间,涵育新的人文生态,助使当代人获得连续、完整的审美经验,实现传统和当代的"连接",在充盈当代人精神空间的同时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解决路径.
其他文献
一、李亦园先生的"告诫":忌在多个领域同时发力1993年长江三峡工程启动,"国务院三峡办"文物保护规划组(挂靠中国历史博物馆,俞伟超馆长任组长)委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主持长江三峡库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工作,此为整个三峡文物保护规划工作的一部分.
期刊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的信息时代网络不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也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变动、新时代信息科技、网络治理现代化的多重挑战.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具有网络主体全民化、社会矛盾线上化、颜色革命网络化、话语权去中心化的时代特性.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补齐核心技术短板,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载体;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打造多主体协同参与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