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德育的渗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任务、重要性与德育工作的要点,进而阐述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渗透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适应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1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高素质、好品质。英语是中职学校一门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而且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与道德品质。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素质,具备优秀的人文素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教学;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为其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更宽广的前提条件,可以此为语言工具,借鉴和学习其它国家优秀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人生哲学等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一、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科学文化素质之外的一种素质,其涵盖面很广,道德修养、个性人格、理想追求、人际关系等都属于人文素质。它主要指人的涵养,与人性、情感、欲望、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做人的素质。这也是目前我国许多人对社会上出现的令人不满的事情的评价语"素质太差"中所指的素质。毫无疑问,提高人文素质与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但是,如今的教育体系却重视科技或智力,忽视人文。这一点无论国内外,都有相似性。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任务及重要性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贯穿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形式。[1]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与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何做人",其中包括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中职学校人文教育与课程(包括英语)教学的融合对培养适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就社会发展而言,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人的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思维。情感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价值迷失、信仰危机、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理想泯灭、拜金主义、人情冷漠、行为失常、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恶化等种种负面效应。面对物质繁荣带来的压力,每个人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与道德品质。[2]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有鲜明的人文性,体现着鲜明的人文精神。外语学习不仅仅学习语言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它涉及到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制度、文学、艺术、音乐及生活方式的学习,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学习。通过这些学习,可以开拓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因此,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二)、中专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策略
  切实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贵在渗透,重在结合,即与教学各要素、各环节相结合。第一,要充分理解、掌握、挖掘体现在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英语是英语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全景记录了英语民族的生产、生活、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内容。各类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数是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人在自然、社會中的经历,饱含智慧、人生哲理等。如英语词汇、成语和谚语中蕴含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不胜枚举:truth(真理);personality(人格);self-confidence(自信);freedom(自由);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生而平等);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others(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教师要吃透教材,挖掘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成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人文知识的教育、熏陶、感染中深刻体会内化人文精神,学会做人。
  第二,构建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广大中职英语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词汇、句型、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只是英语教学的一方面,教学的另一目标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这要求构建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加大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课内外教学中,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观察思考世界,全面了解和认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理解、思辨与表达能力的增强。充分利用广播、电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借助原汁原味的视听材料,使学生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从不同角度领略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努力把英语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二、德育的渗透
  (一)、德育渗透的内容
  英语课毕竟不是专门的德育课,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德育教育,故应有所选择和侧重。德育的渗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道德修养的提高、职业素质和社交礼仪的提升。 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之本;职业素质是学生面对就业必需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社交礼仪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应遵守的,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方式。[3]
  (二) 、德育渗透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避免枯燥刻板的说教,应以广博的专业知识、崇高的思想品质、真诚的态度为学生树立一个楷模,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心灵为之感化。应避免枯燥的说教和死板的、程式化的教学方法。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因此不能采取任务布置、死记硬背等方式。否则欲速则不达,还可能适得其反,甚至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渗透"应"点到为止",不可倾斜过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英语的主体地位,牢记英语课程自身的性质与任务,在德育"渗透"中要把握好"度";不可喧宾夺主,不可为"渗透"而"渗透"。
  第二,充分利用教学中的语言素材,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信息,适当引申、提出问题、总结道理。教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时,引导学生遨游于西方文化中,接触不同的价值观念及处世原则。在完成语言教学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各类问题,扬长避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将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大有裨益。如通过教学使学生记住honest(诚实)、upright(正直)、good manners(礼貌)、punctuality(守时)、duty of responsibility(责任感)、virtue(美德)、goodness(善良)、diligence(勤勉)、ambition(抱负)等词汇,同时真正理解其概念并融入到自己的人生理念中,从而达到智育与德育双丰收的目的。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如《汽车专业英语》,将西方的汽车名人的创业过程、成败的经历等汽车文化教学的内容与语言教学结合,激励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同时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为理想不懈努力。这可以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中职英语教材中很多课题直接与德育教育相关。如《英语》第一册第九单元题为"成功"(Unit 9 Success),课文是一个报刊专栏编辑给读者的一封回信,关于他对成功的看法。在讲授课文时,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把握文章的内容与深刻内涵,了解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人们对成功的看法,透过这些可以领略不同的价值观念的人们对"成功"的共识:为成功的付出与对成功的感知。对于"成功"这个主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讨成功的涵义、如何取得成功、成功的价值,了解名人的奋斗史,激励学生树立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
  其次,应结合年轻人的特点,调动兴趣,鼓励参与。中职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6-20岁之间,其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易情緒化,好冲动,而且基础知识薄弱,精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大部分同学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德育渗透应根据他们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点与薄弱处找切入口,针对学生中的热门话题来举例和展开讨论,允许学生进行思辨,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如讨论、辩论、组织小游戏。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教师的德育"渗透"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渗透"。
  简而言之,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要根据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既要提高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道德品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具备高素质、好品质。人文素质教育本身具有德育功能,这一功能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其中情感培养中包括爱国情、友善心、正义感等因素;态度培养包括积极、科学、合作等因素;价值观的培养包括真善美判断标准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可忽视 [N]. 中国科学报,1994-10-16(1,2)
  [2] 张雪珠,张琪.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J].山东外语教学,2004,(4),21-29
  [3] 姚凤华.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基于对我国语言学习者行为心理的研究,总结各国成功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认为开放大学的开放性应是对于学习者、学习地点、学习方法和观念上的开放。本文试通过对国家开放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的汉语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开发,以及对国外开放大学的优秀语言类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借鉴,探索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对外汉语玩过教学系统如何真正秉承开放性。  【关键词】 开放大学;汉语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
目的评价总结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57例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资料与38例常规方法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经纳洛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直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力图改变传统的政治教学。如何发挥出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初中政治来说,既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又要能够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政治教学;政治素养;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1  初中思想政治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着力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