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经济学与供给侧改革的差异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分别在第十一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中被重点提及,中央明确指出要通过加大对供给侧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使我国的供给体系更加适应本国的需求结构。“供给侧改革”这个不为民众所知的名词瞬时成为焦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本文着重讨论了供给学派所代表的供给经济学与中国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10日,第十一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紧接着,在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再次提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的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九天之内中央两次提到“供给侧改革”,让这个不为民众所知的名词瞬时成为焦点。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简言之,即就是长期依靠“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来使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刺激政策,转换为从供给、生产端着手,在改善供给的有效性,提供更多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尤其是改善教育、医疗、养老及休闲娱乐等众多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同时从根本上激发企业的活力,鼓励投资和创新,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进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1]
  当前许多人都把供给侧改革理解成为供给经济学,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方法与供给经济学所主张的经济政策是相似的。其实不然,虽然两者都是从供给侧方面出发来研究经济问题,供给经济学中的一些政策观点也在某些方面能够对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有所启发,但是在具体的运用和实施上,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的任务和内容要比供给经济学更为艰巨和丰富。[2]
  一、差异一
  供给经济学是供给经济学派在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普遍出现滞胀现象后所提出的经济改革方案。他们认为凯恩斯主义刺激需求政策的长期实施,极大损害了资本主义经济,而且在当时美国的经济跟大萧条时期的状况大不相同,一味地增加需求不一定会带来实际产量的增长,有可能只会增加货币量,导致物价上胀,致使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增速放慢,以致于无法进行该有的技术变革。所以供给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拉弗和费尔德斯坦在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委员会任职时,让供给学派的一些如减税、减少政府开支及相关产业政策等偏重于供给侧管理的政策主张得以运用和实施,这些政策主要面向企业,是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加大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扩大生产的决心。当然,这些政策在一段时期内使得美国经济状况不断改善。
  与供给经济学所强调研究的供给侧管理不同,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强调的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在这里,“结构性改革”取代了“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新常态环境下进行的,政府在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五大发展理念,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为总体思路,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2016年的五大重点任务,从供给侧方面开展结构性的改革。[3]总体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丰富,涉及众多方面的改革,与供给经济学不同,中国所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和思路已经很明确,并且很好的结合了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丰富而且实用。
  二、差异二
  供给经济学所产生的背景是滞胀,但是中国现阶段处于局部通货紧缩的状态。因此,在货币政策的实施方面,供给经济学所主张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的现状是不适用的,供给侧改革所主张的“稳健货币政策”“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就是适合当下我国国情的政策。[4]
  三、差异三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因为税负较高,所以供给经济学主张实行全面减税的制度,而对于当下的中国,税收收入处于中速增长阶段,公共支出的增加速度持续快于公共收入的增加速度,财政赤字也是年年微升,2015年已经达到了2.3%,公共债务也是不断增加,在新常态下,像供给经济学那样全面减税或大幅度的降低主要税种的税率是不合时宜的,比较有可行性的政策还是结构性减税。
  四、差异四
  供给学派主张市场调节、反对政府干预,即提倡放松管制,与此不同的是,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而且它强调的“改革政策要实”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放松管制仅仅是产业改革政策的一部分,我国在现阶段所要改革的包括财税、金融、产业、企业、贸易、价格等各个方面。
  五、差异五
  与供给学派对美国所提出的大力削减政府开支政策不同的是,供给侧改革则将“社会政策要托底”作为其重要的政策支柱,并且强调要更加发挥好社会保障这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社会保障的支出比较高,而现阶段的中国仍然处于将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时期,如果现在按照供给经济学所提倡的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就不符合当下的中国国情。
  六、差异六
  显而易见的是,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很明确且坚决的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他们认为供给能自行创造需求,应该把供给侧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并没有否定需求管理的重要性,转向供给侧方面进行改革,意味着不要只是依靠对需求方面的刺激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主要是通过改变资源配置而提升经济效益。经济学中的需求和供给是同时存在的,供与求是互相平衡的,对供给方面的改革到最后也都是在创造需求,解决需求方面的问题,例如像减少产能、企业兼并重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在调整供给结构,把无效供给清除,同时也在创造市场的有效需求。[5]当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既有内外需求增速急速下降的原因,又有供需不对称的因素。在全球贸易收缩的背景之下想要解决外需不振的问题,单靠需求管理政策是无法解决的,并且它的单方面运用可能会带来通货膨胀、债务攀升及产能过剩等不良后果,所以国家多次强调的供给侧改革既能够促进我国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增强同其他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挖掘外需,又能够与需求方面的管理互相配合,进而更好的完成对过剩产能的化解、房地产过剩的消化以及增加有效供给、防范财政风险等一系列重要的任务。(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供给侧改革”引发重大变革[J].领导科学,2016(1):20-20.
  [2] 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3]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4] 王榿伦,潘啸松.2016年经济政策趋势及商业银行应对之道[J].银行家,2016(2).
  [5] 刘世锦.供给侧改革不是说需求不重要了[J].中国经贸导刊,2015(34).
其他文献
作者:仲伟志  出版:青岛出版社  财经媒体总编的采访手记,中国经济引擎的激荡历史。著名财经媒体主编仲伟志所写关于江浙企业创业故事、区域经济模式等的系列文章,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诸多方面。  本书所写。均是江南变迁。  此处所谓“江南”,主要是指苏南、浙江一带。这两大区域,都有人多地少的特点,都有着深厚的工商业传统。不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苏南走上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而浙江,尤其是温州地区,则走
期刊
自然,并不是无所事事、毫无追求的托词.自然是一种心境,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闲逸;自然是一种无求的自由,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信;自然也是一种睿智豁达的人生态度.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我们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不同于传统“常态社会”的“风险社会”.除了自然界运动形成的风险外,还有人类自己制造的许多风险
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着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题记循着青石路,目光,绕过一重又一重的曲折,避开一道又一道的屏障,我只为在巷尾瞥见你的一目柔光、一抹沧桑
米饭是许多人每天都离不开的主食,可是从做法来看,一直非常单调。其实,只要在米饭中掺人一些杂粮或蔬菜,它的营养价值就会提高很多倍,而且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南瓜饭:南瓜营养
巍峨的秦岭在家乡南部横亘,东逝的渭水见证了多少历史兴衰。渭水之畔、秦岭之北,这片沧桑且又焕发生机的土地,便是我的家乡岐山。我庆幸能生在这方山水之间,古公亶父定居于此
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的情况日渐增多,这种B2C模式的电子商务活动涉及多方利益,这些利益中有着冲突和对立,分析这些利益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立法采取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做法,促进
近年来,各类金融公司在我国已经大量存在,但存在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监管缺失成为最大的金融隐患,为保障金融控股公司的安全发展,必须对其进行
从2003年SARS危机、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到法国巴黎群体性骚乱、巴基斯坦山区地震、不久前爆发的禽流感,一件件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接踵而至,让我们更加深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