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学习的主要障碍成因及措施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y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年级是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是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年级,更是决定学生高中数学成绩好坏的关键期。一是因为高一学的内容多,必修内容全部要在高一结束,所以高一上课速度快,许多学生跟不上。二是因为高考主要分值在必修,必修内容在每份数学综合试卷中占主导地位。三是因为高一一开始就是函数,它抽象、深奥。即使初中数学学习成功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屡受挫,对高一新生来说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上他们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必须要做好高中数学的起始教学,精心研究应对措施,有效调控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质量,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和研究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和对策。
  一、高一数学学习的主要障碍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心理
  进入高一后有不少学生开始出现松懈麻痹心理,对高中数学学习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殊不知,第一,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安排是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三年的课程,高三一年总复习,教学进度排得很紧;第二,高中数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内容放在高一年级学,这些内容一旦没学好,整个高中数学就很难再学好,因此一开始就得抓紧,那怕在潜意识里稍有松懈的念头,都会削弱学习的毅力,影响学习效果。
  2.学生思维
  初中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性把握不够。高中数学比起初中数学内容大不一样,抽象程度有较大提高,理论系统性大大增强,特别是高一年级起始课即第一、第二章,在学习时要求思维能力爬一个陡坡,既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与提高。
  3.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教材的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步步深入,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随着学习内容和要求而变化,单纯的听,机械的记,盲目的练,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自主学习,能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高中数学教师往往对初中数学教材、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了解,不清楚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不当;而高一数学任课教师也往往是刚送走高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师,高考的"惯性"使教师从一开始就对学生"从难从严",标准向高考靠拢,追求"一步到位",造成学生"吃不掉、咽不下,消化不良",人为设置使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其结果是学生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直接影响数学的学习。
  (三)教材方面的因素
  江苏省的初中新课程教材与全省的高中教材不接轨,教材内容有明显"脱节"。如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等内容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却还在用。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
  二、克服高中数学起始教学障碍的措施
  (一)针对初高中教材内容差异,我们组织编写一本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并对何时补充什么内容作了安排。通过"衔接教材"的使用,既使学生对初中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又增强了高中教材的适应力。
  (二)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助于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教师应遵循兴趣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兴趣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课内通过演示实验、挂图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尽可能变抽象平淡为形象生动;课后可以举办"数学与生活"讲座和开展"数学小制作"的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可经常介绍有关数学学史、数学故事和最新数学研究成果,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阔学生的眼界等等。
  (三)对于高一新生,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宜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刚开始可对学生在初中应掌握的数学知识查漏补缺,对学生的水平要深入了解,并简要介绍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和高考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地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降低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台阶;而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数学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四)学习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一开始就要强调应从数学意义的角度掌握公式和定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对典型例题进行归类分析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克服遗忘,而且可以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形成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加强。
  (五)针对高一新生学习数学时存在松懈麻痹、自卑害怕等不良心理,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增强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意志品质。数学教学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给予成功的满足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尤其不应放过任何表扬和鼓励的机会,哪怕是他们有了微小的进步。另外通过介绍欧拉等数学家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毅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利用单元复习的契机,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自信心。我们要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完成学生数学思想的感悟,突出数学的创新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兼顾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学法指导,重点是引导他们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为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保驾护航。我们只要潜心钻研,认真学习,正确引导,就一定能做好高中数学起始教学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一数学的学习,全面提高数学学习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这就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就要改变过去一味传授知识,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探求知识的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
期刊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谈论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旨在教学的实践中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
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学自主学习,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才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将初中数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阶段知识,更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的动力之源。  一、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讲授,学生吸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处于主动地位,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和新教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