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增值性评价的背景分析与实践反思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值性评价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使然。文化价值观的转向为“个性化评价”奠定思想基础,组织形式的发展让评价“以人为本”不再是一句空话,而增值性评价助力教育评价本质的回归与发展,使破除传统教师评价的瓶颈成为可能。增值性评价体现了萨乔万尼所推崇的“美好的东西使人们去做”的理念,有利于尊重教师的个体需求,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但在实践中,教师的增值性评价仍存在较多局限,如增值模型过于复杂多样、评价工作负担重、评价内容过于单一、评价有效性不足等。为完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更好地开展增值性评价,要明确评价是为了增值的目
其他文献
乡村旅游,如今可谓越来越火,每逢节假日,江南水乡、古朴村落、山间小镇……引来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特别是近几年,这种良好态势持续巩固,渐成常态。久居城市的人们已愈发感到,生活中不能缺少大自然,田间识趣、沃野赏景、民俗淘金、粗食尝新、农活体验、非遗传承等,给广大市民带来别样享受。由此,在一些当令季节,不少对外经营的村庄或农家,预约电话被打爆,生意络绎不绝。乡村田埂、竹林近旁、农家院落传来各地不同话语,既为村子送来闹意,又为当地致富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