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力,着重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学习指导。笔者通过区分地图,阅读地图,规范填图与绘图三部分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力图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地图;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75-1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指导学生认识地图,使用地图以及利用地图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地图学习的指导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一、学会区分地图
1.地理分布示意图。地理分布示意图是最基础的一类地图。它主要是用来显示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或者分布特点。如世界政区图。
2.地理景观图。主要是指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景观照片、素描画、水彩画、幻灯片和卫星图片等。这种图片较直观,也能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很直接的显示地理内容,产生直观印象。
3.地理统计图。它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主要有柱状图、结构图、曲线图、折线图、平面直角坐标图等。
4.地理等值线图。地理等值线图是指用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连续分布且逐渐变化数量特征的图像。初中地理学科中重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与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
5.地理示意图。它用简明形象的或直观的图形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发展演变规律。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
二、学会阅读地图
1.先读图名。阅读图名可以直观地抓住地图的主题,明确地图所指区域。比如,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名既表达了所示区域重点是中国版图疆域还体现出周边的国家,体现出空间的逻辑组合。
2.认清图例。图例是阅读地图的一把重要的钥匙。当地图上出现若干个地理事物的分布时,我们就要先从图例中认清各种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再分类辨读,为地理信息的有效提取与运用打下基础。比如,在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图4.2“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年)和平均人口增长率(2005~2010)”,明确标出世界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和两种颜色的柱状图。通过阅读图例可以知道两种颜色的柱状图表示的含义,绿色柱状表示的是人口数,紫色柱状图表示的是人口增长率。还可以得出六大洲的人口数值以及各大洲的人口增长率。
3.分析判断。即对图展开积极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进而从“是什么”、“怎么样”加深为“为什么”。也即是对原理的追溯,只有搞清楚“为什么”才能升华为理解,只有理解才能主动思考。例如,说明在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图4.11中,阅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时,可读出我国东部地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低平的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处;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水稻;棉花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仅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部分分布;小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水稻怎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这说明我国粮食作物在南北方分布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降水充沛,气候温暖,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而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则在水热搭配上较南方少,故只能种植需水量相对较少的小麦。这样以来就构成了我国“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格局。
以上三点即为阅读地图的一般共性方法。这三点也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的。
三、规范填图和绘图
1.书写规范认真。数字、线段、图例注记要字体端正,大小匀称,排列有序,尽量做到“繁而不乱”。在同一幅地图上表示同类不同级别地理事物时可选用同种字体但大小不同的方法。
2.整洁美观。引导学生多学习观察教材和地图册的插图并进行模仿训练。作图时用铅笔填写,擦除时要彻底。填写出的符号、线条、注记要清晰、工整,区分度适中。涉及到色彩时要明快、有对比度并且能反映地理事物的联系与变化。
3.填写内容要正确,位置精确。例如在填写内蒙古自治区时定要填写全称“内蒙古自治区”,且不可简单填写为“内蒙古”或是“蒙古省”。填写位置要精确,切不可越界,更不能错位。
4.绘图时要引导学生由简入难。可用彩笔勾勒轮廓,标注图例。鼓励,指导学生画简图分析问题,表达思想。同时学会记图,做到心中有图。
[参考文献]
[1]张建龙.地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学习(中),2011(08).
[2]张迎春.地图——地理学习的真正“法宝”[J].新课程(教师版),2005(04).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地图;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75-1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指导学生认识地图,使用地图以及利用地图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地图学习的指导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一、学会区分地图
1.地理分布示意图。地理分布示意图是最基础的一类地图。它主要是用来显示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或者分布特点。如世界政区图。
2.地理景观图。主要是指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景观照片、素描画、水彩画、幻灯片和卫星图片等。这种图片较直观,也能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很直接的显示地理内容,产生直观印象。
3.地理统计图。它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主要有柱状图、结构图、曲线图、折线图、平面直角坐标图等。
4.地理等值线图。地理等值线图是指用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连续分布且逐渐变化数量特征的图像。初中地理学科中重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与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
5.地理示意图。它用简明形象的或直观的图形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发展演变规律。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
二、学会阅读地图
1.先读图名。阅读图名可以直观地抓住地图的主题,明确地图所指区域。比如,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名既表达了所示区域重点是中国版图疆域还体现出周边的国家,体现出空间的逻辑组合。
2.认清图例。图例是阅读地图的一把重要的钥匙。当地图上出现若干个地理事物的分布时,我们就要先从图例中认清各种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再分类辨读,为地理信息的有效提取与运用打下基础。比如,在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图4.2“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年)和平均人口增长率(2005~2010)”,明确标出世界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和两种颜色的柱状图。通过阅读图例可以知道两种颜色的柱状图表示的含义,绿色柱状表示的是人口数,紫色柱状图表示的是人口增长率。还可以得出六大洲的人口数值以及各大洲的人口增长率。
3.分析判断。即对图展开积极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进而从“是什么”、“怎么样”加深为“为什么”。也即是对原理的追溯,只有搞清楚“为什么”才能升华为理解,只有理解才能主动思考。例如,说明在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图4.11中,阅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时,可读出我国东部地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低平的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处;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水稻;棉花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仅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部分分布;小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水稻怎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这说明我国粮食作物在南北方分布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降水充沛,气候温暖,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而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则在水热搭配上较南方少,故只能种植需水量相对较少的小麦。这样以来就构成了我国“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格局。
以上三点即为阅读地图的一般共性方法。这三点也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的。
三、规范填图和绘图
1.书写规范认真。数字、线段、图例注记要字体端正,大小匀称,排列有序,尽量做到“繁而不乱”。在同一幅地图上表示同类不同级别地理事物时可选用同种字体但大小不同的方法。
2.整洁美观。引导学生多学习观察教材和地图册的插图并进行模仿训练。作图时用铅笔填写,擦除时要彻底。填写出的符号、线条、注记要清晰、工整,区分度适中。涉及到色彩时要明快、有对比度并且能反映地理事物的联系与变化。
3.填写内容要正确,位置精确。例如在填写内蒙古自治区时定要填写全称“内蒙古自治区”,且不可简单填写为“内蒙古”或是“蒙古省”。填写位置要精确,切不可越界,更不能错位。
4.绘图时要引导学生由简入难。可用彩笔勾勒轮廓,标注图例。鼓励,指导学生画简图分析问题,表达思想。同时学会记图,做到心中有图。
[参考文献]
[1]张建龙.地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学习(中),2011(08).
[2]张迎春.地图——地理学习的真正“法宝”[J].新课程(教师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