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台是报道新闻的,但有一家电视台却频繁制造新闻。我猜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对社会制造新闻的能力缺乏信心,转而寄希望于自身。我相信这是有道理的。
事实上,我们很难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除非那是一个奢望,或者,玩笑。一位朋友曾经把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虽然他本人更有才华,却只把自己的目标定在鲁迅文学奖上,理由是我是一个更有理想的人。我来北京打工,家乡一位文学老师也曾说,你为什么要到北京呢?迪伦马特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他的农庄,不也一样写出了不朽的作品?你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地写作。其实我是很想担此大任的,但现实是:我的农庄在哪?退而求其次,午餐呢?
当然,问题并不都与面包或者午餐有关。有农庄的百万富翁也会出问题。
亨德森先生就是一位有农庄的百万富翁,不是现在的人民币百万富翁,这样的富翁在北京随处可见,只要他有一套房子。亨德森先生的祖父当过美国国务卿,几个叔叔都当过驻外大使。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糟糕,就跑到非洲去,想要找个解决的办法,经过游历,他把解决自己问题的希望寄托在瓦里里国王达甫身上。据说这个人特别能看透世事。
到了瓦里里之后,一系列的怪事层出不穷,后来他竟然稀里糊涂地为当地祈雨成功,当上了瓦里里的“雨王”。亨德森成为雨王,是达甫国王一手策划的,为什么呢?因为达甫把治理瓦里里的希望寄托在了亨德森身上。“雨王”的厉害之处在于,他除了祈雨,还可以在国王出意外的情况下继承王位。
故事的结局比较好玩,达甫死了,亨德森被达甫所寄托的希望吓跑了,他回到了美国,觉得自己的生活不那么糟糕了。虽然原书把亨德林和达甫之间的情感写得很真挚,但我怎么着都觉得亨德森和达甫是两个互相推诿的朋友:只想自己快乐,把责任以希望之名推到别人身上。
在中国,父母也特别喜欢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子女是别人么?不是,子女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的延续,责罚子女对父母来说,常常有一种自戕的悲愤。这是真诚的寄托希望,但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许多父母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因为,我们很难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有的时候哪怕那希望只是一个奢望,或者,只是一个玩笑。
事实上,我们很难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除非那是一个奢望,或者,玩笑。一位朋友曾经把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虽然他本人更有才华,却只把自己的目标定在鲁迅文学奖上,理由是我是一个更有理想的人。我来北京打工,家乡一位文学老师也曾说,你为什么要到北京呢?迪伦马特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他的农庄,不也一样写出了不朽的作品?你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地写作。其实我是很想担此大任的,但现实是:我的农庄在哪?退而求其次,午餐呢?
当然,问题并不都与面包或者午餐有关。有农庄的百万富翁也会出问题。
亨德森先生就是一位有农庄的百万富翁,不是现在的人民币百万富翁,这样的富翁在北京随处可见,只要他有一套房子。亨德森先生的祖父当过美国国务卿,几个叔叔都当过驻外大使。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糟糕,就跑到非洲去,想要找个解决的办法,经过游历,他把解决自己问题的希望寄托在瓦里里国王达甫身上。据说这个人特别能看透世事。
到了瓦里里之后,一系列的怪事层出不穷,后来他竟然稀里糊涂地为当地祈雨成功,当上了瓦里里的“雨王”。亨德森成为雨王,是达甫国王一手策划的,为什么呢?因为达甫把治理瓦里里的希望寄托在了亨德森身上。“雨王”的厉害之处在于,他除了祈雨,还可以在国王出意外的情况下继承王位。
故事的结局比较好玩,达甫死了,亨德森被达甫所寄托的希望吓跑了,他回到了美国,觉得自己的生活不那么糟糕了。虽然原书把亨德林和达甫之间的情感写得很真挚,但我怎么着都觉得亨德森和达甫是两个互相推诿的朋友:只想自己快乐,把责任以希望之名推到别人身上。
在中国,父母也特别喜欢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子女是别人么?不是,子女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的延续,责罚子女对父母来说,常常有一种自戕的悲愤。这是真诚的寄托希望,但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许多父母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因为,我们很难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有的时候哪怕那希望只是一个奢望,或者,只是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