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新课程标准实施中高一学生化学成绩严重滑坡和分化现象展开了调查与分析,指出初高中化教学存在明显的断层,探讨了在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等方面需要衔接的点,以及搞好衔接教学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衔接教学;迁移法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0 -02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材变化较大,中考试题又不能充分体现高中阶段化学教学对初中学生化学能力的要求。因此,造成一些在初中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化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如何衔接初高中化学教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导致学习障碍的几个主要方面
1.双“难”现象
初三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虽然在学段上是衔接的,但是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知识系统上、能力要求上、思维力度上、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断层,给高中的化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原因是大多数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初中教材不熟悉,不清楚相关知识点在初中教材中所要求的层次和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认为高中化学难学,教师认为高一新生难教的双”难”现象。
2.化学语言的抽象程度突变
在苏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单元中就出现了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系列极其抽象的知识,这对习惯于直观教学的高一新学生来说,他们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出现了断层现象。这样,就出现了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却半懂不懂或什么也不懂的怪现象。
3.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初中相比,高中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一言堂、教法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
二、初高中化学需要衔接的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及目的的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2.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高二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加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等。
(2)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高中化学多采用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溶解度的计算,相对初中更为复杂。
(3)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级要求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尾气处理⑤注意事项等五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4)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工作.。
①迁移法在初高中教材衔接中的应用
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可以针对这种教材的编排特点,运用迁移法的教学思想,在与初中化学的衔接中,针对学生在进入高一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的学习特点,复习的重点大多应放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上等。因此,复习时教师还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回忆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新教材进行教学。高一化学教师责任引导学生将初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进行比较,尤其在接触到与初中化学有关但有比其更加深奥的内容时,更要多运用迁移法思想,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过渡指导,从而能降低教学的难度和深度。
②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三、搞好衔接教学需要采取的措施
1.针对双“难”现象,要控制进度
广大高一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状况和基本能力水平,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及时补充初中遗漏的知识点,采用“分散穿插”教学方法,边上新课,边复习初中知识。这样按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按时上新课,既能使优生在学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突破,又能使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对新知识中体现的基础知识有个认知过程,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以增强学习的信心。
2.在高一起始教学中经常使用“直观性”教学
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尽可能以试验作先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进行抽象概括。应用各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用多种动画课件以增强直观性。要使化学知识尽可能结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使课堂教学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
3.注重发挥实验功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用问题引导教学
凡是课上有实验,学生总是兴奋不已,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如能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鼓励学生质疑,对培养学生能力有极大的好处。我每次做实验,总是鼓励学生要仔细观察,大胆地提出问题。例如在关于Na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通过实验完成的与书上的并不完全一致,学生在观察试验中有疑可质,这样通过讨论,改进实验又通过试验顺利释疑,在轻松与直观的气氛下掌握了课本知识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4.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要求学生抓好听课、消化、整理、提问、反馈、补救、巩固几个环节,独立思考,减少依赖性,形成用“概念图”整理章节知识、板块结构知识,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5.学生注意初、高中学生的心理转变和思维方式的衔接,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初中知识相对浅显、直观,初中生比较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高中的学生思维具有较高概括性和抽象性。高中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多创设情境,精神饱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思维品质,这是高中教学能不能成功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树立信心是衔接教学的基础,夯实根基是衔接教学的关键,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能力是衔接教学的目的。只要我们化学教师有这个意识并不懈地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把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好,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衔接教学;迁移法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0 -02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材变化较大,中考试题又不能充分体现高中阶段化学教学对初中学生化学能力的要求。因此,造成一些在初中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化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如何衔接初高中化学教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导致学习障碍的几个主要方面
1.双“难”现象
初三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虽然在学段上是衔接的,但是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知识系统上、能力要求上、思维力度上、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断层,给高中的化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原因是大多数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初中教材不熟悉,不清楚相关知识点在初中教材中所要求的层次和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认为高中化学难学,教师认为高一新生难教的双”难”现象。
2.化学语言的抽象程度突变
在苏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单元中就出现了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系列极其抽象的知识,这对习惯于直观教学的高一新学生来说,他们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出现了断层现象。这样,就出现了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却半懂不懂或什么也不懂的怪现象。
3.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初中相比,高中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一言堂、教法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
二、初高中化学需要衔接的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及目的的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2.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高二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加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等。
(2)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高中化学多采用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溶解度的计算,相对初中更为复杂。
(3)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级要求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尾气处理⑤注意事项等五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4)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工作.。
①迁移法在初高中教材衔接中的应用
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可以针对这种教材的编排特点,运用迁移法的教学思想,在与初中化学的衔接中,针对学生在进入高一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的学习特点,复习的重点大多应放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上等。因此,复习时教师还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回忆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新教材进行教学。高一化学教师责任引导学生将初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进行比较,尤其在接触到与初中化学有关但有比其更加深奥的内容时,更要多运用迁移法思想,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过渡指导,从而能降低教学的难度和深度。
②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三、搞好衔接教学需要采取的措施
1.针对双“难”现象,要控制进度
广大高一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状况和基本能力水平,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及时补充初中遗漏的知识点,采用“分散穿插”教学方法,边上新课,边复习初中知识。这样按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按时上新课,既能使优生在学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突破,又能使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对新知识中体现的基础知识有个认知过程,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以增强学习的信心。
2.在高一起始教学中经常使用“直观性”教学
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尽可能以试验作先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进行抽象概括。应用各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用多种动画课件以增强直观性。要使化学知识尽可能结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使课堂教学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
3.注重发挥实验功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用问题引导教学
凡是课上有实验,学生总是兴奋不已,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如能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鼓励学生质疑,对培养学生能力有极大的好处。我每次做实验,总是鼓励学生要仔细观察,大胆地提出问题。例如在关于Na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通过实验完成的与书上的并不完全一致,学生在观察试验中有疑可质,这样通过讨论,改进实验又通过试验顺利释疑,在轻松与直观的气氛下掌握了课本知识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4.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要求学生抓好听课、消化、整理、提问、反馈、补救、巩固几个环节,独立思考,减少依赖性,形成用“概念图”整理章节知识、板块结构知识,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5.学生注意初、高中学生的心理转变和思维方式的衔接,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初中知识相对浅显、直观,初中生比较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高中的学生思维具有较高概括性和抽象性。高中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多创设情境,精神饱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思维品质,这是高中教学能不能成功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树立信心是衔接教学的基础,夯实根基是衔接教学的关键,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能力是衔接教学的目的。只要我们化学教师有这个意识并不懈地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把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好,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