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欧洲史:那里的农民一直都很拽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一定会喜欢这些平民百姓。他们很脏很臭,看起来很不讨喜,因为他们一年到头无分寒暑地日夜操劳,形容憔悴、伤痕累累、营养不良、疾病缠身。那为什么你还会喜欢他们?因为他们的命运很容易追踪;百年复百年,他们做的都是同样的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耕种。
  法国农民为何这么拽?
  中世纪末期,在法国,领主的女儿婚嫁,所属的农民就得送礼,或是每星期必须在领主的田地里义务做上几天的活。后来这些赠礼和服务转变成以金钱打发即可,因此,这些拥有土地的农民必须缴纳一堆杂七杂八的租金,他们既是地主又是佃农,这是极其罕异的处境。
  而拥有广大田地的人,可能是个领主,现在也是个有钱的中产阶级,他们会雇用一些聪明的律师去调查,看那些农民有没有拿钱来缴清所有的应付规费和义务。当初这些规费和义务被转换成金钱时,并没有将通货膨胀考虑进去,以现代词汇来说,这些缴纳的钱并没有反映出通货膨胀指数,因此,领主有莫大的诱因去找出先前被遗漏或计算错误的地方。
  再也没有比这样的关系更令人火大的了,领主眼看着田地被移转到农民名下,为了弥补损失,于是拿旧日的规费当借口索取更多金钱。农民决定开始反击,他们集结起来,自己也雇用律师,向他们的领主宣战。
  1788年,法王召开三级会议,农民以为变天的曙光出现,所有他们痛恨的巧取豪夺终于可以解除,可是,事情迟迟没有进展,令人生疑;先前他们就听说巴士底狱被攻陷、国王承认了国民议会,可他们照样得缴钱给领主,其中定有阴谋;面包价格一天比一天贵,因为前一回的收成极差,而新的收成尚未到季。乡间传言四起,说那些贵族和恶霸正千方百计阻挠乡村的改革措施。农民果真起而行动,浩浩荡荡跑去找那些恶霸算账,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他们也向领主的城堡前进,要求领主或他的代理人毁掉登记付款的大账册,如果领主点头,他们就心满意足地散去,若领主不肯点头,就一把火烧了城堡。
  农民之乱在整个乡间燎原延烧,巴黎的革命党不知如何是好,这完全出乎他们意料。如果时机恰当,一待他们制定了《人权法案》和新宪法,当会针对农民之怨谋求解决。问题是,借此向农民收钱之辈,在这些革命党之中也不乏其人。
  每当农民作乱,国王的反应通常是派遣军队镇压,但革命党并不希望这样;因为国王很可能在解决农民之乱后转而要军队去对付革命党。议会领袖决定顺应民意,农民要什么就给什么。
  1789年8月4日,议会彻夜开会,宣布取消所有田地规费和义务。过去借此牟利的人彼此互相怪罪,并承诺改革,但这一半是精心安排的表演,一半是歇斯底里的情绪。不过,政府并没有完全被冲昏头,他们希望划定一条分际,关于私人服务的款项立即废除,但与地产相关的规费则是稍后再解除,并且让地主得到若干赔偿。但这条分际甚难拿捏,农民拒绝划界,坚持从今而后任何款项都不必付。1793年,随着革命手段越来越激烈、新宪法也已出炉,所有的规费和义务一概取消。
  如今,法国农民变成如假包换的土地拥有者,再也不受任何地主的牵制,他们后来变成19世纪法国政坛的一股保守势力,与城市里攻击私有财产、亟于创造共产主义社会的激进劳工阶级分庭抗礼。在法国,那些大头们总是能靠这些农民投票将这类共产主义提案否决掉。农民紧握着小小田地不放,也让法国农业永远是无效率可言的小规模经营。而今天,这些农民受惠于欧洲的各项补助,这表示他们可以用较低的成本销售农作物,以对抗澳大利亚效率较高、规模较大的农民。现在可是法国农民在压榨我们!
  英国农民为何这么富?
  至于英国,在农奴制度告终之后,对土地的安排截然不同。任何形式的封建规费和义务全都销声匿迹。农奴按照现代的方法变成了佃农,也就是单纯付租金给地主就好。
  佃农签有租约,有时期限极长,甚或可租用终身,不过一旦租约到期,地主可以更换佃农,把土地租给别人。在法国,农民保障较大,地主不能更换农民,但农民必须缴纳封建规费和义务;在英国,地主和佃农之间是现代的商业关系,这促成了它的农业生产力大跃进,称为农业革命。这场革命包含两大元素:农作方法的进步和土地所有权的重新规划。它与农业机械的改善毫无关联;曳引机和收割机都是许久之后才告问世。
  18世纪的英国,将农地分成四份,每一块都种植作物,这就是农业革命。它为什么效果卓然呢?一块地如果一直种植谷物,养分会耗损殆尽。这种方法的聪明之处在于:其中两块田地一如往昔种植谷物,另外两块则用来种植牲畜饲料,例如芜菁或苜蓿。这些作物从土壤里汲取的养分不同,因此土壤不会因为不断种植谷类而告枯竭。
  在此同时,土地也重新规划,每个农夫都拥有稳固的地权和清楚的分界。将农地重新整并为清楚的地权是国会的德政,特别针对各村落的情况实施。英国议会可说是集大地主之大成,这些人认为,要让新的耕种法得到切实履践,固定圈围(或称圈地,大家熟知的名称)有其必要。种植新作物、照顾牲畜都需要个人投注心力,无须整个村落共同控制。地主若想增益其土地收成、提高收取的租金,可以在租约里加上一个条件:租用重划农地的人必须采行新的农耕法,拒绝种芜菁的农夫租约到期后不会得到续约。
  重划工作进行得甚是审慎。负责的官员先对所有的村民仔细调查,确定他们目前拥有哪些权益,然后将每个人在公地的哪些区块工作、在公有地放牧的权利换算成某个或大或小的重划地的所有权。最吃亏的是那些先前只能在公地上放牧的村民,他们只能分到弹丸之地,什么好处也没有。这些人是最可能离开乡村、前往城市谋生的一群。不过,整体而言,在新规划地上以新的方法耕作,所需的劳动力不减反增。乡村人口确实有流向城市的趋势,但这是人口快速增长所致。
  农业生产力增加,城市的成长成为可能。整体来说,现在更少的人就能提供所有人的粮食。英国是世上第一个有此重大跃进的现代大国。法国一些农业改良者见贤思齐,也想做类似的土地重划,可是法国的土地为农民所有,共治生活的观念根深蒂固,就连专制君主也动不了分毫。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开始衔接,相辅相成。棉花、羊毛不再交给村里的工人去纺纱织布,这个差事转由工厂代劳。这些工厂拥有最新发明,一开始是以水车当动力,接着是蒸汽引擎。劳工变成机器的照顾者和维修者,他们按时上下班,替老板工作,不再是自己的主人。设有棉花厂和毛料厂的市镇,人口节节高升;先是拜运河水道网络之赐,之后是铁路网,所有的新兴经济活动就此得到连结。终于,有个国家能够以便宜的价格将大宗货品运输到其他每一个角落。
  英国的工业革命并不是计划的产物。它之所以促成,是因为在英国,政府受国会掌控,为了增加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欧洲各国的专制政府对工业莫不仔细规划,又是促进又是保护。而英国的贵族阶级和土地士绅,也就是国会的组成分子,由于涉身新的经济活动,让它快马加鞭的动机更强。管制工业和聘雇的旧规都被扫到一边,形同虚设。
  这两场革命所引发的社会变迁是痛苦的。然而,世上第一个工业兼都会国家提出了这样的远景:它将带领过去只够活命、饱受艰辛的平民百姓,迈向一种无可想象的富裕。
  作者简介
  约翰·赫斯特
  澳大利亚与英联邦权威的社会暨政治历史学家、欧洲史专家。现任墨尔本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赫斯特教授曾是澳大利亚首相咨询委员会成员,并担任澳大利亚联邦公民教育委员会主席至今。
其他文献
剑桥大学证实一中国博士生在马航失联飞机上  据BBC英伦网报道,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Churchill College)校方发言人证实,该校一名前不久毕业的中国博士生李宇辰也在3月8日凌晨失联的马来西亚客机上。  李宇辰2014年春节刚刚与现在仍在剑桥大学读博士的女友马明飞(音译)结婚,丘吉尔学院当时还在推特上祝贺他新婚快乐。  2013年李宇辰从剑桥毕业后回北京工作,这次去马来西亚是他在这家
在我心爱的书橱里,珍藏着一本五十年代出版的安徒生童话选:《海的女儿》。  我把它放在书橱的顶层,让它置身于一大排装帧精美的大部头中间。有一天,我的女儿说:“妈妈,把这本书换个地方吧,它又脏又旧,封面上还沾着泥印,卡在这里,太不相称了。”  “别动它,孩子。”我说:“这可是妈妈的第一本书……”  在女儿的恳求下,我给她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妈妈小时候,家里日子很苦,你外公在外地工作,每月只能邮回家三
艺术家 肖颖  肖颖,女,毕业于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央美术学院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松江综合材料艺委会艺术指导。  部分获奖,展览经历:  2020年 《隐的秘密花园》肖颖个展 上海  2020年 “别样登陆”库茨艺术中心展 上海  2020年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生活深处”青年艺术家联展 深圳 上海 成都  2019
蒙顶山归来。  日子如茶,平淡而安恬。  陶杯玉盏,或是竹盅瓷碗,细细品味,都是对人生的一种解答。茶香,是岁月的幽香,是经历风雨的升华。  静谧时,将人生的道理点缀在茶杯里,让心灵游走在茶香间,让自己沉浸在杯与水的喜怒哀乐中。心灵与茶共舞,带来释然与安静,随着杯中的一片片叶子,慢慢沉淀。抿一口茶,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生活的静好与不羁,领悟命运的浮与沉,在酸甜苦辣中讀懂对人生的倾心与眷恋。  晴天。 
余江生在女儿住的小区隔壁小区买了一幢60平米的二手房,68岁的他成了城里人。电梯开了,一个送外卖的骑手走了出来,电梯变成下行,余江生两腿迈进去按了关门键。启动的时候,他听到外面的骑手说:“大爷,1603是哪个门啊?”现在的人啊,吃个早饭也要叫外卖,1603反正不是我家。电梯广告在播六个核桃,“唯有狂烧脑才能点亮自己。”刚下了一层又停了,上来一男一女,看样子是一对小夫妻,女的抱怨怎么电梯等了这么久,
2018年暑假,黄渤的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票房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电影《一出好戏》是在日本屋久海岛上拍摄的,黄渤在那里筑起了一個魔幻现实的世界,他的“桃花源”搬进了电影中。少年时,他叛离学校了一个星期,在青岛海边的水泥石墩里找到一个容身的洞,铺上草席挂上帘子,在里面点着蜡烛看武侠小说,抽着伙伴从家里偷的烟,俨然筑起了自己的“桃花源”。  30年后,第一次冒险做导演,黄渤在
一位女生来信说:“我男朋友在耶鲁上学。他原本很喜欢读书,但到了耶鲁,他只翻一本书的开头和结尾,读别人的书评,装作自己读透了这本书。这是因为在他的社交环境里,能谈论某本书比真正读过这本书更重要。”在常春藤院校里,年轻人普遍被恐怖、焦虑所笼罩。(New Republic 1914年创刊,是全美话语权力极高的“意见杂志”)
3月31日,“揚帆启航 ‘海’纳百川——海南省2020年首批面向全球招聘三万岗位人才”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省委副书记李军出席并就此次人才招聘情况进行介绍。  李军代表省委省政府对长期以来关心海南人才事业发展、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发表以来,海南大力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识才、爱才、重才、用才良好环境,海内外各类人
乔乔,200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作品有“激情三部曲”、“家园三部曲”和中国首部野生动物电影等,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他先后被评为中国财经峰会最佳青年榜样、“美境中国”绿色盛典最佳青年榜样、中国青年领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等称号,被媒体称为“电影苦行僧”和“最有担当的青年导演”。  “另类”的追求:砸锅卖铁拍摄公益电影  乔乔的童年是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度过的,这是一座美丽的山城,记忆中一年
特约撰稿人_汪嘉波(光明日报驻莫斯科记者)、安娜发自莫斯科编辑_覃巧云供图_CFP  俄罗斯人有很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如果你是一个人品佳的强者,他们会爱惜佩服你;可在一些留俄的中国人看来,莫斯科是一个相当灰色的城市,他们忍受百般屈辱,都是看在钱的份儿上。  中国留俄学生被捕折射打工窘境  近日,俄罗斯发生一起中国留学生因非法打工被捕事件。据悉,从4月上旬起,俄罗斯圣彼得堡移民局就以中国留学生无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