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的一生,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陶行知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世纪了,但他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仍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要教职工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努力向前进,向上进不可。”“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常用方法就是鼓励发问。而他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深入一步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方。他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教师献身教育,首先在敬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在一首抒情诗中写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其次要乐业。他说:“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好教师应当“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敏捷的手去抓机会。”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改造社会,教师就是改造社会的领导者。”那么,作为“领导者”的教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呢?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
  一、鼓励“学而不厌”,全面学习专业知识
  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陶行知先生说:“小学教员教得好,则有一二十、一二百家的小孩可以成家立业。否则变成败家子,永远没有希望了。”究竟怎样才能算教得好呢?我个人认为,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要有一桶水”。一般地说,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善。
  二、提倡“诲人不倦”,热情服务于教育事业
  陶行知说:“为了苦孩,甘做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教育者要像爱迪生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去做实验。”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在当前这个时代,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
  三、学习“创造教育论”,积极投身新课改实践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创造教育理论的教育家。1944年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谈,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新改革的教学中,也在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思想。所以我在课堂上,不会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突发奇想,学生可以大胆质疑发言。使得不同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使个体的生命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培养学生对生活态度的情感和价值观。
  计算机引入教学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许多教师还不会,怎么办?这就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去学习先进的教学设备,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也许这时,有的学生在这些领域比我们老师还强,那么我们就需要向学生学习,他们在这一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的小先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规,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为了适应现代的教育手段,我努力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从基础的Windows入门到Flash动画,到今天的课件制作、网页的设计。无不和学生一道在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先生崇高的师德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们要以陶为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作者单位:繁昌县孙村镇中心小学 安徽】
其他文献
三步上篮是篮球比赛中最常用的得分手段之一。但在小学女子篮球中,由于年龄和性别的缘故,女生不能很好很快地掌握该项技术。要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该技术,在比赛中就失去了一个有利的得分手段。笔者通过对小学女子篮球队的训练,从女篮三步上篮的常见错误出发,针对女生特点进行诊断训练,并通过一系列扎实的、循序渐进的训练途径使女生能快速掌握好三步上篮技术。  一、对策途径  1、在地上标好三步的位置。根据每个女生三步的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李吉林老师也曾经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言语的动机,是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能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景中,由此情此景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动力需要,从而可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如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属于写人记事类课文,通过事件凸显人物的品质,而且这几个人物都靠着锲而不舍的信念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绩,令后人敬仰。这几篇课文虽文体相同,但作者的表达手法却各不相同。本篇课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塑造谈迁不怕吃苦,两次编写《国榷》的经过。如课文第二段中的“一百多里”、“50多岁”、“500多万字”等等,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字走进人
长期以来数学就是一门单调、枯燥、乏味的学科。课堂上既没有语文课中优美的句子,也没有音乐课中和谐的旋律,更没有美术课中勾画出的五彩斑斓的世界。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耐心教,学生认真听。新课程改革给数学带来了活力。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数学课堂也同样精彩。  一、创设生动好玩的教学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
近一段时间,班上部分孩子有些散漫,学习热情不是很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调整班级的各种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我想主题鲜明的假日小队活动可以作为营造班级氛围的一个突破口。于是,我给孩子们近期的小队活动出了一个主题——自立自强,积极进取。  不几天,各个小队陆续上交了活动方案和活动申请。冲锋小队的活动方案引起了我的注意——观摩伊朗电影《小鞋子》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合理地利用幼儿园环境,有效地进行自然区的设置,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用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获得科学知识能力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把自然角当作幼儿认识自然界、探究科学的
笔者在本文中探讨的问题与教材相关(注:本文涉及到的教材均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版本),这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是按照教参的指引依样画葫芦,还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解读教材?答案不言而喻,关键在于如何把个人观点和教材有机融合。“课程领导”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教学变革的路径。   “课程领导”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团队和全国多所学校合作开展的课题,其解释如下:指统领/指引/带
现状一:第一课时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现象:一说要上公开课,大多老师选择第二课时执教,很少选择第一课时。大家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模式;要么就觉得上第一课时没有什么意思,上不出什么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反思:其实,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虽不是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但它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所学,培养思维,发展智力、形成技能的教学手段,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怎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练习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的。  一、课堂中基本知识的练习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基本练习是学生把刚刚获得的概念、法则、规律的首次应用,是对教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聚集了众多的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代表当今科技领先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大批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这些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使我园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具有了独特的资源优势。由此,我们以《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探究性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为切入点开展研究。通过实践,幼儿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切实有效的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逐步提高,带领我园走出了一条科学教育特色内涵发展之路。  一、探寻幼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