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患病多年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近半年来夜尿明显增多,往往在夜间睡眠后需要起床排尿2~3次。特别是近几周以来,不仅夜间排尿次数更加频繁,而且还有憋不住尿或打湿内裤的问题,令人十分尴尬。
该患者到医院泌尿科找到大夫,叙述了病史和现状,进一步做了血糖测定和膀胱残余尿测定。检测结果提示空腹血糖为9.3mmol/L,膀胱残余尿大于150毫升。大夫根据这些情况诊断该患者患了糖尿病膀胱病变。
大夫指出,糖尿病膀胱病变是老年糖尿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夜尿增多,伴或不伴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基本特点为:
1.早期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增加和单次尿量增多。致使夜间起床次数增加,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2.随着病情發展,白天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夜间排尿次数变得愈加频繁,并有排尿不畅现象,容易诱发尿潴留及尿路感染。
3.尿失禁多见于血糖控制不良且病史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充盈性尿失禁特点,即在排尿前先有膀胱胀满感或憋尿感,并在排尿时有排尿不畅问题,尿液淋漓不尽,排尿后仍有尿不净感,使得内裤经常被打湿。
4.体胖老年糖尿病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偏高。因为体胖者的肌肉组织相对薄弱,尿道外括约肌明显松弛,收缩无力。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引起充盈性尿失禁,还会引起压力性尿失禁,后者是在感到膀胱胀满后,一旦行动迟缓就有可能会因憋不住尿而使尿液不由自主流出,从而引起尿失禁的发生。
一般认为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原因主要是与血糖的控制不良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高血糖的持续作用下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一旦神经病变波及了膀胱,就会造成膀胱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排尿异常或不自主排尿的发生,故而又被称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另外,缺少运动,膀胱肌肉薄弱和前列腺增生等,也可成为糖尿病膀胱病变的促发因素。由此可见,预防糖尿病膀胱病变的要点:一是通过饮食调理,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和降糖药的合理应用,以更好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减轻及延缓神经与微血管病变。二是避免久坐少动,根据身体状况多开展户外运动,每周3~5次,以增强体质,改善膀胱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防止前列腺过度增生,降低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发病率。
大夫还指出:病史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出现夜尿增多,伴或不伴尿失禁,都要虑及糖尿病膀胱病变,及时去医院检测血糖和行膀胱残余尿测定,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合理治疗。
糖尿病膀胱病变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控制糖尿病 原则是应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阻断持续高血糖的不利影响,减轻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
2.改善神经营养与传导功能常用药物为谷维素、维生素B1、甲钴胺等。另外,能量合剂与前列腺素E的应用,以及中药如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和刺五加等也有良好疗效。
3.多喝水、多排尿 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养成按时饮水和排尿的习惯,每日饮水总量不少于2500毫升。白天无论有无尿意,每隔2~3小时排尿一次。晚上睡觉后也要每隔3~4小时起床排尿1次。
4.手术治疗 如果合并尿潴留、尿失禁反反复复,药物疗效不佳时,可考虑行膀胱造瘘术或膀胱颈切开术。具体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