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好书,每个人的定义会略有不同。在我看来,好书是那些能叩动心灵、引人思索又鼓舞人向上成长的书籍。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系列就是这样的好书。看完这套书,不仅被书中的精彩故事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联结深深吸引,同时也为作者的巧妙隐喻所深深折服。一个虚构的故事中蕴含着如此多现实生活的隐喻,而这些隐喻恰恰又这么贴近现实、直指人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书中的那些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荒原-内心世界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基于自身经验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事物的理解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而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认知、想法去理解这些事物,最终不同的理解造就了不一样的世界。
  在小说中,人死去之后的灵魂要到达最后安息的“家”,中间必须经过一个“荒原”。这个荒原是灵魂心像的投射,每个灵魂的荒原景象都是不同的。而荒原上的天气也实时反映灵魂的内心情绪状态,当灵魂心情愉悦时,荒原便晴空万里;当灵魂内心阴郁时,荒原便乌云密布;当灵魂愤怒时,荒原便狂风肆虐……
  我们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看到同样的半杯水,有人心生喜悦:“哇,还有半杯水!”有人则长吁短叹:“哎,只有半杯水了。”境随心转,面对同样的事物,同处一样的环境,各人的感知却可以是天差地别。
  所以,你是什么样的,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
  恶鬼-负能量
  只有你去关注它们的时候,它们才能给你造成伤害。每个灵魂的荒原上都有恶鬼的存在,每一个灵魂对于恶鬼来说都是一顿美餐。这些恶鬼会想方设法地吸引灵魂的注意,当灵魂一不小心被吸引,去关注恶鬼的时候,恶鬼就会将灵魂拖走,而这个灵魂也就成了它们中的一员:一只新的恶鬼。但是,当灵魂不去看它们的时候,即使恶鬼在旁边盘旋、肆虐,也无法伤害灵魂。
  恶鬼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负能量,只有当我们关注它们的时候,它们才会对我们产生作用。我们给予越多的注意力,所受的影响就越深,负能量因此也得到更多的“养分”,我们就会深陷负能量的泥淖不可自拔,并且最后自己就成了一个负能量的散播源。
  “正念练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应对“恶鬼”的方式。正念是一种通过有意的注意和对事物不做评价的方式而产生的一种觉察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你正在做什么,就切实地去感觉你正在做的动作。你在呼吸,就去感觉你的一呼一吸;你在吃饭,就去品尝味道、咀嚼食物;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本身,也就是“活在当下”。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就不会再被“恶鬼”所吸引,它们也就对你无从下手了。
  摆渡人-人生向导
  是人就会有自己的缺点和局限。小说中的摆渡人负责在荒原上一路引导灵魂到达分界线,保护灵魂的安全,不被恶鬼拖走。看书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作者对于摆渡人的设定没有那么“神”呢?后来才发现,这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为的就是破除“万能神”的神话。
  摆渡人在荒原上除了不会被恶鬼杀死和比灵魂多一些对荒原的了解之外,他们的所知所能也很有限,送灵魂到分界线之后,他们就必须返回接引下一个灵魂。一路上,摆渡人会尽自己所能保护灵魂,但是仍有灵魂会被恶鬼拖走。
  在现实中,摆渡人可以是很多角色,比如我们的父母、一个知心朋友、能给予我们人生指引的师者尊长……他们会在我们深陷迷途的时候伸手拉我们一把,会在我们灰暗艰难的时候陪我们走过一段旅程。尽管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他们无所不能,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人,不是神。
  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所以我们会觉得父母是无所不能的,是一个完美的神。可能很多人成年后仍然对父母带着这样的认知和需求,有人会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但是事实是,父母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就会有缺点和局限。当我们从“人”的层面去与父母相遇的时候,对父母就会多更多的理解,打破“完美的神”的幻象,自我也就能生出更多的勇气。
  与父母的关系也会投射到我们的人际关系上,所以如果破除不了“完美的神”的幻象,势必会给人际关系带来挫折。对于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我们除了感恩,更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存在。
  审判官-命运
  面对命运,改变可以改变的部分,接纳不能改变的部分。在《摆渡人3:无境之爱》中,因为迪伦和摆渡人崔斯坦穿过荒原的帷幕重回现实世界,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打破了荒原的平衡。审判官因此带走了迪伦父母的灵魂以维持原有的平衡。
  迪伦知道后,求审判官放回自己的父母,自己和崔斯坦愿意重回荒原。但是,迪伦和崔斯坦必须自己去荒原中找到父母的灵魂才能使他们重回人间。也就是说,重回荒原的选择一旦做出,极有可能既找不回父母的灵魂,自己也将和崔斯坦面临永别的境地。
  面对命运给出的选择,对父母的爱让迪伦毅然选择了重回荒原,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父母的灵魂并将他们送回现实世界。四人到了分界線,摆渡人不能过分界线,但是这一次他们居然过去了。审判官被他们的真情所打动,小小地开了个后门。一个小团圆的结局。
  面对审判官的决定,迪伦和崔斯坦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部分:用自己的死换父母的生;不能改变的部分是:迪伦和崔斯坦无法回到现实世界,这是需要接受的事实。
  生活的智慧也是如此:面对命运,努力改变能改变的部分,接纳那些不能改变的。
  灵魂-自我
  即使有摆渡人的帮助,个体成长的责任依然在于自我。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尽管有摆渡人的帮助,但是灵魂依然需要自己跨过高山丘陵,越过重重险阻,才能到达安全的分界线。在穿越荒原的路上,不管灵魂如何抱怨走不动了、太累了,摆渡人都只会让灵魂继续走,因为如果无法在天黑前赶到安全屋的话,恶鬼就会把灵魂拖走。
  正如前面所说的,作者为什么对于摆渡人的设定不是那么“神”,为什么不直接给予摆渡人一种瞬间传送的能力,直接把灵魂送到安全的彼岸呢?就是因为每个人成长的路,只能由自己走,摆渡人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但无法代替他走完这段路。
  自我的成长是主动选择并对选择带来的结果负责。小说中也处处在传达着这样的理念:迪伦到达分界线那边后,决定重返荒原寻找崔斯坦,就要承担独自在荒原中行走、被恶鬼拖走的危险后果;崔斯坦选择和迪伦回现实世界,就要承担审判官给予的惩罚;迪伦选择让父母生还,就要承担与挚爱崔斯坦永别的结果……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书中的少男少女,一路主动选择并负责,一路迅速成长起来并完成救赎。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背负另一个人而行。只有认识到成长的责任在于自身,也只能由自己完成,才会摆脱“弱小无助”的状态,为自己的生命真正负责。
  摘自“白马时光”
其他文献
黄孝纪 南泽仁,藏族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第21期学员。2015年散文集《遥远的麦子》荣获全国“孙犁文学奖”优秀獎。《戴花的鹿》是她对万物有灵的信仰与文字的完美结合,地域色彩浓郁。作品中,她和阿尼一起度过了一个安静的下午时光,那场景如一幅旧时的唐卡画卷,除了感情的自然流露,新奇的意象和隐喻也充满了美丽的情致。  子夜时分,宅院里忽然响起几声
国有林驻守在田野的尽头,直竖着耳朵。田野在观望,森林在倾听。在田野的另一头,依傍着波尼科夫卡村。村子就像位老妇人,坐在那里,把在田野里看到的,在林子里听到的,以及她自以为看到或听闻的一切,一股脑儿都捡拾进口袋里。  林子的边角,田野的零碎,给那干瘪的老妇人收集起来,装满了一个又一个口袋。听年迈的斯皮里多诺夫娜讲述她在林中的惊魂之夜,我们常吓得毛骨悚然,也惊异于野狼留下记号的奇特习性。如今回想起来,
文章从中国人“语言自信”的角度,揭示了新时代国人的文化自信。文章开口小、角度新、挖掘深。比亚迪中文按键的事例,彰显中国业界重振企业界汉语文化的决心;各种中文运用大赛,显示国人规范和传承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汉语“墙内开花遍地香”的现象,昭示汉语走向世界的壮景……文化自信,借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我惊喜地看到:中国人正昂起头颅,迎接新时代的明媚阳光。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只要谈起自己的思想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除了一人。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
我开始想象,在他生命终了前一日,慢慢抬起头,意识清楚地对探望的好友说“你来了,啊,我的眼睛睁不开……”的心情。  我试着体会,他独自面对死亡时,回忆自己短暂的一生与眷恋的人事,说不定像关在黑房间观赏一部纪录片。看着看着,觉得那是别人的故事,跟自己无关,看完了,把片匣还回去,还的时间就是死亡时刻吧!  说不定在读秒过程,他连给自己一个结论的念头都没有,一切都在放散状态。母亲的声音、妻子的脸、儿女调皮
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安静的姿态是美的!无论是红尘中的树或草,都不要被物质世界的风雨所跌动。心,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深藏于地下的静默的根系。无欲无求,不为尘世的任何诱惑而蛊动,只追求自身的簡单和生命价值的丰富。  1苍鹰翱翔于天空,蝴蝶翩飞于草丛。那是有关草与根的历程在记忆中抖动,草原的精灵,在大野的天空抒写对草的肃敬。  草的丰盈源自根。荒原、山地、河流,到处长满青青的绿草,那滴翠的生命,是对根的
过去的家庭过日子仔细,凡是有点儿价值的东西都要弄了罩子罩上。大至床罩、沙发罩,小至电视罩、电扇罩,反正能罩的一定先罩上再说。最夸张的,我见过冰箱罩,开一回冰箱掀开一回,特别麻烦。  把东西罩起来本意是爱惜东西,又能防尘。北京风沙大,刮一回风家里一层尘土,洗好几回抹布才能全擦干净。那时的大部分人家索性将怕脏又心疼的东西罩起来,顺便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好看。  那時的人审美都质朴,罩子图便宜的用普通布做,
在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食用菌品种中,近年来脱颖而出的是形象化命名的“菇中八秀”,成为国内外宴会及酒楼、菜馆、餐饮部门菇食文化的新簇。其成型自然奇特,菜名典雅艳丽,触目引人思食。品尝“菇中八秀”增添雅兴,成了时尚,都市民众也由此情有独钟,列为日常菜篮子里首选食品。  这里介绍“菇中八秀”的营养成分、药膳功效及雅典菜谱:  一、羊肚菌,又称蜂窝蘑,学名Morchena esculenm,是一种名贵的食用
川上弘美,日本当代女作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故事开始》《神灵》《沉湎》等。川上弘美的小说,常会在贴近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混入幻想的世界,对女性的心境刻画入微,常常创造一个个奇幻的童话世界。构筑这个神奇世界的支柱,是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异化生物形象,因而她也被誉为“东方卡夫卡”。  在浴槽里放好水,榎本把美人鱼装进塑料袋里运过来。将美人鱼从塑料袋里顺入水中,美人鱼立即在浴槽里游了起来,跟在榎本那儿没有丝毫变
黄礼孩,一级作家,《诗歌与人》诗刊、《中西诗歌》杂志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导师。作品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等上百种重要选本。出版诗集《我对命运所知甚少》《一个人的好天气》《热情的玛祖卡》,评论集《午夜的孩子》,艺术随笔《起舞》 《忧伤的美意》《目遇》等。曾获第八届广东鲁迅文学奖、2013年黎巴嫩国际文学奖、2014年第二届“美动华人”年度艺术家奖、第二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奖、第一届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