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机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y2000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妇幼保健机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明确发生原因及临床特点,探究相关防范措施。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报的26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事件类型、发生月份、发生时间段、事件分级、事件结局、责任护士能级等方面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妇幼保健机构260件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中,坠床跌倒类发生率最高(21.5%),其次是操作类(15.4%)和静脉安全类(11.9%);51.5%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在白班时段;高年资护士是妇幼保健机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风险人群(70.0%),其主要由个人经验主义盛行、专业素养欠缺、护理信息化接受度差、临床带教不规范、规范化培训不到位导致;Ⅲ~Ⅳ级事件发生率为93.8%。结论 妇幼保健机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由多种因素导致,临床护理人员应动态评估跌倒/坠床风险,及时防范和干预;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白班时段人力资源;强化高年资护士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完善风险预警评估体系。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及时性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提高治疗及时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截至2019年底现住址在凉山州,已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共有41 384例病例纳入本研究。从数据库中采集病例的基本情况、随访与治疗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IV/AI
目的 分析凉山州艾滋病高流行县(布拖县、昭觉县、越西县和美姑县,以下简称“四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四县2005—2019年入组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为研究对象,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病例报告、治疗及随访相关信息;以抗病毒治疗满12个月病毒载量小于400拷贝/ml为研究结局,采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
<正>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天生就有劳动的意愿,劳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不仅是“生活”使其然,而且与幼儿体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指出:“参与劳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初步的责任感。
期刊
刻板行为通常是指在笼养环境下出现的不变和重复的无功能行为,相对野生环境下的行为而言是异常行为,常被作为评价笼养环境优劣的重要行为指标,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然而目前诸多研究集中于环境对刻板行为的影响上,关于刻板行为的节律仍不清楚。以北京动物园的8只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通过全天24 h的视频录像,采用焦点动物取样
<正>国家社会经济水平持续提升背景下,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快速提高使大众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再加上旅游型商务行业发展形势良好,具备较高服务质量与经济适用性的商务型酒店,迅速成为现代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基础部分。就我国一直所奉行“民以食为天”的思维观念可明确知晓,不管是传统型酒店与高级酒店,还是商务型酒店,均应时刻注重食品安全问题对强化酒店本身餐饮品牌价值的影响,并根据时势对其实施科学、统一
期刊
目的 研究Monel K-500合金在海水环境中的点蚀特征。方法 采用扫描振动电极技术(SVET)中的恒电流模式,研究Monel K-500合金点蚀的萌生及生长过程,通过扫描电镜(SEM)表征点蚀区域的形貌特征。结果 SVET结果显示,负电位会从点蚀中心位置向其边界区域转移,且更负的大阳极区能够吞并电位高的小阳极区。SEM结果显示,点蚀附近会发生Ti C表面腐蚀产物的堆积、Ti C周围基体的溶解及
目的 探讨风险量化评估在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第三方人员暴露风险监测中的应用,明确医院感染控制中第三方人员管理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完善针对性的院内防控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罗湖医院集团防疫工作小组通过文献检索法、头脑风暴法,结合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及集团实际情况对第三方人员情况进行梳理,设计风险评估调查问卷,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系数,向1 494名第三方工作人员进行为期5天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
<正>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担的子课题"基于无人机低空高精度遥感的冬小麦和夏玉米变量施肥管理模型",依托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利用无人机载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机载激光雷达(Li DAR)等先进设备,通过定位监测分析氮磷钾养分差异性处理长期试验,获得了该地区不同养分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光谱和作物空间形态特征,并建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