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拓展延伸”成精彩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拓展延伸”的认识,把握学情有准度,解读文本有深度,跳出课文要适度,抓住拓展延伸的契機,语文课堂上“任性”地潇洒走一回。
  关键词:拓展;延伸;课堂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它建议语文教师教学时善于沟通课堂内外,适当拓展延伸,以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在三年级语文《卧薪尝胆》教学中巧借“拓展延伸”,课堂上“任性”地潇洒走了一回,受益匪浅。
  一、 任性而不无备——把握学情有准度
  【课堂追踪】
  师: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见过“奴仆”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主人的下人就是奴仆。主人叫做什么就要去做什么。
  生:古装片里的丫鬟、太监就是奴仆。
  师: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
  生:我妈妈又生了个小宝宝,家里有两个保姆,一个带孩子一个做家务,他们好像奴仆一样。
  师:保姆到底是不是奴仆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瞧,“奴”字左边是个低着头侧身而站的女人,一幅很温顺的样子,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
  师:(问刚才的学生)你家人打骂过那两个保姆吗?(众笑)
  生:这倒没有。我们对保姆还是挺好的。(众大笑)
  师:在我们新中国,人与人是平等的,所以没有“奴”。再来看“仆”,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羞辱他。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怕被人嘲笑、挖苦,很自卑。
  师:光这样走来走去还不算,还要让你干非常重的体力活。这样的男人在古代叫什么?
  生:仆。
  师:在古代是这样的女人加上这样的男人,这叫什么?
  生:奴仆。
  师:春秋时期的奴仆是罪人,他们要为主人做最繁琐、最卑贱的劳动,如同牲畜一般,连生死都由主人来决定。
  【践行践思】
  以上案例中,教师没有让学生直接从字典中找到词语的准确意思,而是让学生先根据生活经验谈谈对“奴仆”的大致印象,了解“奴仆”的大概意思。由于“奴仆”这种人物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从电视里得到的“下人”、身边的“保姆”的概念与“奴仆”的概念缺乏一定的分界线,因此对词语的理解是模糊不准确的。教师充分拓展了“奴”和“仆”的字理文化,追本溯源,将汉字的意象形象化,使学生对“奴仆”一词的理解不但非常准确,而且印象非常深刻。课堂中看似“任性”的拓展延伸,其实都是“学情”的基础上有备而来。这种延伸与拓展源于文本,服务于文本,体现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为学生的理念。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无法理解文本的内涵或者对文本的内涵只是“浅尝”时,教师针对疑难困惑点加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顿悟,从而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这就成就了学生的“乐知”。教育家孔子是把握学情的高手,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就是通过对学情中的“愤悱”信息来捕捉学情,以实现启发教学的最佳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新的学情也会在这过程中不断出现。教师要及时捕捉,切中学情,顺学而导。捕捉的方法有察言观色、耐心倾听、巧妙引导、有效追问等。
  二、 任性而不妄为——解读文本有深度
  【案例追踪】
  师:读到这里,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还不算,文中说“白天,他亲自耕种”。
  师:是的,《史记》中是这样说的——他亲自带领百姓劳作,鼓舞人民的斗志,一同恢复越国的经济;睡柴草、尝苦胆,刻意折磨自己,提醒不忘耻辱。回国后依旧过着奴仆样的生活,这是在励精图治,他还发展农业、练兵强国……
  勾践这是在“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师:没错,还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同学们,勾践为了报仇雪恨需要卧薪尝胆,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你们觉得需不需“卧薪尝胆”了呢?
  生:我觉得需要。中国足球到现在也没有冲出亚洲,我们中国人不应该卧薪尝胆吗?
  生:我们班在写字比赛中还没有拿到一等奖,我们所有同学需要卧薪尝胆。
  师:看得出你很有集体荣誉感。
  生:我的默写成绩总是不太好,我也需要卧薪尝胆,提高成绩!
  师:有志者事竟成!
  生:我们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就要用卧薪尝胆的精神克服它。
  【践行践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上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阅读体验,创造性地对课文内容加以质疑,拓展“卧薪尝胆”的深远意义,这样的拓展延伸看似很随意,却是有意而为之。既丰富了“卧薪尝胆”的内涵与外延,又拓展了成语的广度和深度;既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语文素养;既有利于学生对学科产生较大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还有助于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特级教师路培琦说:“教材就是提供给教师进行的教学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教学思路。你要利用这个教材和思路达到你的课堂教学目标,因此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把教材当作圣经念。”于是广大教师开始追求文本的多元解读,追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解读文本越有深度,拓展延伸越不露痕迹,是水到渠成的拓展且又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它是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看似不经意间的拓展延伸,却能够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文章主旨,扩大学生的思维,其实这就是最高境界上的文本拓展,这种“有教无痕,润物无声”的拓展延伸无疑是需要教师深厚的功底和素养做保障的。   三、 任性而不逾距——跳出课文要适度
  【案例追踪】
  师:勾践正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灭掉了吴国,同时吴国灭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你能从文中找到吗?(出示第2自然段)
  生: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
  师:猜猜看,当时大臣们建议什么呢?
  生:大王,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生:不能答应勾践的求和,这是他的缓兵之计,千万别上当啊。
  生:我建议“杀无赦!”
  师:我在《史记》中曾读过,谋臣们中有一位,想必大家也听说过,就是伍子胥,反对的声音最为强烈,他这样建议吴王:“上天有意将越国赐给了吴国,切勿答应他!”
  生:我知道最后伍子胥还被勾践赐死了呢。
  师:是啊,吴王听信了谗言,这里面的故事说来话长,有兴趣的课后可以来问我,不过伍子胥临死之前曾说过:“一定要挖取我的眼珠,挂悬在吴国城东门上,以便看到越国的兵从那边进入!”
  生:吴王太骄傲了,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师:这就是“骄兵必败”,直到最后被勾践打败才想起伍子胥的话追悔不及,最后只能拔刀自刎。
  【践行践思】
  “伍子胥”这处的拓展延伸来得似乎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并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更多的是“课堂生成”后的急中生智,虽然故事无限精彩,引人入胜,但都不是本文的重点,课外拓展只是教学活动的补充,要服从于课堂教学,脱离文本过度开发是不可取的,于是教师只是点到为止。
  课堂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生成的问题,因势利导改变预设的程序,进行有效拓展延伸。当然,课堂上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日趋凸显,无休止的生成虽精彩迭起,但无价值的生成也造成耗时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对待动态生成,要甄别优劣,不可逾距,选择恰当的问题作生成拓展的“课眼”。在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拓展延伸的契机,把握拓展延伸的火候,用好拓展延伸这根“魔棒”,成就精彩課堂。
  参考文献:
  [1]艾斌燕.别让语文拓展课堂的“增肥药”[J].教学参考,2006(3).
  [2]江玲娣.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J].希望月报,2007(5).
  [3]黄宏珍.课文解读需要蓦然回首[J].七彩语文,2013(4).
  [4]陶静.语文教学要把握好拓展的“度”[J].江苏教育,2006(3).
  [5]马爱丽.语文“课堂拓展”的追求方向[J].素质教育论坛,2008(9).
  [6]聂昆山,王晓英.“无限小数有没有倒数”——谈教材的有效拓展[J].中小学教育,2011(9).
  [7]苏守玉.生成应有效拓展要有度[J].小学教学研究,2008(5).
  [8]郑丽佳.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M].江苏教育,2012(10).
  作者简介:钱怡,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怀德教育集团。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技术(DCE-MRI)及其灌注参数,对中枢神经胶质瘤(LGG&HGG)、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脑转移瘤及脑膜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1例脑
背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以残毁性关节炎为主要特点,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近30%-50%的RA患者,即使联合2种或2种以上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
目的:镁在细胞内液中含量仅次于钾,是调节机体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金属元素,参与许多重要酶系如激酶、环化酶、腺苷三磷酸、鸟嘌呤三磷酸等的生化反应。同时作为钙离子的天然
摘要:学校美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校园合唱活动作为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长期的学校合唱团训练中,总结合唱训练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学校合唱团建设的三个方面做了简要的探讨,旨在为今后的合唱教学提供借鉴,促进学校合唱团实现更好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美育课程;学校合唱团;合唱团的组建;合唱团的训练  校园合唱活动,是
摘要: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更加奠定了未来信息化社会的主调,微课作为信息化技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在我们中职化学教育中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它可视性强,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方便在各种移动终端使用,未来前景十分美好。  关键词: 微课;信息化;中职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爆炸的年代,信息化手段层出不穷,多种多样,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等,形成了一种微文化。这些信息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