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科学方法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改正了传统人才培养的弊端。
【关键词】问题 探究式教学 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020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质疑意识、提问能力、创新能力;注重让学生经历过程,发展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合作交流,掌握科学探究方法。这些基本技能需要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些问题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把问题探究式教学摆在了突出位置。但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课堂秩序难以控制,探究过程难以落实,教学效果较差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越俎代庖,使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能较好地克服上述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探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方面使知识由外向内转移和传递,知识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能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基于上述理论,一种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教学中。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做出假设→设计方案、论证评价→得出结论、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思维的最佳情景,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共同总结归纳探索研究的结果并进行实际应用。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努力研究问题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思路:不论是接受式探究还是发现式探究,都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教学过程: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寻因→分析解决问题→激励创新;学生进入情景→合作探究→探索应用→引发思考。
(一)以情激趣,创设问题情景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一个专心备课的教师能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不是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物理问题要成为学生进入一个完整的领域的“门户”。从整个教学过程看,问题探究式教学,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即教师将物理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提示事实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前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的教学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途径:展示事实、播放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
(二)合作探索,对问题诱导寻因
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开展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形式的多样化,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合作探究问题会集思广益,对思维有很大的互补性,可以增加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过去上课时碰到问题比较难时总喜欢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在新课程教学中可以多开展学生合作学习,这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三)运用变式问题,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实践证明,一题多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变式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思维,寻求解题方法,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情,对学生好的解法或进行变式问题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或表扬,并加以推广,鼓励学生把知识学活,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从而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四)运用实验技巧,拓展学生思维
物理学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实验来验证、探索进行展开学习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新课程教学理念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实验技巧,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主体(为中心),根据教材的要求,实行“照方抓药”方式,给学生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按教材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纯粹是一种技能的训练,缺乏足够的拓展思维训练。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抓住初中生心理特点,即都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教师要有效把握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充分动眼、动口、动脑、动手,激活他们思维,变学为探、思、悟,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探索自然规律。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态度,从而达到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總之,“问题探究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新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浩利.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中),2015(05).
[2]郝永福.浅谈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
[3]冯素云.谈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其实施[J].未来英才,2016(8).
【关键词】问题 探究式教学 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020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质疑意识、提问能力、创新能力;注重让学生经历过程,发展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合作交流,掌握科学探究方法。这些基本技能需要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些问题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把问题探究式教学摆在了突出位置。但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课堂秩序难以控制,探究过程难以落实,教学效果较差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越俎代庖,使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能较好地克服上述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探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方面使知识由外向内转移和传递,知识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能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基于上述理论,一种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教学中。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做出假设→设计方案、论证评价→得出结论、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思维的最佳情景,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共同总结归纳探索研究的结果并进行实际应用。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努力研究问题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思路:不论是接受式探究还是发现式探究,都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教学过程: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寻因→分析解决问题→激励创新;学生进入情景→合作探究→探索应用→引发思考。
(一)以情激趣,创设问题情景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一个专心备课的教师能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不是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物理问题要成为学生进入一个完整的领域的“门户”。从整个教学过程看,问题探究式教学,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即教师将物理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提示事实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前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的教学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途径:展示事实、播放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
(二)合作探索,对问题诱导寻因
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开展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形式的多样化,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合作探究问题会集思广益,对思维有很大的互补性,可以增加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过去上课时碰到问题比较难时总喜欢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在新课程教学中可以多开展学生合作学习,这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三)运用变式问题,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实践证明,一题多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变式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思维,寻求解题方法,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情,对学生好的解法或进行变式问题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或表扬,并加以推广,鼓励学生把知识学活,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从而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四)运用实验技巧,拓展学生思维
物理学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实验来验证、探索进行展开学习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新课程教学理念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实验技巧,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主体(为中心),根据教材的要求,实行“照方抓药”方式,给学生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按教材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纯粹是一种技能的训练,缺乏足够的拓展思维训练。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抓住初中生心理特点,即都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教师要有效把握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充分动眼、动口、动脑、动手,激活他们思维,变学为探、思、悟,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探索自然规律。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态度,从而达到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總之,“问题探究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新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浩利.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中),2015(05).
[2]郝永福.浅谈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
[3]冯素云.谈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其实施[J].未来英才,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