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agjc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把复杂的、抽象的德育内容具体化,渗透在各科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达到德育目的。现在的中职生,有的受家庭、社会的影响,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需要教师对其加以引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语文课本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和智育两种作用,有目的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熏陶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撒播做人的良种。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妙语哲思,让我们明白:孩子的品行完全是从后天获得的。“只教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堆麻烦。”(罗斯福)可以说,教育环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丧心病狂地向朝夕共处的同窗举起利刃;清华学子刘海洋残酷地把硫酸倒向无辜的黑熊;某大三学生因怀疑本班班长给他“穿小鞋”,而将自己的同学用刀捅死;复旦大学某硕士生因日常琐事将毒药放进了昔日同窗的饮用水中,致使一个品学兼优的高才生消失了……这一切,犹如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了我们这些教育者的心,刀具和毒药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告诫我们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美国的一项著名的心理研究表明:成功=80%情商 20%智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德育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德才兼备的人。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1)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古语说得好,“正人者必先正己”“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播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心中就要充满阳光。正如俄国教育者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有榜样可循,有模范可依,这样才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渗透效果。首先,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热爱教育事业,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其次,教师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三,教师要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和沉着冷静的心态;再者,教师要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语言运用得当,必能使学生移位入情,达到教育的目的。
  (2)深入挖掘德育切入点,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做到德育和语言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现代作家孙犁的《荷花淀》,都能让学生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同时又领略了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寡人之于国也》等文中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思想以及孟子的民本思想,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抱负,王勃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加强德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开展朗读比赛活动,让学生自己选读一些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比如白居易的《春江花月夜》、朱自清的《春》、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让学生通过诵读,充分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情怀和爱国情感,无形中激发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还可以扩大阅读范围,适当选读一些体现优秀道德传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书或者作品,比如《论语》《孟子》,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师说》、司马迁的《史记》等等。在教学中,可采用分组比赛、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参与教学的喜悦,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仪器,使学生有更深切的体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优美的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看。借此,弥补教学中教师单纯靠教学参考资料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不足,同时这种补充也使整个语文教学变得更加丰满,而且也能够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总之,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寓道德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德育不能违背语文教育自身规律,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德育资源,做到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使学生既掌握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又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其他文献
《农药学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农药学各分支学科有创造性、未发表过的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等,是了解我国农
[目的]研究玉米、水稻等木兰门作物RubisCO大亚基的分子适应性进化。[方法]以玉米、水稻等木兰门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利用密码子替换模型和位点间取不同∞值的最大似然法模型
摘 要:文章从高校互联网媒介的使用现状及原因分析、目前高校应对互联网冲击所采取的举措、O2O视阙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三方面,研究互联网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互联网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微课;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100-0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智能手机等媒介成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
选取102份不同质源的水稻材料,通过水、旱对比试验,以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及单株粒重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可分为5类,其中第Ⅴ类材料DC平均值为84
善之本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师。为了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管理,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减负增效,教师是重中之重,因为我们不是要修补我们的学校,我们是要创建我们所需要的学校。如何使教师向着良性的轨道发展,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呢?  一、以团队建设促教师执教能力提升  以团队建设为载体,发挥教学常规管理的指导功能,将其转化为教师培训提高的活动,形成学校校本教研的特色,促进学校发展。例如,我校办学规模小,教师人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