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成为现代化的高素质的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教材本身具有优美的语言文本、生动的训练、丰富高尚的感情,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生的心灵和道德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在塑造学生品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准确把握教材实施德育教育
语文课文对实施德育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中许多佳作,对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激发学生树雄心、立壮志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如《海伦,凯勒》一文,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文中选取的海伦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海伦在失聪失明后,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夜以继日地学习说话,从而成功地考上大学。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海伦以她的实际行动向全世人证明了自己虽然身体残疾,但残而不废!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让学生学习海伦的精神,明白面对挫折与不幸,我们始终应该做一个强者,做一个永远“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
二、借用榜样力量影响学生的品德
多数小学生经常会将名人领袖作为自己人生的榜样。运用榜样人物教育学生,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可以使榜样人物的形象深深刻在学生的头脑里。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力量。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首先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然后开始学习这篇《孔子拜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再次比较形象地了解到:孔子虽然是个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却非常勤学好问,六十多岁还拜老子为师,可见孔子的谦虚、孜孜以求。于是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形象总是在学生脑海中,孔子成了学生们学习的榜样。从学生写读后感《读“孔子拜师”有感》这篇作文可看出: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榜样人物的力量很大,它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基本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教育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一篇好的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在教育时也必须使用不同的语汇与表达形式。
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不同。选择与他们适合的材料。并为他们确定不同的标准。如慷慨激昂的,要多叫性格开朗、办事果断的学生来读:而感情平和的,则适合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来读:至于说明文,则由稳重、冷静的同学来读会更好。还要特别注意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男生适合读感情比较深沉的,女生则更适合读比较欢快的。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适当加以升华。
四、利用生活联系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是生活的提炼,生活处处皆语文。如在《谈礼貌》一文的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只讲大道理,只讲名人或伟人怎么做,要启发学生思考礼貌的重要性,并将礼貌细化成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去规范生活中的言行,如怎样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等等。这样将高难度的道德行为细化成生活中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即易做到又达到了课文的育人目的。还可引导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道德尺码去检验社会千姿百态的现象,明辩美丑是非,以次增强抗腐能力,使德育渗透卓有成效。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包饺子、野外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其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可以在读写的结合中让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更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在作文讲评时,不仅选优秀作文,还要找一些后进生的作文,挖掘其优点,通过表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说,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
结语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课。天天接触。时时训练,对学生所产生的熏陶作用是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和审美的情操。德育要从小抓起,要不间断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洪礼,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中外教学研究,2008
[3] 郑会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J],当代创新教育,2009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教材本身具有优美的语言文本、生动的训练、丰富高尚的感情,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生的心灵和道德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在塑造学生品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准确把握教材实施德育教育
语文课文对实施德育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中许多佳作,对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激发学生树雄心、立壮志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如《海伦,凯勒》一文,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文中选取的海伦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海伦在失聪失明后,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夜以继日地学习说话,从而成功地考上大学。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海伦以她的实际行动向全世人证明了自己虽然身体残疾,但残而不废!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让学生学习海伦的精神,明白面对挫折与不幸,我们始终应该做一个强者,做一个永远“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
二、借用榜样力量影响学生的品德
多数小学生经常会将名人领袖作为自己人生的榜样。运用榜样人物教育学生,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可以使榜样人物的形象深深刻在学生的头脑里。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力量。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首先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然后开始学习这篇《孔子拜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再次比较形象地了解到:孔子虽然是个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却非常勤学好问,六十多岁还拜老子为师,可见孔子的谦虚、孜孜以求。于是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形象总是在学生脑海中,孔子成了学生们学习的榜样。从学生写读后感《读“孔子拜师”有感》这篇作文可看出: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榜样人物的力量很大,它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基本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教育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一篇好的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在教育时也必须使用不同的语汇与表达形式。
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不同。选择与他们适合的材料。并为他们确定不同的标准。如慷慨激昂的,要多叫性格开朗、办事果断的学生来读:而感情平和的,则适合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来读:至于说明文,则由稳重、冷静的同学来读会更好。还要特别注意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男生适合读感情比较深沉的,女生则更适合读比较欢快的。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适当加以升华。
四、利用生活联系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是生活的提炼,生活处处皆语文。如在《谈礼貌》一文的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只讲大道理,只讲名人或伟人怎么做,要启发学生思考礼貌的重要性,并将礼貌细化成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去规范生活中的言行,如怎样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等等。这样将高难度的道德行为细化成生活中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即易做到又达到了课文的育人目的。还可引导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道德尺码去检验社会千姿百态的现象,明辩美丑是非,以次增强抗腐能力,使德育渗透卓有成效。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包饺子、野外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其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可以在读写的结合中让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更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在作文讲评时,不仅选优秀作文,还要找一些后进生的作文,挖掘其优点,通过表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说,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
结语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课。天天接触。时时训练,对学生所产生的熏陶作用是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和审美的情操。德育要从小抓起,要不间断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洪礼,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中外教学研究,2008
[3] 郑会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J],当代创新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