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观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河南内乡县衙,县衙的二堂上悬有一副匾额“琴治堂”,导游介绍,“琴治”这个词出自《吕氏春秋·察贤》中的一个故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来多用以形容领导者知人善任,政简刑清。
典故的经过是这样的,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和巫马期曾先后出任单父(地名)的地方官。巫马期在任时,昼夜不闲,亲理各种政务,把单父治理得很好;而宓子贱上任后却没有像巫马期那样繁忙,经常弹琴唱歌,但同样也把单父治理得相当好。巫马期便向宓子贱讨教,宓子贱说:“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因劳,任人者因逸。”意思是说,我的做法是善于选贤任能,依靠人才;你的做法是亲自劳作,只使用自己的智力。只靠自己当然辛苦,而依靠人才当然安逸了。原来,宓子贱在任期间,被他事之如父的尊者有三人,事之如师的贤者有五人,事之如友的能者有十一人,宓子贱就是靠他们来治理政事的。
宓子贱“琴治”的艺术,值得现今的领导干部借鉴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常听到一些领导干部诉苦:因为这事那事,天天忙得焦头烂额,甚至节假日也难得松口气,可回头一看,似乎也没忙出个所以然来。的确,基层事情繁杂这是事实,但细究个别领导干部“忙”的根源,也不乏像巫马期一样存在领导方法问题。长此以往,不仅自己累得够呛,也使下属养成事事依赖、怠于思考的习惯。如此于己于公,弊莫大焉。
诚然,领导干部勤勉勤政、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肯定,但事必躬亲则未必可取,毕竟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而且,领导干部如果凡事都“一竿子插到底”,就容易犯对下“越俎代庖”的错误,长此以往,就容易影响下属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因此,我们不妨学学宓子贱,把主要精力放在统揽全局、抓纲务本和选人用人上。要敢于放权,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乘众人之智,集千虑之得,否则,职责不明,上下相侵,凡事都大包大揽,其结果只能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帝王都深谙“琴治”的艺术,他们明白为人君者当“劳于求人,逸于治事”,把“求贤”作为第一要务。如尧从民间访求到舜,经过多番考察后把天下交给舜;舜起用高阳氏才子八人和高辛氏才子八人,天下大治;汉高祖刘邦一生最大的本事就是知人和用人,他重用萧何和张良,而且“拔韩信于行伍,纳陈平于亡命”,无论打天下还是守天下,都得力于大批有才能的臣下的帮助和启发;汉武帝初即位就“招选天下文学才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三国时期,曹操曾三次发布《求贤令》,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历史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唐太宗发现时任宰相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事务繁多,没有时间访求人才,便批评他们说:“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比闻听受辞讼,日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乎!”于是下诏书:今后凡是琐碎事务一律交给左右丞处理,只有重大事情才可找房玄龄和杜如晦处理。
这些,对今天的我们不无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内乡县委组织部)
典故的经过是这样的,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和巫马期曾先后出任单父(地名)的地方官。巫马期在任时,昼夜不闲,亲理各种政务,把单父治理得很好;而宓子贱上任后却没有像巫马期那样繁忙,经常弹琴唱歌,但同样也把单父治理得相当好。巫马期便向宓子贱讨教,宓子贱说:“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因劳,任人者因逸。”意思是说,我的做法是善于选贤任能,依靠人才;你的做法是亲自劳作,只使用自己的智力。只靠自己当然辛苦,而依靠人才当然安逸了。原来,宓子贱在任期间,被他事之如父的尊者有三人,事之如师的贤者有五人,事之如友的能者有十一人,宓子贱就是靠他们来治理政事的。
宓子贱“琴治”的艺术,值得现今的领导干部借鉴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常听到一些领导干部诉苦:因为这事那事,天天忙得焦头烂额,甚至节假日也难得松口气,可回头一看,似乎也没忙出个所以然来。的确,基层事情繁杂这是事实,但细究个别领导干部“忙”的根源,也不乏像巫马期一样存在领导方法问题。长此以往,不仅自己累得够呛,也使下属养成事事依赖、怠于思考的习惯。如此于己于公,弊莫大焉。
诚然,领导干部勤勉勤政、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肯定,但事必躬亲则未必可取,毕竟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而且,领导干部如果凡事都“一竿子插到底”,就容易犯对下“越俎代庖”的错误,长此以往,就容易影响下属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因此,我们不妨学学宓子贱,把主要精力放在统揽全局、抓纲务本和选人用人上。要敢于放权,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乘众人之智,集千虑之得,否则,职责不明,上下相侵,凡事都大包大揽,其结果只能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帝王都深谙“琴治”的艺术,他们明白为人君者当“劳于求人,逸于治事”,把“求贤”作为第一要务。如尧从民间访求到舜,经过多番考察后把天下交给舜;舜起用高阳氏才子八人和高辛氏才子八人,天下大治;汉高祖刘邦一生最大的本事就是知人和用人,他重用萧何和张良,而且“拔韩信于行伍,纳陈平于亡命”,无论打天下还是守天下,都得力于大批有才能的臣下的帮助和启发;汉武帝初即位就“招选天下文学才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三国时期,曹操曾三次发布《求贤令》,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历史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唐太宗发现时任宰相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事务繁多,没有时间访求人才,便批评他们说:“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比闻听受辞讼,日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乎!”于是下诏书:今后凡是琐碎事务一律交给左右丞处理,只有重大事情才可找房玄龄和杜如晦处理。
这些,对今天的我们不无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内乡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