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以来契约文书俗字在大型字典编纂中的价值

来源 :中国文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元以来契约文书是继敦煌写本文献之后,研究汉语俗字的又一宝库。它可以补充大型字典失载的文字,考释字典中"音义待考"的文字,将某些文字的首见时间大大提前,并为字典中某些文字提供适当的语例。
其他文献
汉字的形体讹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以"惱(恼)"字为例,其不仅有"■"、"■"、"■"、"■"、"■"、"■"、"■"、"■"、"惚"、"■"、"■"、"■"、"■"、"■"、"憹"、"惚"、"惣"、"■"等55个异体、俗体,更重要的是,
在敦煌契约文书及宋代之后契约文书里,关于土地、家产等分割内容的文字表述中经常用"分数"、"分籍"、"分范"、"分法"、"分截"等词语,根据契约文书内容的考察,它们是一组同义词,表示份额
【正】 (一) 音乐批评(亦称音乐评论)是人类音乐生活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有人把音乐批评界定为对“音乐艺术现象的研究、分析和评价”。但是,这实际上是把音乐批评与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