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为骨折组(n=35)和股骨头坏死组(n=38),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未见切口感染及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骨折组术中出血量(334.9±90.4)mL、手术时间(91.7±14.3)min、住院时间(19.5±7.5)d、卧床时间(5.9±1.6)d,股骨头坏死组术中出血量(362.9±71.5)mL、手术时间(93.5±7.8)min、住院时间(20.5±4.2)d、卧床时间(6.3±1.4)d,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骨折组术后评分(89.0±7.4)分,明显高于股骨头坏死组的(84.0±9.2)分(t=19.639,P<0.05)。骨折组1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骨折延迟愈合,2例患者术后行走时出现患处疼痛;股骨头坏死组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损伤,1例因其原有内科疾病死亡,1例术后行走时出现患处疼痛,两组均无假体松动或脱位现象。

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在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痔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两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瘙痒、便血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症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2片(0.4 mg)治疗,1次/d;对照组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1片(0.2 mg)+淀粉片1片治疗,1次/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改善情况、白
目的探讨球结膜下透明水泡样囊肿简易取出方法。方法对12球结膜下透明水泡样囊肿患者采用裂隙灯显微镜下利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划开球结膜,完整将水泡样囊肿取出。结果12例患者球结膜下水泡样囊肿一次性完整切除。结论采用裂隙灯显微镜下利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划开球结膜取出透明水泡样囊肿方法简易可行。
期刊
@@
目的应用间断与持续蓝光光照不同方式治疗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观察临床疗效及对黄疸的改善作用,评估新生儿预后。方法选择病理性新生儿黄疸214例,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根据入院编号按照单双数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107例,A组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B组给予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及预后、蓝光照射时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光照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检测光照前、光照后3 d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用于监狱服刑人员人格改善临床效果。方法温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于2016年1月针对监狱服刑人员开始实施团体心理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选取6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监狱化人格问卷评分和团体训练回访表评分。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双重性、低信任、被动、对抗、低自尊及悲观思维监狱化人格问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1.33、0.78、0.82、0.69、
期刊
@@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血清氧化应激反应、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受体2(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因子、IL-2及s-IL-2r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石骨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分析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石骨症的临床特点。结果该患儿在新生儿期低血钙症、胸部可见骨密度增高。6个月龄患儿可见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和骨盆骨密度增高。10个月龄患儿双下肢可见骨密度增高、视神经管变窄并开始出现贫血。基因检查显示c.117+5G>A杂合突变(父源)、c.630G>A杂合突变(母源)。结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石骨症作为一种可治性罕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