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效果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效果。方法: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威海市立二院2013年12月-2015年9月接收的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QTC及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2.31%与对照组79.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QTC、心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较好,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胺碘酮 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静脉回血量无法充分排出,最终出现动脉血液灌注不足情况引发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相关研究指出[2],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治疗时不仅需纠正心力衰竭还需加强合并症治疗。本研究主要针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率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9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威海市立二院接收的98例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患者均经心电图及各项临床检查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研究组(49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6例,年龄为64-82岁,平均(68.82±3.16)岁,慢性心衰病程4个月-8年,平均(3.36±0.86)年;心功能分级:Ⅲ级36例,Ⅳ级13例;研究组患者男29例,女20例,年龄为63-83岁,平均(68.86±3.13)岁,慢性心衰病程4个月-8年,平均(3.39±0.75)年;心功能分级:Ⅲ级38例,Ⅳ级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心功能分级等基础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经临床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均常规进行抗心衰治疗,方法:常规给予患者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对症治疗,全天性监测患者心电图并有效记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方法:首次用药剂量为80-150mg,与0.9%氯化钠50ml进行混合稀释后静脉注射,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心率转复窦性即刻停止注射,应用口服用药方式治疗,首次注射后若患者无明显心律变化间隔20min后再次静脉注射,观察患者心率改善情况,若无明显变化继续治疗。用药5h后将用药剂量减少至30mg/h,注射48h,总用药剂量低于1900mg。再次治疗48h后患者采用口服用药方式连续用药至患者心率水平低于55次/min,血压水平控制在90/60mmHg、QTC不低于0.5s为止。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及QTC变化情况。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率失常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其中心功能借助NYHA标准判定,心律失常参照ESVE标准判定。显效:患者经治疗心功能Ⅰ级,改善不低于Ⅰ级,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降低超过9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超过80%,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超过70%;有效:心功能Ⅰ级或改善Ⅰ级,症状有一定改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降低超过5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超过50%,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超过60%;无效:经治疗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各指标均未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改善情况
  对照组患者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治療总有效率为79.59%。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QTC及心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QTC及心率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QTC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逐渐会并发不同类型心力衰竭症状,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对患者日常生活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3]。本研究给予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及QTC、心率水平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提示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胺碘酮在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可作为有效治疗方案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卫涛,李薇,栾荣华等.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9(2):82-84,88.
  [2]宗爱芬,玄科.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50例的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31-131.
  [3]王宁,杨富国,高明晓,等. D型人格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51(3):281-283+286.
其他文献
新课程要求适应教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丰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推动高中英语教学.
当微信成为主流沟通方式的时候,你很快就发现,原本千姿百态的生活空间,不知不觉的就成了炫富秀恩爱的平台.原本只在同学会时才会受到的刺激和打击,这回借助微信的传播手段,无
智能化建设具有传统建设无法替代的优点,其不仅能节约能源,对施工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实行标准化控制,还能大大降低传统建设施工的管理难度,同时还能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摘 要】由于核糖体蛋白是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是研究内含子进化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通过对人、小鼠、黑腹果蝇、冈比亚按蚊、蜜蜂和秀丽隐杆线虫的核糖体蛋白基因大亚基的44个同源基因内含子—外显子结构的研究,结果发现哺乳动物、昆虫及线虫的共同祖先所拥有的内含子的个数为53个,在分化过程中哺乳动物获得了72个内含子,昆虫丢失了7个内含子仅获得5个内含子,线虫丢失与获得的内含子分别是32和37。这些结果表明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贵阳市高校课外体育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显示,贵阳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在管理、师资、场地及活动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针对这
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顺应时代背景,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现如今,随着我国建筑业水平的不断发展提升,对于建筑工程的技术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的水平也有一定要求,本文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对现场施
本文调查汽车网络销售的现状,从销售流程、体验网点、售后服务、销售车型等方面分析汽车网络销售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据实际案例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