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过得好快,一个人在这座城市颠沛流离地生活,迷迷糊糊竟然已经过了大半年。惊讶之余,又得感伤一番。我找不准用什么词或者句子来形容这段时间的生活。
一、离开:外面的空气新鲜很多
去年冬天,我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大的勇气和学校说了拜拜。走出校园的那一刻。我没有一丝的眷念与不舍,即使教室里依然坐着我会偶尔想念的那些人。外面的空气,很冷,也很新鲜。至少没有校园里那么浑浊了。
肩膀上的感觉,一时说不清楚是轻了还是变得更重,暂时也没有情绪去思考这么复杂伤神的问题,先走出去,离得远远的再说!
走出校园,也离开了从小与自己为伴的绵延大别山。离开的车子把我从未到过的大山都逛遍了。山好高,山好大,不知道我们走了多久才走出去。只记得一路上我都在问司机,什么时候才能到平原呐。
来到的第一个城市是常州。我怎么也没想到是这个地方,我只在同学的短信里看到过这个城市名,而现在,我真真切切地站在了这片土地上。
常州的大,显得我更落寞了。就我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我把自己脚步能到的地方都给踏遍了。还好,这里的冬天显得温暖,和雪无缘,和雨就特别投缘了。每次出去,回来的时候棉布鞋肯定是湿透的,还沾了甩都甩不掉的泥巴。我决定不朝郊区跑了。
二、常州:漂在别人的城市
武进这边有个大学城,因此,旁边的网吧、溜冰场、淘宝小店、小吃街、电影院、数码城特多。我兜里空空荡荡,所以我的原则是只能看不能买,是名副其实的“光顾”,不知道那些服务员私底下是不是早用嘴把我给撕烂了,毕竟我也是“老顾客”嘛。
我最爱看的东西当数手机,一直梦寐以求能拥有一部Iphoneo诺基亚N97才上市时好像是卖六千多吧,如今那个店里明码标价750元,我当时就感叹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了,暗自高兴,兴许什么时候Iphone也能降到这份儿呢。为了确定一下,我去问老板,结果老板一句话,直接把我吓跑了。老板说:“朋友,你要是真看中这机子,我还可以再受点损失,300快给你!你看行不?”
逛累了,我便去网吧消磨时间。有个“蓝精灵”网吧,说真的,里面什么都好,空间布局是我玩过的所有大网吧里最好的。唯一配置不好的就是网管了,表情太严肃,不熟的话我不敢把那10元人民币给她。在这里上网还经常没空位,这么大个网吧,我的乖乖哟,佩服老板真会赚钱,那一刻我甚至有点想开连锁网吧的想法了。
初中那会儿对网络游戏到了痴迷的程度,中考时短暂的休息还偷着出去上网玩游戏,但现在似乎对网络游戏淡了。这就是人啦,喜新厌旧。
在这个网吧里,我认识了我徒弟,一个常州人。属狗。开始的时候还以为她小P孩一个,时间长了,不敢这么认为了,她除了长得和我以前的GF差不多外,脾气也差不多,成绩比我GF好,情商嘛有时很高有时候很低。本来是想把在前GF身上的郁闷在她那里发泄一下,结果被人家数落了。弄得我很感慨,自叹是老了!
从学校出来。没改变的是我还是那么喜欢唱。虽然偶尔也感觉自己唱得很难听,但我喜欢那句广告词:“想唱就唱,唱得响亮。”我喜欢音乐,唐禹哲、罗志祥、WILLBER……因为我能从歌声里找到一些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东西。我的快乐、悲伤、不安、希望、未来、幻想,都可以用它表达出来。我喜欢它,我爱它!
而且,我想我的工作一定要沉浸在音乐里面,或者与它越近越好!
烟花过去了,节日也过去了。在常州一个月的短暂停留,我不知道能在这里留下些什么。走的时候,我又跑到房顶去高歌呐喊,我想我的声音也许可以一直在这座城市的上空不停地环绕吧,多年以后,我回到这里时,也许还能听到。
三、上海:在离音乐很近的地方工作
接下来,我去了另一座更大的城市——上海。此前我已经来过这里几次。
有些地方的变化不是用沧海桑田可以形容的。上海就是今天一个样明天又一个样。世博会就要来了,这里正在加紧“变”,我曾经走过的道路,已经被挖得面目全非了。
我如愿以偿地在一个离音乐很近的地方——KTV,找到了一份工作。此前我只去过一次县城的KTV。我还是一个未成年人,高中都没毕业,我造了一个假的自己——闰昌旺,同事都觉得这家伙很老练。想想,我觉得自己也不简单嘛。 工作前的一个月培训,教官每天让我们做150个俯卧撑,连续做几个小时,非常辛苦。上海给人的感觉是工作特难找,看到很多大学生都在这里做,我还有什么资格说不々
每天早上,我从城南挤公交车到城北,来回四个小时的路程。到了营业现场。每天面临着不断的新麻烦和按部就班的老套工作,有时候都感觉自己要疯了。这种工作还把我的时差给颠倒了,同事都开玩笑说,我们在过着西方人的生活!
然而一切都可以坚持下去的,不是么?度过了艰难的适应期,工作也就变成了生活中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不得不说,这份工作让我学到了好多,我也有一项技能了,我学会了洋酒的品法和一些相关知识,学会了处理KTV系统、DJ、社会关系等事情,还有就是,我打扫卫生的经验,绝对可以媲美一个贤惠的“小媳妇”!
工作休息的时候,我便一个人逛大上海。时间长了,我的小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卡,有各大银行的,有苏宁和国美的,KTV会员卡、公交卡、大众卡……叠加在一起足足有4厘米高。其实这些卡里面有钱的很少,不过我还是喜欢,这也算是我在这个城市存在的一种痕迹吧。
四、归来: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在这座城市里,我成了一个独行者。许多同学在城市里都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而我似乎更习惯一个人,热闹里我更想找一份宁静。一个人,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自己想想的东西。
我会坐在电脑面前反省自己以前在学校的过错,想一切假如重来会是什么样子。刚离开校园时我恨自己,而现在,我已经没有那么多心思去恨自己了,我得爱自己,自己不爱自己,谁还会爱你?我这么瘦弱的身体,我得吃!于是,每天早餐我能吃十多元,中午吃三碗,晚上再吃三碗,还不胖,那就只有身体细胞自己写检讨了!
我也渐渐发现,原来没有那些所谓的爱情,也并不会活得不好,反倒轻松开心多了。记得,我离开第三个月的时候,听说琪也没有上学了。说不上来是什么样的心情,只是想,这会不会就是命呢?只是偶尔在这座城市里看到一些广告招牌上有那个“琪”字,还会想起这个人,不同的是,心里却再也没有什么波澜。
如今,我又选择回到了校园。我不知道是因为经历了一些什么或者明白了一些什么,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我知道,经过了这几个月“一个人的浪漫”,我已经长大了,我跟那些同学不一样了,我是平凡普通的闫明亮,没有资格去浪漫,我要安下心来,过自己该过的生活一那个很平凡、很普通、很拽的闫明亮,必须回来!
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当中有“60后”、“70 后”,也有“80后”;他们当中有电影制片厂出来的老编辑,有《人民日报》出来的记者,也有10年前上初中时做过声优而今已从清华美院毕业的学生。
他们走到一起,只因共同的对动画的热爱,只因想耍“一起创造世界”。作为观众,我们都清楚,动画片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很方便地展现一个由作者创造出的世界系统。所以,动画创作又被称为“耶和华的工作”。
他们聚集在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动画片,把青青树的动漫产品卖到全世界。换句话说,他们这群人就是在做着耶和华的工作。
作为一名中国人,谁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动漫市场长期被日本动漫垄断。自1992年的动画俱乐部以来,17年的时间里,这个团队从最初的五人发展到了现在一百多人的规模。目前,青青树也成了我国数字动漫领域唯一能够和国际主流市场接轨的制作团队。
17年,一条成功路,也是一条艰辛路。这17年的努力,团队创始人之一的王川记忆犹新“青音树17年来走过的路就是一条不服输之路,不愿意连奋斗一下都不敢、就在种种借口的遮掩下,轻易地向动画先进国家的同行对手认输。”
武寒青,青青树的最初发起人。当时还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编辑的他,突然受托创作动画片的剧本。难以找到理想的人选,武寒青只好自己亲自操刀。这之后,她就成了别人眼里的理想人选,从CCTV的《美猴王》到BTV的《福娃奥运漫游记》,业内很多大项目都会请她来操刀。
王川,青青树公司的创意总监兼董事长,从记者半路起家客串导演,之后就一直客串了17年。王川擅长讲故事,做事喜欢从基本功做起,爆发力与耐力兼备,经常有那种叫做“持之以恒”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比如,坚持每天读书3小时,坚持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坚持每天打1小时乒乓球。2003年位列中国十大新锐动画导演之首。
还有张建伟,学经济的匡宇奇,唯一科班出身的要数吴冠英,目前青青树的美术总监。
正是这些人,把自己对动漫的热爱一点点地倾注到中国动漫事业上,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直至动漫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这才有了今天青青树的动漫制作水准。
你所不知道的动漫
《机器猫》《灌篮高手》《忍者神龟》,这些动画作品曾让我们如此痴迷,便理所当然地以为作为一名职业动漫人,其人生也该是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
一、离开:外面的空气新鲜很多
去年冬天,我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大的勇气和学校说了拜拜。走出校园的那一刻。我没有一丝的眷念与不舍,即使教室里依然坐着我会偶尔想念的那些人。外面的空气,很冷,也很新鲜。至少没有校园里那么浑浊了。
肩膀上的感觉,一时说不清楚是轻了还是变得更重,暂时也没有情绪去思考这么复杂伤神的问题,先走出去,离得远远的再说!
走出校园,也离开了从小与自己为伴的绵延大别山。离开的车子把我从未到过的大山都逛遍了。山好高,山好大,不知道我们走了多久才走出去。只记得一路上我都在问司机,什么时候才能到平原呐。
来到的第一个城市是常州。我怎么也没想到是这个地方,我只在同学的短信里看到过这个城市名,而现在,我真真切切地站在了这片土地上。
常州的大,显得我更落寞了。就我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我把自己脚步能到的地方都给踏遍了。还好,这里的冬天显得温暖,和雪无缘,和雨就特别投缘了。每次出去,回来的时候棉布鞋肯定是湿透的,还沾了甩都甩不掉的泥巴。我决定不朝郊区跑了。
二、常州:漂在别人的城市
武进这边有个大学城,因此,旁边的网吧、溜冰场、淘宝小店、小吃街、电影院、数码城特多。我兜里空空荡荡,所以我的原则是只能看不能买,是名副其实的“光顾”,不知道那些服务员私底下是不是早用嘴把我给撕烂了,毕竟我也是“老顾客”嘛。
我最爱看的东西当数手机,一直梦寐以求能拥有一部Iphoneo诺基亚N97才上市时好像是卖六千多吧,如今那个店里明码标价750元,我当时就感叹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了,暗自高兴,兴许什么时候Iphone也能降到这份儿呢。为了确定一下,我去问老板,结果老板一句话,直接把我吓跑了。老板说:“朋友,你要是真看中这机子,我还可以再受点损失,300快给你!你看行不?”
逛累了,我便去网吧消磨时间。有个“蓝精灵”网吧,说真的,里面什么都好,空间布局是我玩过的所有大网吧里最好的。唯一配置不好的就是网管了,表情太严肃,不熟的话我不敢把那10元人民币给她。在这里上网还经常没空位,这么大个网吧,我的乖乖哟,佩服老板真会赚钱,那一刻我甚至有点想开连锁网吧的想法了。
初中那会儿对网络游戏到了痴迷的程度,中考时短暂的休息还偷着出去上网玩游戏,但现在似乎对网络游戏淡了。这就是人啦,喜新厌旧。
在这个网吧里,我认识了我徒弟,一个常州人。属狗。开始的时候还以为她小P孩一个,时间长了,不敢这么认为了,她除了长得和我以前的GF差不多外,脾气也差不多,成绩比我GF好,情商嘛有时很高有时候很低。本来是想把在前GF身上的郁闷在她那里发泄一下,结果被人家数落了。弄得我很感慨,自叹是老了!
从学校出来。没改变的是我还是那么喜欢唱。虽然偶尔也感觉自己唱得很难听,但我喜欢那句广告词:“想唱就唱,唱得响亮。”我喜欢音乐,唐禹哲、罗志祥、WILLBER……因为我能从歌声里找到一些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东西。我的快乐、悲伤、不安、希望、未来、幻想,都可以用它表达出来。我喜欢它,我爱它!
而且,我想我的工作一定要沉浸在音乐里面,或者与它越近越好!
烟花过去了,节日也过去了。在常州一个月的短暂停留,我不知道能在这里留下些什么。走的时候,我又跑到房顶去高歌呐喊,我想我的声音也许可以一直在这座城市的上空不停地环绕吧,多年以后,我回到这里时,也许还能听到。
三、上海:在离音乐很近的地方工作
接下来,我去了另一座更大的城市——上海。此前我已经来过这里几次。
有些地方的变化不是用沧海桑田可以形容的。上海就是今天一个样明天又一个样。世博会就要来了,这里正在加紧“变”,我曾经走过的道路,已经被挖得面目全非了。
我如愿以偿地在一个离音乐很近的地方——KTV,找到了一份工作。此前我只去过一次县城的KTV。我还是一个未成年人,高中都没毕业,我造了一个假的自己——闰昌旺,同事都觉得这家伙很老练。想想,我觉得自己也不简单嘛。 工作前的一个月培训,教官每天让我们做150个俯卧撑,连续做几个小时,非常辛苦。上海给人的感觉是工作特难找,看到很多大学生都在这里做,我还有什么资格说不々
每天早上,我从城南挤公交车到城北,来回四个小时的路程。到了营业现场。每天面临着不断的新麻烦和按部就班的老套工作,有时候都感觉自己要疯了。这种工作还把我的时差给颠倒了,同事都开玩笑说,我们在过着西方人的生活!
然而一切都可以坚持下去的,不是么?度过了艰难的适应期,工作也就变成了生活中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不得不说,这份工作让我学到了好多,我也有一项技能了,我学会了洋酒的品法和一些相关知识,学会了处理KTV系统、DJ、社会关系等事情,还有就是,我打扫卫生的经验,绝对可以媲美一个贤惠的“小媳妇”!
工作休息的时候,我便一个人逛大上海。时间长了,我的小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卡,有各大银行的,有苏宁和国美的,KTV会员卡、公交卡、大众卡……叠加在一起足足有4厘米高。其实这些卡里面有钱的很少,不过我还是喜欢,这也算是我在这个城市存在的一种痕迹吧。
四、归来: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在这座城市里,我成了一个独行者。许多同学在城市里都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而我似乎更习惯一个人,热闹里我更想找一份宁静。一个人,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自己想想的东西。
我会坐在电脑面前反省自己以前在学校的过错,想一切假如重来会是什么样子。刚离开校园时我恨自己,而现在,我已经没有那么多心思去恨自己了,我得爱自己,自己不爱自己,谁还会爱你?我这么瘦弱的身体,我得吃!于是,每天早餐我能吃十多元,中午吃三碗,晚上再吃三碗,还不胖,那就只有身体细胞自己写检讨了!
我也渐渐发现,原来没有那些所谓的爱情,也并不会活得不好,反倒轻松开心多了。记得,我离开第三个月的时候,听说琪也没有上学了。说不上来是什么样的心情,只是想,这会不会就是命呢?只是偶尔在这座城市里看到一些广告招牌上有那个“琪”字,还会想起这个人,不同的是,心里却再也没有什么波澜。
如今,我又选择回到了校园。我不知道是因为经历了一些什么或者明白了一些什么,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我知道,经过了这几个月“一个人的浪漫”,我已经长大了,我跟那些同学不一样了,我是平凡普通的闫明亮,没有资格去浪漫,我要安下心来,过自己该过的生活一那个很平凡、很普通、很拽的闫明亮,必须回来!
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当中有“60后”、“70 后”,也有“80后”;他们当中有电影制片厂出来的老编辑,有《人民日报》出来的记者,也有10年前上初中时做过声优而今已从清华美院毕业的学生。
他们走到一起,只因共同的对动画的热爱,只因想耍“一起创造世界”。作为观众,我们都清楚,动画片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很方便地展现一个由作者创造出的世界系统。所以,动画创作又被称为“耶和华的工作”。
他们聚集在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动画片,把青青树的动漫产品卖到全世界。换句话说,他们这群人就是在做着耶和华的工作。
作为一名中国人,谁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动漫市场长期被日本动漫垄断。自1992年的动画俱乐部以来,17年的时间里,这个团队从最初的五人发展到了现在一百多人的规模。目前,青青树也成了我国数字动漫领域唯一能够和国际主流市场接轨的制作团队。
17年,一条成功路,也是一条艰辛路。这17年的努力,团队创始人之一的王川记忆犹新“青音树17年来走过的路就是一条不服输之路,不愿意连奋斗一下都不敢、就在种种借口的遮掩下,轻易地向动画先进国家的同行对手认输。”
武寒青,青青树的最初发起人。当时还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编辑的他,突然受托创作动画片的剧本。难以找到理想的人选,武寒青只好自己亲自操刀。这之后,她就成了别人眼里的理想人选,从CCTV的《美猴王》到BTV的《福娃奥运漫游记》,业内很多大项目都会请她来操刀。
王川,青青树公司的创意总监兼董事长,从记者半路起家客串导演,之后就一直客串了17年。王川擅长讲故事,做事喜欢从基本功做起,爆发力与耐力兼备,经常有那种叫做“持之以恒”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比如,坚持每天读书3小时,坚持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坚持每天打1小时乒乓球。2003年位列中国十大新锐动画导演之首。
还有张建伟,学经济的匡宇奇,唯一科班出身的要数吴冠英,目前青青树的美术总监。
正是这些人,把自己对动漫的热爱一点点地倾注到中国动漫事业上,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直至动漫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这才有了今天青青树的动漫制作水准。
你所不知道的动漫
《机器猫》《灌篮高手》《忍者神龟》,这些动画作品曾让我们如此痴迷,便理所当然地以为作为一名职业动漫人,其人生也该是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