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估算,掌握小学数学神机妙算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o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估算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促进学生更好地解决各种数学难题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无法理解估算的意义,对估算的价值认识不清等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估算的内涵,激发他们对估算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估算热情
  滕连敏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估算意识较为薄弱,教师估算教学策略单一,这一点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估算学习,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估算教学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估算热情,让他们在计算中自觉地运用估算的方法。
  例如我会用故事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向学生询问:“在森林里有一只精灵鼠小弟,它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开一家商店,这天精灵鼠小弟终于如愿以偿,开了商店,它卖的商品包括3元的苹果,9元的香蕉,5元的生梨,8元的柿子,3元的蘑菇,5元的青菜。现在有很多小动物都来买东西了。唐老鸭要买7根香蕉,它要花多少钱呢?米老鼠带来了40元钱,它想要买7只柿子,它的钱够不够呢?”这样的提问将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人物都引入了其中,让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去商店购买东西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场景,学生具有一定的代入感,这就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投入地进入到计算之中。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代入到故事情境之中,体会到估算的意义,这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估算是有用的。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模拟商店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相互之间出题,看谁能够运用估算的方法最快地解决题目,这样做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一定情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乐趣,让他们在一定情境下激发估算热情,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研究估算,主动使用估算。
  二、讲述本质,培养估算意识
  郜舒竹教授提出:“估算是为了做出某个结论或者推断而选择的一种无须准确的计算”,这就是估算的本质所在,估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目的性,如果要让学生培养估算意识,那么就要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估算的本质,促进学生更好地估算。
  估算的价值就是要在不用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如果能够让学生明白估算的这种本质的话,那么他们就能够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了。例如我会告诉学生,现在假设你是在一辆拥挤的车上,车票是17元一张,你要帮你的8个同伴买车票,你的身上有100元钱,你觉得你的钱够买那么多的车票吗?如果要计算这道题的话,如果能够用笔和纸来计算的话,自然也是十分容易的,但是问题是你现在是在拥挤的汽车上啊,你的身边根本就没有笔和纸,更没有计算器之类的东西,就算有,你也不方便拿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你解决问题呢?这么一说言简意赅地将估算的主观性和目的性的本质说明清楚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估算的重要性,他们就能更加积极地进行估算练习了。
  如果能够明确估算的本质,那么学生就会在大脑中自觉地树立起要进行估算的意识,他们的估算能力便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比较计算,体会估算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要让学生“能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进行估算”,估算能力的提高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估算的价值,我将一些现实素材融合到题目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来进行计算,体会到估算的价值,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使用估算这种计算方法。
  例如我会向学生提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帮爸爸妈妈整理房间的事情,如果现在大家要帮爸爸妈妈搬家的话,一定会遇到要将各种物品放到盒子里的问题。假设家里有三套不同的书,为了让搬家之后重新布置房间的时候更加容易,就需要将同一套书放在一个盒子里。现在有一个能放70本书的盒子,有三套不同的书,一套书有43本,一套有19本,一套有38本,大家想一下,将哪两套书放在一起正好够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头,这样就不用将一整套的书拆开,可以方便搬家呢?”这道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估算,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估算的妙处。我让学生分成几组,一组用估算的方法来计算,一组用精算的方法来计算。结果学生很快发现,如果用普通的计算方法,可能要计算好几次,在好几次计算之后才能够得到正确答案,费时费力。但是如果使用估算的话,虽然也要计算好几次,但是由于用了整数来估算,所以计算的速度会加快很多,这样就会加快计算速度。经过了这样的比较之后,学生很快意识到估算的意义,在学习中会自觉采用估算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通过将估算和其他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从而促使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巧妙地使用估算这种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估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计算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估算这种近似计算的价值和意义,可以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估算的重视程度,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响水县黄圩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进步的阶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学生练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对待练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讨厌做练习,这种态度严重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面对这种现象,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尝试,总结出一些有效性练习的方法。  数学有效性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获取和巩固已获得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引导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阶梯。在教学过程
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上的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批注正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边读边思,动笔读书的一种重要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
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性蛋白,在中枢神经轴突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神经变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Tau蛋白为病理基础、以运动异常为主要表现或兼有运动异常及痴呆表现的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是促进班级管理和发展的需要。所谓习惯就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行为,可以说它是自动化的、潜意识的行为。托·布·里德曾说在日常事务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由此可见習惯对人的重要性。而且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那么习惯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实际上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接受教育,其中的
一天,我正在街上散步,孙悟空从天上飞下来对我说:“俺老孙丢了丽件宝贝,乃俺的父母。今俺得讯,猴父猴母转世为人,俺得在人间找一肉身替换方能寻找父母。你通融通融,和我换一下罢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