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实例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x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和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合理地应用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得到升华,使同学们能够从语文课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体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学生无法做到思维的充分训练,学以致用的目的很难达到,所以此文主要结合探究性教学的方法例子来分析。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小学语文;融合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该阶段也成为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我们要调整教学的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探究性教学与新课标语文教学相融合,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
  一、 利用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性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正处在一个相对较小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无穷的好奇心,所以小学教师要学会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文内容的探究性教学,以此来打开学生学习课文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学会去全面地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提出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一) 认知矛盾的情境
  新课标下语文教材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内容也相比传统的语文教材有一定的特色,但是这些内容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引导能力,引导学生融入课本中去发现这些矛盾,并且通过自身的思考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的“等车”片段来使学生们感受到群众矛盾的心理。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通读一遍课文,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开始把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通过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心理,然后让学生对群众当时的矛盾心理进行讨论,并留下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
  (二) 认知冲突情景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以一种发散性的思维进行的,所以当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以选项的方式回答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刻,分析每一个答案来深刻地理解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心理。比如,教师讲解《白杨》时,课后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主要是描写什么的?教师可以在对课文讲解之后给出几种不同的答案,并通过逐个分析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对冲突有一定的认知度,从而能够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自主地探究课文。
  二、 利用自由选择,激发探究性思维
  小学时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能够极大地鼓舞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并且能够不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兴趣入手,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来促进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可以通过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然后加以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内容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例如,教师在讲解《丰碑》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喜好来进行课文的学习,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学习都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来提出问题,问题的方向完全由学生决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得有效而且有针对性。
  三、 利用环境探究,激发探究性思维
  语文作为一门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其课堂上更需要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融洽的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在创造良好课堂环境的同时,老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来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地调整,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性能力,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留下一定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主动地去解决问题。教师还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并且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督促学生去主动探究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迷人的张家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创设一个张家界的情境,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对张家界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进行课文的讲解,在之前利用多媒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可以极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总結出张家界的一些特点以及风土人情,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张家界的了解。
  四、 总结
  探究性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德昶.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设计及实践[J].文学教育(上),2017(05):62-63.
  [2]杜宗云.试析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6(10):91.
  作者简介:
  吴双民,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北山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拓展性作业设计,通过拓展性作业的完成帮助学生锻炼自身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本文对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高年级拓展性作业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拓展作业;设计  数学是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设计出具有拓展性的作业,通过这样的作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向已经逐渐向素质教育偏移,教学内容也相应向生活化偏移,以生活实际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展开了研究,阐述了其意义,提出了相关策略,希望会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更希望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能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意义;策略  一、 引言  数学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人类自文明诞生起就与数学结下
目的:在本研究中主要通过测定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及正常孕妇对照组胎盘组织中脂氧素A4受体(lipoxin A4 receptor,LXA4-R)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微课作为新时代的发展产物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面。和以往的教育模式比较来看,智慧教育的培养重点往往放在了学生的智慧方面,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智慧性学习。本文主要对如何构建高中数学智慧课堂进行了探究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及相关的案例探究,希望可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好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为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带来重要支持。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从创建良好教学环境、落实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设计课堂认知冲突四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予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是一种不懂就问的精神,也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状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作为课堂上师生互动最基础
摘 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不仅仅是因为高中数学分数在高考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且也是我们思维模式养成的重要途径。高中数学涉及的内容庞杂,而且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难,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影响了数学成绩的提升。导致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不高的因素多种多样,基本可以分为自身原因和外在原因。本文将通过结合自身高中数学学习经验,分析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不高的成因,探索
摘 要:学会应用题的解法,就是用数学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要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准确地找到题目之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关系进行列式和计算,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应用题;分析;解答;习惯培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难于突破的瓶颈,也是每次测试中失分最多的地方,同时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应用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学好应用题,不仅仅是数学上的要
摘 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渗透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信息技術的整合应用也愈加广泛。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探讨该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相关内容,以期为促进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原则;策略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影响着人们思维与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我国各阶段的教育也逐步走向网络化、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