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贵阳市麻风病患者畸残的危险因素,为今后的麻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国麻风网络系统”中收集贵阳市1947—2017年报告的麻风病患者资料,并将信息录入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发生畸残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在2120例患者中,主要以男性(74.34%)、 年龄>14岁(94.01%)、 汉族(68.25%)、 教育程度不详(62.45%)和农民(80.75%)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民族、 教育程度、 职业、 神经损伤、 麻风型别、 延迟期、 发现方式、 传染源和查菌情况患者畸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发生畸残的危险因素有民族、 教育程度、 神经损伤情况、 延迟期长短、 职业、 麻风分型以及传染源等.文盲或半文盲患者发生畸残的危险性是初中以上患者的2.880倍,延迟期大于12个月的患者是延迟期小于或等于6个月患者的2.422倍,TT型麻风患者是I型麻风患者的7.654倍,农民是其他职业的7.654倍(P<0.001),家外传染是传染原因不明的1.541倍.结论 导致麻风患者发生畸残的因素错综复杂,但主要因素有麻风患者的教育程度、 麻风分型及延迟期的长短.应该提高各级综合医院的麻风病诊疗水平,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缩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提高麻风病愈后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