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字理识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pei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能够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字理识字;激发兴趣;识字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76-02
  小学低年级阶段教材的识字量非常大,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促进其广泛阅读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却是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一大难题。经过长时间的低段识字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元识字与字理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可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下面笔者浅谈在《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中,运用字理为本,多元识字方法相结合进行识字教学的点滴感悟。
  一、对于教材的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场景,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欢庆泼水节,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基于字理识字探究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以识字为教学重点,教学中遵循小学低段儿童的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识字,通过运用字理识字法,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三、基于字理识字探究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让学生感知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情感。
  3.会写本课“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设计意图:
  基于本课识字学习目标,运用“字理识字法”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情感。
  四、基于字理识字探究的过程描述
  【片段一】字理识字,揭示课题
  一、猜一猜,激趣导入。
  1.古文字导入。
  2.板书课题,教“泼”,讲解“泼”的字源,区分泼和波,领读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猜古文字导入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教“泼”,用溯字源,讲字理的方法讲解“泼”字,区分“泼”和“波”,比起枯燥地讲解汉字结构效果要好得多。
  【片段二】字理识字为主,多元识字,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有什么识字小妙招?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小组互助学习生字。
  3.全班汇报分享识字妙招。
  4.教师教学字理识字,呈现课件。
  (1)学习“凤”。
  (2)学习讲解“鲜”。
  (3)学习讲解“敬”。
  (4)运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端、咖啡、踩、柏”等字。
  (5)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学习“恩”等字。
  5.学习书写生字“敬、凤、凰、度”。
  6.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7.描红、练习书写汉字。
  设计意图:
  图片解释,以字理为本,溯源比照法感知“凤”“鲜”“敬”等汉字的演变及字形的含义,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采用多元识字方法,轻松识字,激发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片段三】朗读片段,巩固生字的认识。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在句子中认读。(课件出示课文片段)
  师:这两段话,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2.出示生词卡指名学生认读,巩固所学生字词。
  设计意图: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放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能真正巩固记忆。
  字理识字教学源远流长,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八岁入学,故周官保氏掌养锅子,教之六书。” “教之六书”就是用揭示字理的方法来教孩童识字。黄亢美老师说:“识字教学要以字理为根,根扎得深,词句文意的理解才会枝繁叶茂。”笔者开展小学低段语文字理识字的实践研究课题已有两个年头,由一个懵懂的初探者,通过字理网上的學习,研读字理识字的著作,对字理教学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尝试运用字理识字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渗透“字理为本,多元识字”的理念,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追根溯源,将识字与直观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黄亢美.汉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高年级的学生,烦恼和秘密喜欢藏在心里或只与朋友分享,不太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倾诉。吴老师通过绘本唤醒儿童心底的“烦恼”故事,并运用一波三折的方法来叙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成长。这节课,教学内容实现了个性化的开发和创造,教学过程体现了交际和表达并重,是一堂贴近儿童心灵的写作指导课,是对“童化作文”做出的新探索。  [关键词]习作教学 绘本 实录 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 要]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 尤其小学生,更应从小培养之。借助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教师的责任,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课例《庐山的云雾》展现了教师是如何通过“创设情境”、“理清思路”、“探究联系”“启迪思维”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  [关键词]感知美 ;欣赏美 ;再造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著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著,中华书局  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于丹,她正在讲一则寓言:一个贫穷的、自卑的女孩儿,终于得到了自己的圣诞节礼物——一朵美丽的头花,在她戴着它,兴奋地飞奔回家的路上,她感受到了小镇上的人向她投来的惊艳的目光,真诚的夸赞,而且,竟连那个自己暗恋很久的男孩子也来请她做圣诞舞会的舞伴,她又惊喜又惶恐——难道这朵头花具有神奇的魔力?然而实际上,那朵
一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中关村一小”)在低年级不断进行融合课程的实践探索。2015年10月,中关村一小加入了“果果和朋友——小学生情绪健康促进”项目(以下简称“果果项目”)。果果项目与学校融合课程牵手,成为一年级融合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为学生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年来,全校共有75位教师参加了项目培训,约有3000名学生进行了“果果课程”的学习。  一、加强课程实
[摘 要]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量、开阔视野、提高感悟能力。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文成公主进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圆圈图勾勒中心思想,用气泡图拆解故事细节,用括号图提升读写能力,用流程图复述整个故事,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一个教师持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形成怎样的教学风格,可以从他个人的学习经历中找到依据。  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自学者。为什么说“不折不扣”?这是因为:第一,我的最后学历是初中毕业,我赖以胜任中学语文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完全得自于自学。第二,在我短短几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中,包括上课听讲,我也是以自学为主,教师教学只是检验我的自学效果的“参照系”。第三,即使在我当了中学教师后,也仍习惯于站在自学者的立场设计语
[摘 要]苏教版的《夹竹桃》一文出自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之手。该文的教学应该着重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洞察作者为什么会爱上夹竹桃,作者又是怎样将这种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的。在教学时,要关注文章的首尾,让学生在联系中感知作者的情感;要直接切入,让学生在感悟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要前后贯通,让学生在辨析中体悟情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深度体悟 思考辨析 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培养阅读能力一定要从掌握方法抓起,让小学生们能够善于进行阅读,也就是通过学习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学会运用重点词句进行联想与想象,从而让学生们学会融入情感开展阅读,感悟到课文体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如此一来,就能讓小学生们在阅读中做到举一反三,以此为今后的终身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文章感情、联
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教育等方面形成了极具特色、辉煌灿烂的精神文化财富,这亦是我国儿童教育重要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来源。“一切从娃娃抓起”言简意深,指的就是要重视儿童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正是基于这个视角,岳霞《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发展》一书,从深度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出发,阐释了文化与人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展望了儿童教育及其发展方
[摘 要]古诗词语言精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在《夜宿山寺》教学中,教师通过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充分领略诗人绝妙的夸张、想象手法,让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