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学困生完全可以变成学优生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e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24年,见过各种各样的学困生。细细想来,学困生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因为诸多原因都可以导致学困生的产生。
  十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就是十个手指伸出来也不一样长阿。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对学困生的存在抱心安理得,听之任之的态度。
  相当一部份学困生,原本可以不是学困生的,甚至可以是学优生的。为使什么呢?
  那就要从学困生的成因说起:
  第一 家庭原因。
  1.单亲家庭
  有的单亲家庭是天灾人祸形成的,阴影不严重。而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的婚姻经过激烈的磨合,纠结,最后分道扬镳。他们深切地体会了那揪心的全过程,稚嫩的心灵留下终生难以驱除的消极的阴影。
  这些孩子,有的跟母亲改嫁,这还是比较好的;有的随父亲再娶,于是就有了后妈,当然后妈并不是都不好,但亲妈的关爱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也有的被父母遗弃,推给了姥姥,奶奶,姑姑,姨等亲属。
  总之,不健全的心理因素和不稳定的家庭环境,都会使孩子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
  不想评论大人们的离婚对孩子有多残忍,有多自私,因为,生活真的有时很无奈。
  只想说,这种背景下,孩子的身心都很沉重,能怪他们成了学困生吗?这样的孩子更需要理解,帮助和关爱。要知道,他们很被动,也很无奈,是受害者。
   2.父母熏陶
  这样的家庭,父母自身的文化素养就比较低,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也不关心,甚至有的对学校教育有抵触情绪。更谈不上配合学校的教育。
  小孩子有毛病很正常,尤其是这样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是从道德修养,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孩子不懂事,家长不配合,教师如何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这样的孩子成了学困生一点都不奇怪。
  3.父母疏忽管理
  有的父母,有良好的职业和道德修养,也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但就是太忙,没有时间管理孩子.使孩子处于留守遙控状态,或处于留守遥控脱离状态。
  这样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是经济上比较富足。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懒惰,害怕吃苦,有逃避吃苦,逃避困难的不良习惯。追求享受,贪图享受。在生活上这样,在学习上也是这样。自己从不为难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因而成了学困生。
  这样的孩子,单靠教师在校帮助教育,没有学校和社会的配合,是不会有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的。
  第二 学校和社会大环境因素
  学校因素包括课时安排,教师的教法,教学理念等诸多因素。话说:学校十年功,不如社会十分钟。教育应该和社会实际相配合,当然社会现实也反映了教育的成果。孩子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是活生生,有感觉,有思维,不断生成新思想的人。所以,复杂的社会也是孩子接受教育,教学的另一个大课堂。因此,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良的校风等不利因素,也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第三 个人因素
  其实,个人因素是指孩子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世界观等。它是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引起的。孩子的消极的学习态度,恶劣学习品质,不良学习习惯,错误的学习方法,低下学习能力,不正确情感态度,扭曲的世界观等,都可以使孩子变成学困生。
  第四 自身先天条件的限制。
  必须承认,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智商是有高低的。因此,学习能力也不一样。学习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孩子,先天条件的不优越,限制了其发展,即使综合因素都很有利于发展,但仍然成了学困生。对于这样的孩子,使其具有良好的品质,将来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就是教育的成功。
  学困生是由各种不利因素促成的,而所有这些因素都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前三点成因都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只有第四点,是属于能够改善,但却是难以该变的。
  所以,综上所述,如果对“症”下“药”,相当一批学困生会不再是学困生,甚至可以变成学优生。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桥》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课文讲述了黎明时分,山洪咆哮,村党支部书记舍小家顾大家,从容镇定地指挥一百多号村民顺利跨越死亡的小木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本文作者塑造了一位不徇私情,先人后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支书。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
在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过程中,G20从“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升级为首脑峰会,在匹兹堡峰会上迈出了机制化的第一步。G20机制化原因,从国际体系层面看,是由于国际关系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
委托理财中的"委托"究竟属于合同法上委托还是信托法上委托尚无理论的释明。笼统以"委托抑或信托"之二元论主张存有委托合同定性之尴尬,无名化主张则更为空洞。而否认信托说的三
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的工业建设主要是在省营工业和民营工业两个方面,省营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民营工业却步履维艰。 Chen Jitang dominated the industrial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