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321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文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大家褒贬不一。无疑,最受影响的是互联网医疗的企业——他们雄心壮志,积极响应国务院一系列推进“互联网 ”与大健康产业的国策,有的已经初尝胜果,有的依然在迷茫之中……
  这两份《征求意见稿》的关注点在于:互联网医療仅限于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文件传输,签约医生方可利用互联网进行有限的诊疗活动,医生开展互联网医疗必须经过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这三点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现在互联网医疗大多是互联网公司在开展。
  然而,互联网医疗公司发展非常艰辛,我们从“春雨医生”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他们发展到现在,依然没有形成可靠的盈利运营模式。用残忍一点的说法,就是“赌明天”,期盼政府的号召和政策变现为红利。如果国家对互联网医疗是“收紧”的,那么所有从事互联网医疗的公司将面临极大的考验。怎么办?两条路可选:一是融会贯通,主动靠近政府,靠近医院;二是被“残酷”的规范淘汰或被强者“吞噬”。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医疗市场在繁荣的同时兼有冒进与混乱,大乱进入大治是必然趋势。美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也是经历过“肃整”,现在已经颁布了有关法令约束着,使之健康发展。对于决策者而言,我认为除了尽早地规范,还要尽力地支持。
  不管是“互联网 医疗”,还是“医疗 互联网”,意义都是深远的。信息化与互联网是很好的工具与平台,但是人们缺乏的是互联网思维——数据互联互通与去中心化和无边界。如今,“医疗 互联网”者,数据流不出医院甚至也不可在医联体内共享;“互联网 医疗”者,忙着转向传统办医思维,各自成体系。
  互联网医疗无非就是把传统医生的医疗行为“搬上”互联网,在线上对就诊者进行诊疗。这种形式不是“医院”,充其量也只能当作“诊所”。医院是一个实体,互联网则是一种工具、平台。如果一定要称之为“医院”,理所当然就必须按照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审批。我建议,在现阶段还是称之为“互联网医疗”比较合适。
  “互联网医院”也好,“云医院”也罢,都只是概念,“虚拟现实”,并非实体。但是,有资质的医生在互联网平台为民众服务,不应该有什么法律障碍,限制似乎也没有道理,更与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的“互联网 ”相左。
  (作者为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
其他文献
用垂直入射法检测圆柱曲界面工件时,工件的曲界面对超声检测的可靠性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直探头纵波检测,从理论上分析圆柱曲界面对超声波耦合、声场结构、探头特征参数、缺
领导干部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信仰的活生生的人。领导干部通过媒体直面大众,不应该是官话套话,而是用老百姓的语言,就老百姓关心的事,与媒体和老百姓平等地沟通。  在全国“两会”的舞台上,新闻发言人傅莹的表现相当抢眼。她的白发与微笑、她的时尚与质朴、她的温柔与犀利,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赞誉。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外交家,傅莹擅长应对不同的问题,与不同的交流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很多媒体专门用一个新词“傅莹
在中国当下治理命题中,基层治理尤需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建构制度化治理机制,形成审慎、平稳且一以贯之的行政风格,特别是提升“执经通权”、“奇正相生”的治政素养。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强调的,不是一个治理环节的优化,而是整个治理体系各层级的优化,它是国家治理上的革命性变革。  任何一国的治理体系,都具有其层级与结构的不同特点。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公共治理结构具有垂直性,国家治
低温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当液化气体汽化不充分时会使液态介质流入常温管道,从而导致材料的冲击韧性大幅降低。针对这种现状,分析了低温液化气体对人体和设备的危害,以水为介质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迅速完成了"量"的积累,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城镇化率显著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78年至2011年,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1.3%,年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