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uuhh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内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与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在教学效率上,需要教育者尽可能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保障课堂教学效果。而就国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看,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以北师大教材为例,提出了几点打造初中数学高校课堂的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校课堂;北师大教材
  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相关要求,初中数学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也应该加强创新与改革,教育者必须在结合学生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之上,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制定出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应对措施。为此,教育者必须加强对全新教学模式的探究,并合理借鉴现有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将其合理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一) 备课工作不充分
  在现今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全面普及的教育环境之下,虽然大部分教育者都树立起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将该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尤其在备课的阶段,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关注对教材的研究,不注重设置探究性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只会跟着教育者的思路走,虽然看起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但学生一旦离开了教育者的引导,就容易感到无所适从。另外,还有部分教育者为迎合新课改的相关标准,在备课阶段为学生准备了过多的课堂自主讨论时间,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了,但课堂纪律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二) 过于追求形式
  部分教育者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过于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且在各种形式的切换间没有给以适当的过渡性辅助,不考虑学生的接收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忽略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同时也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虽然教学形式多元化了,但在该过程中学生依旧只充当了观众的角色,并未参与到数学问题思考与求解的过程中,因此教学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
  (三) 不注重与实践的融合
  就初中阶段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其由于知识面仍然较窄,且思维大多还没有形成体系,所以其数学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普遍较为薄弱。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目前仍然有一部分教育者喜欢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而只是利用枯燥的理论进行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容易让学生对此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这显然是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打造初中数学高校课堂的策略
  (一) 切实落实课前准备工作
  为切实保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育者必须落实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教育者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切实了解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进而以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学习兴趣差异为基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并理清课堂教学的思路。在此基础之上,教育者还需要预先完成课堂教学问题的设定工作,应该为学生准备一些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数学问题,以“一元二次方程的几何解法”为例,可预先设定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再设置与之相关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进行逐步求解,这样不仅能够以简单的练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能够将其思维高效的引入课堂之中,教学效果自然也就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
  (二) 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新课程改革相关标准,教育者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利用学生间的交流促使学生完成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并利用其他人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实现对自身数学思维体系的不断完善。在该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在结合学生实际意愿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分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需要學生进行深入掌握数学知识的教学时,教育者应该采用学优生与学困生相互搭配的方式,利用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进行思考,并为其解答相应的疑惑,以此促进学生的协同发展。而在进行教学内容之外的数学问题探究时,教育者则需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让优秀的学生通过讨论实现对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巩固,并避免挫伤弱势学生的心理,以此做到优生更优,差生变优。
  (三) 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确保实际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育者必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要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其合理的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求解“甲乙行程”的相关问题为例,教育者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对题目的内容进行具象化处理,让学生能够跳出理论知识对其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以数学模型求解的方式完成对相关问题的解答。而在该过程中,教育者还需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可以让学生举出与该内容原理相同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多种视角去看待与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合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在此基础之上,教育者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还需要在原有作业结构的基础之上,合理设置一定数目的应用类题目,以此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教育者必须在结合学生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之上,借鉴现有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开展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数学教育工作,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在提高学生数学理论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萍.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7,(18):74-75.
  [2] 谭铁强.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125.
  [3] 谷晓波.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02):43-45.
  [4] 贺国环.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2.
  作者简介:张利胜,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引领孩子们步入课外阅读的深处,回归到一种更朴实、更科学,与儿童天性更为切近的阅读状态中呢?窃以为,兴趣激发不可或缺,方法迁移不可或缺,自主自悟不可或缺,以此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关键词:兴趣激发;方法迁移;自主自悟  小学语文阅读常常由课内到课外,由学到用,由理论到实践。在这条拓展之路上,由于师生阅读理念的不同,自然呈现出不同的阅读风貌,其阅读效果也不尽相
摘要:苏联从1922年建立到1991年解体,每一位领导人上台后都会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斯大林上台伊始,就结束了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开始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又开始了“赫鲁晓夫改革”,接替赫鲁晓夫的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开启了“勃列日涅夫改革”,而1985年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也最终没有让苏联走向强大,而是走向解体。那么,历届苏联领导人上台后为什么要对本国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摘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意见和珠三角地区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本地区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以培养“日语 英语 ?”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定位。  关键词:复合型;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  一、 前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
摘 要:作为一线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力争用丰富的知识熔铸富有魅力的人格,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好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找寻研究的话题,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专业成长;管理方法;课堂风格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杏坛回眸五十年》中说:“当年,我为了生活而走上这三尺讲台;今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则一刻也无法生活。”我常常感慨和感动于贾老在五十年的工作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崇高使命的情
摘 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适当地引进课外有趣味性的内容,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成效来说十分重要。此文从在数学课堂当中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实际运用当中体会高中数学的趣味性以及在数学课堂当中引进幽默的教学语言这三方面的内容对高中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趣味性;情境;教学语言  教学起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不但是教学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且是受教育者
摘要: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历久弥新的话题,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我们教师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经过我多年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运用“手指上的阅读”这一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手指上的阅读;兴趣  【案例背景】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学生的阅读常常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进行课外阅读时更是如此,走马观花,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还都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小学生正确面对激烈教育竞争和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本文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有效创设的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有效创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创设良好
摘 要:依托乡土校本课程,使之成为真正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家乡底蕴的最形象生动、最真切感人的活教材。校本课程设置基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终极目标。校本课程编排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要以生为本,二要把课程文本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校本课程基于县情乡情,课程设置涵盖三个方面主题。校本课程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我们的初衷,探索校本课程教育模式永远在路上。贯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存在低效现象,学生阅读兴趣不浓。新课标倡导培养阅读兴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文章提出“悦读”,提升阅读能力的桥梁的论题,从编写和表演课本剧、抓住生活体验、丰富文本内容等几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悦读”氛围,实现由“阅”而“悦” 的飞跃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悦读;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的缺失,让许多孩子不再懂得敬老尊贤、尊师重道。在小学着手思想教育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时段,这个阶段,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性格品行,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传统教育  一、 引言  俗话说得好:“先做人,后做事”,这句话说明品德比智力的发展更重要,而品德的发展对人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