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千手观音闭关8年 即将面世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398622409xiewe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石窟研究界,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其中“南大足”指的就是位于西南重庆市大足区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最早开凿于初唐永微年间,历经数朝形成了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石刻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宝顶山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千手观音造像开凿于南宋年间,该龛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刻有近千只手、眼,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艺术造诣之高超,影响力之广泛,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虽然没有被人为破坏,但由于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位于野外崖壁上,在漫长的岁月洗礼后,已经进入了高速风化期,饱受“病害折磨”。2007年,千手观音停止接待游客,并准备展开修复。2008年,国家文物局将保护工作确定为“中国石质文物保护号工程”,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展勘查研究。据当时的勘查,千手观音现存手臂数量为830只,残手有283只,占总数的34%,而环境中干湿交替和酸雨作用是其严重病害的主要成因。2011年,专家工作队着手开展修复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对造像全部石质胎体的补型以及修漆、贴金工序。2015年3月,修复工程进入最后阶段,工作人员正为造像表面刷封护剂。修复后的千手观音造像将于2015年6月13日再度与游客见面。
  千手观音各种病害交织构成造像大面积的受损,修复难度之大,在国内外均无先例。若非专家学者多来年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原来历史信息的造像将难以恢复。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大足千手观音的修复保护工作,对于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