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近年来,跆拳道这一体育项目发展非常的快,而且其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跆拳道,尤其是广大青年群体。实践中可以看到,除专门的体校或者跆拳道馆开设了跆拳道课程和训练计划,普通高校涉猎甚少。本文将对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跆拳道课堂 设置 研究
一、高校设置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第一,跆拳道内容丰富,而且具有较强的可选择。对于跆拳道课程而言,其不仅包括技术与应用、竞赛规则以及裁判法和竞赛组织等理论知识,而且还包括基本姿势、步法、腿法以及拳法和实战比赛等竞技内容,其内容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跆拳道也成为专项体育运动,并且使得教学更具专业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现代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师资、教学设施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灵活设置课程,学生的选择性会更大。
第二,相对安全、实用。较之于传统的散打、拳击等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跆拳道更加注重踢腿艺术。由于这一体育运动项目规则之限制,加之全身道具以及服装提供保护,使其安全性更高,因此比较适合于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从实用方面来看,跆拳道是警察、保安甚至特种部队人员的重要训练项目,在全面培养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背景下,将跆拳道这项体育项目引入到高校,具有其可行性。
第三,从跆拳道自身而言,其技术魅力非常的强,潜在的学习人群非常的多。对于跆拳道运动而言,其包括道馆式跆、竞技式两种,要求专业性的同时也兼顾着大众化及其可能性。跆拳道这项运动,紧张、激烈,尤其是踢、旋以及摆和劈等踢法,变化多样,进攻手段不拘一格,经常会有腾空的动作。在双方较量过程中,通常会富于戏剧性,而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跆拳道这项体育活动,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不仅是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有效手段,而且在塑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带来的都是正能量。国际跆拳道联盟主席崔泓熙曾言,跆拳道的核心精神是礼、仪、廉、耻,讲究的是忍耐与克己,培养学员百折不屈的精神。在跆拳道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的是其基本的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这项体育运动的道德修养,强调的是忍耐、谦虚,而这些品格是当代青年人所缺乏的,对高等教育而言尤为重要。
二、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的几点认识
(一)掌握第一手资料,注重因材施教
在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程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高校的人才预测系统,多种渠道掌握第一手职业信息资料,对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深入的动态化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学习内容,从而使跆拳道课程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科学的职业观、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二)完善场地、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前提是要不断加强对高校内的跆拳道场地建设,同时加大相关配套设施投入力度,尤其要做好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在具体的跆拳道学习、训练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需配备必要的保护设施,以确保学生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尽量在垫子上竞技,最好有专门的头盔对头部进行保护。在高校跆拳道课程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其他的活动对这门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以免在跆拳道课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同时,还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影响学习效果。在高校跆拳道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营造快乐的氛围,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应当多示范,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跆拳道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教,而且还要对跆拳道的内在精神进行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将二者集于一身。
(三)教学要循序渐进,讲究层次的合理安排
在高校开始跆拳道课程过程中,应当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要求为基础,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纳入到整体教学规划之中,设必修学分,使其能够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生涯。对于大一的新生而言,应当对其进行成才教育,以适应指导、思想教育为中心,使学生们能够充分了解专业与职业前景,从而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年级的学生,应当进行正确的职业思想教育,从择业观培养方面着手,从而使他们能够树立从基层开始工作的思想观念,并且引导他们根据个人的特点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
(四)高校开始的跆拳道课程内容应当与市场需求接轨
据调查发现,传统模式下的跆拳道课程开设、教学过程中,高校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更多地偏重于竞技跆拳道方面的内容,然校园环境条件受限,加之其自身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和实践环境,所以只有很少的学生在这项体育运动项目选择时,朝省队或者国家队等专业运动员方向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高校设置跆拳道课程以及学生选择时,应当走向市场,而不是单项选择,需要多元化;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免会因诸多不适应而被淘汰。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快速发展,跆拳道这种独具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已经走进了高校大学生的视野,我们应当辩证地去接受它,并且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此来为实现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程辉.高校跆拳道课程资源若干问题的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2).
[2] 聂锴,蒋成生,任平社.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跆拳道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7).
[3] 佟秀春.当前我国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的实践思路刍议[J].华章.2014(17).
摘 要 近年来,跆拳道这一体育项目发展非常的快,而且其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跆拳道,尤其是广大青年群体。实践中可以看到,除专门的体校或者跆拳道馆开设了跆拳道课程和训练计划,普通高校涉猎甚少。本文将对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跆拳道课堂 设置 研究
一、高校设置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第一,跆拳道内容丰富,而且具有较强的可选择。对于跆拳道课程而言,其不仅包括技术与应用、竞赛规则以及裁判法和竞赛组织等理论知识,而且还包括基本姿势、步法、腿法以及拳法和实战比赛等竞技内容,其内容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跆拳道也成为专项体育运动,并且使得教学更具专业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现代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师资、教学设施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灵活设置课程,学生的选择性会更大。
第二,相对安全、实用。较之于传统的散打、拳击等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跆拳道更加注重踢腿艺术。由于这一体育运动项目规则之限制,加之全身道具以及服装提供保护,使其安全性更高,因此比较适合于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从实用方面来看,跆拳道是警察、保安甚至特种部队人员的重要训练项目,在全面培养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背景下,将跆拳道这项体育项目引入到高校,具有其可行性。
第三,从跆拳道自身而言,其技术魅力非常的强,潜在的学习人群非常的多。对于跆拳道运动而言,其包括道馆式跆、竞技式两种,要求专业性的同时也兼顾着大众化及其可能性。跆拳道这项运动,紧张、激烈,尤其是踢、旋以及摆和劈等踢法,变化多样,进攻手段不拘一格,经常会有腾空的动作。在双方较量过程中,通常会富于戏剧性,而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跆拳道这项体育活动,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不仅是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有效手段,而且在塑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带来的都是正能量。国际跆拳道联盟主席崔泓熙曾言,跆拳道的核心精神是礼、仪、廉、耻,讲究的是忍耐与克己,培养学员百折不屈的精神。在跆拳道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的是其基本的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这项体育运动的道德修养,强调的是忍耐、谦虚,而这些品格是当代青年人所缺乏的,对高等教育而言尤为重要。
二、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的几点认识
(一)掌握第一手资料,注重因材施教
在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程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高校的人才预测系统,多种渠道掌握第一手职业信息资料,对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深入的动态化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学习内容,从而使跆拳道课程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科学的职业观、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二)完善场地、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前提是要不断加强对高校内的跆拳道场地建设,同时加大相关配套设施投入力度,尤其要做好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在具体的跆拳道学习、训练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需配备必要的保护设施,以确保学生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尽量在垫子上竞技,最好有专门的头盔对头部进行保护。在高校跆拳道课程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其他的活动对这门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以免在跆拳道课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同时,还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影响学习效果。在高校跆拳道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营造快乐的氛围,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应当多示范,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跆拳道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教,而且还要对跆拳道的内在精神进行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将二者集于一身。
(三)教学要循序渐进,讲究层次的合理安排
在高校开始跆拳道课程过程中,应当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要求为基础,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纳入到整体教学规划之中,设必修学分,使其能够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生涯。对于大一的新生而言,应当对其进行成才教育,以适应指导、思想教育为中心,使学生们能够充分了解专业与职业前景,从而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年级的学生,应当进行正确的职业思想教育,从择业观培养方面着手,从而使他们能够树立从基层开始工作的思想观念,并且引导他们根据个人的特点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
(四)高校开始的跆拳道课程内容应当与市场需求接轨
据调查发现,传统模式下的跆拳道课程开设、教学过程中,高校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更多地偏重于竞技跆拳道方面的内容,然校园环境条件受限,加之其自身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和实践环境,所以只有很少的学生在这项体育运动项目选择时,朝省队或者国家队等专业运动员方向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高校设置跆拳道课程以及学生选择时,应当走向市场,而不是单项选择,需要多元化;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免会因诸多不适应而被淘汰。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快速发展,跆拳道这种独具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已经走进了高校大学生的视野,我们应当辩证地去接受它,并且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此来为实现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程辉.高校跆拳道课程资源若干问题的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2).
[2] 聂锴,蒋成生,任平社.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跆拳道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7).
[3] 佟秀春.当前我国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的实践思路刍议[J].华章.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