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67例与强化组6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血气、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强化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气及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强化组PaO2明显高于常规组,PaCO2、pH、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24h综合强化护理;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0.05,氧分压明显高于常规组,t=-3.9096,P<0.05。强化组pH、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81,1.8377,4.1493,P<0.05。说明强化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由于现代医学发展为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要求,护理不仅要满足治疗需要,还要全方位地进行护理以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模式,从强化24h病情评估、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饮食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强化组基础疾病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特点入手,针对患者病情变化快,进行24h加强病情评估,尤其是患者呼吸机相关参数、一般生命体征或血氧饱和度等数据,与常规护理比较,提高了病情评估的次数,提高了病情评估的有效性,这一干预措施主要针对呼吸内科ICU患者病情变化快,发展快的特点。同时加强了护士交班期间的护理,避免交班期间出现病情恶化。同时对患者实施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有效清除患者痰液,避免出现CO2潴留进一步加重高碳酸血症。同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减轻肺部感染,促进患者基础疾病痊愈,细致有效的呼吸道及通气管理,利于患者血气指标如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等值恢复正常,P<0.05。由于如肺炎等疾病作为高能量消耗性疾病,故补充高蛋白质物质尤为重要,强化患者饮食指导,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及时补充能量,恢复体能。改善患者雾化吸入剂量,避免了大剂量药物雾化吸入带来的病情突变,小剂量雾化吸入治疗有助于动态监测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此种给药方式较为安全。同时对患者病房实施环境舒适化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避免了迷走神经过于兴奋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同时使用湿化清洁方式,避免扬尘作为致敏原诱发患者诱发、咳嗽等发生。研究发现,24h合强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呼吸内科患者肺功能,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
综上所述,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气及生命体征等相关指标,简单易实施,值得临床重症监护室护理推广使用。
[关键词]24h综合强化护理;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0.05,氧分压明显高于常规组,t=-3.9096,P<0.05。强化组pH、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81,1.8377,4.1493,P<0.05。说明强化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由于现代医学发展为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要求,护理不仅要满足治疗需要,还要全方位地进行护理以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模式,从强化24h病情评估、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饮食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强化组基础疾病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特点入手,针对患者病情变化快,进行24h加强病情评估,尤其是患者呼吸机相关参数、一般生命体征或血氧饱和度等数据,与常规护理比较,提高了病情评估的次数,提高了病情评估的有效性,这一干预措施主要针对呼吸内科ICU患者病情变化快,发展快的特点。同时加强了护士交班期间的护理,避免交班期间出现病情恶化。同时对患者实施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有效清除患者痰液,避免出现CO2潴留进一步加重高碳酸血症。同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减轻肺部感染,促进患者基础疾病痊愈,细致有效的呼吸道及通气管理,利于患者血气指标如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等值恢复正常,P<0.05。由于如肺炎等疾病作为高能量消耗性疾病,故补充高蛋白质物质尤为重要,强化患者饮食指导,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及时补充能量,恢复体能。改善患者雾化吸入剂量,避免了大剂量药物雾化吸入带来的病情突变,小剂量雾化吸入治疗有助于动态监测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此种给药方式较为安全。同时对患者病房实施环境舒适化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避免了迷走神经过于兴奋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同时使用湿化清洁方式,避免扬尘作为致敏原诱发患者诱发、咳嗽等发生。研究发现,24h合强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呼吸内科患者肺功能,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
综上所述,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气及生命体征等相关指标,简单易实施,值得临床重症监护室护理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