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与新闻教学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入毛泽东的《新闻两则》:一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则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这两则新闻,不仅须抓住“战争”的主题,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而且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从叙事学的视角探讨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区别,把握兼具真实与美感的新闻写作技巧。
  新闻报道中的叙事学。20世纪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文论家茨维坦·托多洛夫第一次提出了“叙事学”,他在《〈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门科学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结构的理论。”叙事学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其基本观念和方法为越来越多的领域所运用,而以叙事为主的新闻作品,以简洁明快地讲述鲜活的新闻事件而成为叙事研究的绝佳范本。
  有学者认为,新闻作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传播,是一种最典型、最普遍、最有影响力的叙事行为,并按新闻事件及其组合情况把新闻划分为三大类:事件性的、故事性的和状态性的。事件性新闻叙述的是一个单一事件,故事性新闻叙述的是一个事件链,状态性新闻叙述的则是一个事件团。可见,新闻从本质上都是对事件的叙述,新闻作品理应纳入叙事学的研究范围。
  叙事学把叙事文学分为三个层面,即故事、叙述和叙述行为。而新闻的基本构成是事件,事件是一切新闻作品的起点,而后才有被我们称之为新闻社会生活的故事,所以把它称之为“事"。“叙述”指的是叙事话语或叙事文字本身,“叙述行为”则是指创造性的叙述动作。前者是读者接触作品时最直接面对的东西;后者则是隐藏在叙事话语中的独特的叙述方式、叙述结构以及叙事视角的变化等。两者其实都是叙事的方式,所以又称之为“叙”。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三个重要范畴:言、象、意。晋代学者王弼说:“夫象者,出意也;言者,明象也。”“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意思是说,语言描绘形象,形象表达意义,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新闻作品也是如此。它以新闻事件、叙述及叙述目的为对象,“叙”描述“事”,两者交融表达“意”,用艺术可信的“叙”,来传播典型的“事”,以表达现实之真和历史之善的“意”,是新闻叙事的最终目的。从叙事学理论视角来探讨,新闻和文学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文学作品的“事”一般是虚构的,也就是说所述之事不是“本事”,是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真实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而新闻作品则是以公正客观的手法去反映社会生活事件的真相,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两则》客观真实地报道了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的消息,并以高超的叙事技巧成为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新闻教学中的叙事技巧。这两则新闻作品的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运用、叙事结构的构筑和叙事视角的!择上。
  叙事语言的运用:新闻作品所叙之事是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它要求用事实说话,而事实又是由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的,因此新闻语言必须精练准确、鲜明生动。
  季水河在《新闻美学》中,对毛泽东新闻作品的叙述语言作了精要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叙述语言,气势宏伟,波澜壮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仅一句话,就将千里战场的壮阔场面展现在读者眼前。《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叙述语言,谈古论今,举重若轻: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仅百余字,就将千年之事、古今之变挫于笔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文只有五百余字,却全面准确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场面。标题中的“百万”、“横渡”都是确切的实数。“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战员运筹帷幄,胸有成竹。“至发电时止”,时间表述得既准确又斩截有力。“余部”这一军事术语用在新闻报道中,既准确又得体。类似例子在这篇短文中随处可见。
  《新闻两则》是人民胜利的宣言,承担着昭告天下、瓦解敌人的目的,因此,语言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敌人的“不料”,我军的“突破”,既可见敌人的狼狈,又突出我军的神勇,感情色彩十分鲜明。“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跃然笔端;“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的运用,鲜明叙写出大军如潮、铁流难挡的形势,雄阔昂扬,激荡人心。“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用森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富有气势的形象,比喻根据地的建立、扩大和不断巩固,语言含蓄,鲜明生动。新闻叙事语言的把握与运用,大大增强了新闻作品的魅力。
  叙事结构的构筑:叙事结构考虑的是“谋篇布局”,即所谓的“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叙事结构的确立,能串联起所有的叙事元素,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新闻两则》采用的是新闻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即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打破了记述文体的常式,按照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安排段落顺序,把事件的结果或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放在新闻作品开端的导语中,对整篇文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了解新闻文体的结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迅速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叙事视角的!择: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观察和叙述事件的角度。法国哲学家热奈特把叙事视角分为:内焦点叙事、外焦点叙事和零度焦点叙事。其中的零度焦点叙事,又称全知视角,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事,并把叙述与议论结合,融作者的思想、观点、风格于报道中。
  叙议结合,是《新闻两则》的特点之一。如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不但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新闻叙事的框架与视角是新闻叙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叙述一条新闻的观察点或视点构成一条新闻框架,就如同一幅镶在镜框的照片一样,这个相框决定了读者能看到什么或看不到什么,记者决定把什么内容收进新闻报道的相框内,同时把什么内容排斥在相框外。新闻的框架也就是新闻的观察视角和新闻的焦点。新闻的观察点不一样,新闻的报道焦点就会不一样。”选择公正的,最接近事实真相的叙述框架,直接关乎新闻的准确、客观与公正。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编校:施宇
其他文献
Photoshop是一门将知识性和技术性糅合的实用性课程。改变传统Photoshop课程教学的弊端,通过创新与实践探究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实现基础知识与技能实操的相互融合,相互统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是教育界学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根据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特点,就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究出几种改革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充
高职教育是培养能满足基层、中层管理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它强调了高素质、技能型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素质技能两手都要抓。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摸索
如果把体育事业比作一座金字塔,那么小城镇体育应位于这座金字塔的最低层,是整座大厦的基石。对湛江市小城镇体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其根本目的是想为推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各个高校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开始新课改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动项目游戏化教学,就是教育改革体系下新教学模式的体现,运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此后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
新闻写作中的情感思维方式rn思维学告诉我们,思维模式的静态结构由有机的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情感结构.其中,情感结构是思维模式的驱动系统,对思维模式起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对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发现个中行为长处与不足,并在教师的日常行为、板书设计、授课内容、教学思想与师生互动五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便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近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大胆创新。  1、指导阅读,进行训练。  2、指导写作,进行训练。  二、通过提出问题, 培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