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天真,自然发展:自主体验式研修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6vi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的成长是一蹴而就的,幼儿的成长与学习有其发展规律,需要幼儿教师去用心发现并遵循。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学习和方式“以儿童为本”让幼儿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其自身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与认知行为发展。同样,幼儿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亦需要教研组长和教师自身耐心而有效地发掘并遵循其发展规律。一场教研活动中的幼儿教师就相当于扮演了幼儿的角色,而教研组长就扮演了教师的角色。如何让教研真正走进人心,帮助教师把理念落实到实践,或者根据理念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以保证两者之间的顺利“交汇”?怎样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缩小观念与行为之间的落差,同时打破教研现场的一片“平静”及主持人一言堂的僵局?如何“唤醒”普通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畅谈她们在“一线”实践的宝贵经验,使教研活动更好地助推教师成长,让草根研究更具活力,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这是组织一场教研活动要思考的问题。
  所谓“一课三研”就是对同样一个教材(或活动),进行同课异构的过程,从而改进我们的课程观和儿童观,实现教育教学的专业成长。
  教研活动的群体是由每位独一无二的教师所组成,如何在教研活动中发挥每位教师的自身价值是作为教研组长的我一直想努力追求的目标。那场《狐狐》的系列教研开启了我以“教师为本”进行教研的研修大门。
  一、营造畅所欲言的场所———研修中的追随
  1.初探绘本,深深吸引
  刚拿到《狐狐》这个绘本时,教师们就被《狐狐》的故事情节吸引,就像刚拿到新玩具的幼儿一样,充满了好奇与求知的渴望,马上进入了绘本的阅读。酷爱各种声音的狐狐宝宝和习惯安静无声的狐爸狐妈之间先是引发了家庭矛盾,后是遇到了生命危险。所幸故事峰回路转,狐狐的歌声竟然在关键时刻解救了全家的性命,狐狐和家人互相原谅、彼此理解和接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2.细品绘本,充满遐想
  被故事情节吸引的教师们,也像专心摆弄自己新玩具的幼儿一样投入、认真,让人不忍心去打扰到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去品味,看着这群“幼儿”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当中,就像看着班级里那些专心致志忙自己任务的幼儿一样可爱,充满希望,这情形带给我无限的满足与思考。阅读结束,大家一起思考这个绘本故事对于我们的小朋友们来说有哪些重要的教育价值时,教师们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载体,情节和词句都很优美,可以上语言活动”;有的说,“可以进行‘独特的自己’活动,狐狐多么与众不同啊,就上社会活动”;还有的说,“可以利用故事声音的线索,做声音的活动,如班级的噪音和乐音等。”
  3.再读绘本,触发观点
  教师们对于教材的解读和分析各有各敏锐的思考能力,就像班级里的幼儿在表达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时一样,充满了各自独特的见解和新奇的发现,每一个都让人不由得惊喜和称赞,并且愿意看他们去行动、去证实。同样,“幼儿们”提出的众多看法,哪个才是教育价值最适切的切入点呢?教师们各自的想法也确实是源自他们自身对这个绘本的理解发现和专业敏感。这些看上去有理有据的敏感捕捉,是否都是最适宜孩子发展需要的活动?就像我们不能马上告诉幼儿一件事情的答案一样,“幼儿们”提出的观点和看法,我们也不能马上告知或者确认它是否正确或者错误。当“幼儿们”期待作为教研组长的我来为她们做出最后的判断的时候,我并没有急于给出她们想要的“答案”,而是选择了退后,鼓励她们继续探讨和商量。最终,“幼儿们”决定,让课堂实践来说话。
  研修中的教师们,真的如孩童般跃跃欲试,都有要较个高低的想法。把头脑中对事情的看法和理解回归到实践的课堂,正是教研主持者所期望的,也正是教研主持者对教师们原有教材分析的经验追随,才呈现出这样畅所欲言的研讨氛围。
  二、打造亲身体验的平台———研修中的实践
  我们认为,任何研修话题绝不是一言堂,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们努力营造的是没有专家和标准知识的研修氛围,正如这场系列教研《狐狐》,我们致力于让教师们如孩童般亲身实践,再在实践中构建倾听、批判、多样的平等对话,真正通过特定的情境,去了解现实中儿童的需要,而不是让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书本中的儿童”。
  1.如孩童般听听、辩辩中研修
  系列绘本《狐狐》教研活动课例开场了,推崇语言活动的小组首先开了课,孩子们听故事,理解故事,学说好词好句。课例结束后,研讨也开始了,推崇社会活动的组员针对课堂效果和孩子们的反馈表现指出,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对“狐狐能不能坚持自己的喜好”这点特别在意哪么如何破解呢?语言组认为,语言活动中有关社会领域的问题很正常,社会组则觉得要根据孩子关注的焦点开一个活动。在争论中社会活动开展了。“做独特的自己”一经展开,孩子们就饶有兴趣地进入话题,了解独特的自己的重要性。活动结束后又是一场互听互辩的研讨,语言组教师主要观点:虽然社会领域满足了孩子们做独特自己的需求,可是有孩子提出“坚持自己就可以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吗?”语言组觉得社会组的活动这一价值判断对3~6岁孩子的生活经验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不适宜。于是,又是一场争论。
  听听辩辩,倾听孩子课堂中的声音,辩论师幼之间的关键对话,教师们如孩童般争得面红耳赤,又如孩童般重讲规则,再找一场新的研课焦点。这样一场教研对话才是我们想要营造的互为平等、发自内心、来自实践的研修,也是有别于传统教研容易走形式、容易为了达成“统一”而草草收场的误区。
  2.孩童般试试、改改中研修
  系列绘本《狐狐》教研活动,我们还真的进行了第三研,我们回看教学录像,两组再次分析和研讨,发现孩子们对故事中的“声音”元素很感兴趣,如何抓着这个教育元素开展活动呢?
  作为开放且具有探究意识的研修团队,我们再次翻开《指南》的解读,结合之前的困惑和不解,找到我们所需。《指南》中关于中班末期的幼儿发展程度提到“能根据场合的需要调节声音的大小”这样一条具体目标。这也提醒了经过前面的“一课三研”活动,既帮我们发现了目前最让孩子感兴趣的点———“声音”,又让我们看到最切合指南的要求,且具教育价值点,或许是孩子们的所需。于是又开展第三研“轻声和高声”活动,课堂中孩子们兴致更高了,可是故事后,研讨小组找到新问题:什么时间发出了什么声音,发现孩子们的答案過于单一和片面?是什么固化了孩子的思维呢?   以上的研修案例告诉我们:一场有质量的研修,不是为了“套”哪个理论而进行的教研,而是要发现真正和客观情境联系的现实到底会有什么问题。只有解决真实场景中发现的问题,再和理论有机结合,研修才有生成的意义。这就正如孩子发现新大陆般,是自己自主地发现,自主地想解决方案,自主地体验研修乐趣的过程。
  三、锻造累积新鲜的容器———研修中的反思
  这场系列教研后,当我们再次看到回放中的课例现场时,仍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1.研修过程中提升专业能量
  整场研修过程,我们回顾教研本源,就是研我们的孩子,才有了层层的争辩和新的思考,正是我们的研修团队敏感捕捉到每一场教学现场师幼之间的关键对话,才让我们基于孩子需要和发展,逐渐推进课例往深处行走的研讨力量,而我们的教师们也逐渐在研修的过程中对儿童会发出更多的追问“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和教学目标一致吗?为什么有差距?”“孩子们的原有水平怎么样?我们如何推进?”等。我们努力教研的路上,突然发现研讨的重点在于我们怎样在每一场真实的教研现场,观察孩子、支持孩子、导引孩子、评价孩子,我们的专业自然就在這样针对性地对待我们的教学对象中逐渐提升,而所有这些,都是“好”的研修会让我们反思到、领悟到的内容。
  2.深研体会中增强专业力量
  每一场有质量的研修,还需要深刻的体会,作为教研引领者,一场教研结束,我不能仅仅停留在这场教研组织地怎样;或只抛出相关教研问题却不思考解决策略等,真正要深研的,是研修中教师的体会和经验梳理,即:在研修中经历的过程,收获到的感悟,能否变成新的经验,去解决未来在工作中碰到类似问题的策略或思考路径,以及关注教师有无在教研中呈现如同孩童般的探究兴趣、跃跃欲试的行动和实践后的满足等,这些都是评判教师有无收获到专业力量的指南参考,让教师们努力自主地享受研修带给自己专业上的帮助和快乐。
  3.多研实践中增添专业自信
  如今,再遇到类似的教材、研课,我们不再笃定地说哪个视角是最佳的,也不会拿经验说自己有多么了解孩子。因为时代是发展的,孩子是发展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更需要不断发展。我们在吸纳多方不同的观点的同时,更要学会尊重现实和实践,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这场研修中的每一个教师和孩子提醒了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但我们更加相信,道路再曲折,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教师们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单有教研组长的快速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经常停下来带领大家深入学习《指南》、停下来思考,慢慢悟出专业的内涵;当教师快速反应时,教研组长要慢,帮其分析是否单凭教学经验说事;当教师百思不得其解时,教研组长则要快,给予理论的支持,提供实践的平台,引发教师对核心要素理念的进一步思考,在现场中感受专业的力量。
  所以,要做一场走心有效的研修,让实践的这场教研充满温情和理性的光辉,需要我们用看待孩子柔软的心,去相信教师、支持教师、追随教师,又能有效引导教师,放下成人过多的意念,用敏感的心发现多元问题,慢慢地找准解决方案,努力营造出让教师如幼儿般畅所欲言、努力积极、理论结合实践的研修氛围。要把参与活动的教师看作和参与教学的儿童一样,因为他们的需求是相同的———只有符合自己经验、需求的研修活动,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与。
其他文献
地铁高铁常旅客:搜狐现在所处的位置很尴尬啊,很多地方需要改革。但作为曾经的老牌门户,搜狐应该守住自媒体这块阵地,不然估计不用一年,搜狐的水准就是微博朋友圈的水准了。  想回家的小怂:现在社会,人人都是自媒体,因此吃瓜群众也对门户网站和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人都说要转型,但最后能转成功的有多少?群众吃你这记转型的“安利”吗?  丛林的法则:可以看出张朝阳将搜狐发展的重点一部分放到了搜狐视频身上,但
从1990年中国证券市场起步时的深市“老五家”、沪市“老八家”,到2012年1月底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352家,22年间,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队伍得到了空前壮大。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中坚力量。     一大批上市公司成为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的龙头,其中,还有部分活跃于A股市场中的佼佼者有幸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开始履行其职责参政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享受使用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便利,然而同时也产生诸多的问题,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  通常,我们用两种方法来缓解或处理拥堵问题:一是修路扩路,改善交通条件,但囿于拆迁成本日益攀高,同时也会引起社会矛盾;另一种做法则是限制车辆出行,限制购车,如目前北京、上海车辆出行实行限号制,购车实行摇号措施等行政强制手段。  从修扩路角度来改进交通(供给方面)受到限制,就只
【摘 要】教育方法要遵循教育之道,道和法融为一体,学生才能和谐发展。德育作为培育人 的德性的工程,更应讲究“道法合一”,达到“育德无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做到“趣 思合一” “玩学合一” “身心合一”“正反合一”。  【关键词】“道法合一” “趣思合一” “玩学合一” “身心合一” “正反合一”  我国古人提出“道法合一”,认为道和法融为一体, 万物才能和谐地发展。教育亦如此理,我们在教化培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目前估值约2万亿美元,将进行被认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鉴于此,伦敦证券交易所正在研究一种新上市结构,以增强该交易所对这一石油巨头的吸引力。伦交所希望创造一种新模式,使企业既能避开首次上市所面临的繁琐的公司治理要求,又不会被视为在二级市场上市。但这一为吸引大型外国企业而改变规定的做法也恐招致批评。新加坡《海峽時报》2017年5月5日
【关键词】永禅师;宋刻本;小川本;平淡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7-0031-03  《千字文》是由南朝梁代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韵文,在古代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所见最早的名家书《千字文》当属传为隋朝时期释智永和尚的《释智永真草千字文》。  释智永,俗姓王氏,名法极,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居永欣寺,由陈入隋,
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是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学校设有硬笔书法室、软笔书法室,有学生的“书法墙、绘画壁”,建有艺术作品展馆、校史馆、书法馆、荣誉馆、立美书法广场,着力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学校每年从新生一年级入学起,就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还编写了易记的写字歌,使学生做到逢写必说,每天强化。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学生写字入体率监测,每年举办一次师生书法广场展示活动。学校将继续传承
摘要:如何在海量、冗余、离散的碎片化资源中准确快速地得到学习者最需要的资源是个性化资源推荐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碎片化资源建设为例,在学习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运用XML技术表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非结构化资源的动态数据结构,并构建了碎片化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模型。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形式背景理论,根据用户的学习路径、知识结构、学习频率等参数实现动态的学习伙伴和学习资源推荐。 
@傲慢的香菇妖:科技發展带着这些传统偷盗者进入网络黑产的新时代,以后网信诈骗和网络敲诈勒索会不会越来越多?  @龍辉Cheney:区块链重新定义了“信任”,为进一步改变世界提供了无限可能。但同样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网络黑产犯罪中。区块链的概念和虚拟货币的热度,也已成为黑产犯罪的“新风口”。  @烽烟满夕阳:每天都会接到一些推销电话,隐私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已被网络黑产获取并从中谋取利益。现在人工智能不断发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英语课本上进行有意或无意的记笔记行为,对于学生或者整个教学来说应该是最原始的表达。此外这也是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策略”最好的解释,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小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的规律。本文从英语教学中学生做课堂笔记的基本现状及分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课堂笔记的能力,力争发挥课堂笔记的最大效用,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  【关键词】课堂笔记 学习策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