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 激发写作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shi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它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厌烦写作,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写作,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引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没什么内容可写”。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一、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小学作文不能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应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首先要有顺序、有条理。如写静态事物时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内容,所以要求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观察,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动态事物应包括写动物、活动变化的事物等。如写动物,就要写出它的外形体态及生活习性的内容。写活动变化的事物,就要写出它活动变化的情况。对这类动态事物,我们可以采取“游动”的方法来观察。如在一次写一动物的作文过程中,事前我讲明了“游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按这一方法去观察自己家养的一种动物,并有条理地写出来。这样,有的学生写“我家的一头黄牛”,把黄牛写得栩栩如生。写叙事时,我要求学生按时间推移或地点变换的顺序来观察,要观察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是观察事情的经过和主要办事人物的行动。作文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来,把主要办事人办事的过程写具体即可。写人时要求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的文章可以“一事表人”,也可以“多事表人”。
  当然,观察事物不能只为观察而观察,而应展开想象来丰富文章内容。因为事物之间都是互相依存、彼此联系的,要由表及里地去认识事物,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全面地、本质地了解事物。
  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要抓住每一次写作的契机,多让学生进行日记、随笔的练习,使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触发他们写作的灵感。经常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使他们更好地进行了写作练习。
  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我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你们都买了哪些学习用品?有的说书包、有的说铅笔盒,还有的说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要求他们把这些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再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的作文经常是千篇一律或千人一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因为学生在写作上思维凝滞、思路闭锁。如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思维呈现辐射状,围绕题旨多侧面、全方位地捕捉最佳的写作切入点,那么就会使学生赢得写作的主动权。例如:以“感恩”为话题作文,为了打开思路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人”与“物”兼顾。一提到感恩往往想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以,我们可以辐射出这些关系:父母、老师、古人、对手等。如果我们兼顾一下除人类以外的世界,还可以想到:动物、植物、地球、科学、挫折、书籍等。第二种方法就是“一义”与“多义”兼顾。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对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若死“盯”其一种意思,往往禁锢学生的思想。只有在把握“一义”的基础上明确其多种含义,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维点,思路才会更快地被打开。第三种方法是“过去”与“将来”兼顾。学生在作文时大多写自己经历或身边发生的事情,这就给思维套上了枷锁。实际上,可根据文题要求,启动联想和想象,从“过去”和“未来”世界里选择材料写作同样精彩。比如:可以让学生想象若干年后,长大了,将怎样报答师恩、父母恩;也可以在写作中,让学生适时地插入历史片段;还可以用科幻的方法,表达对科学的感激等。
  四、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
  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这样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作文如做人”,是说文章品格体现人的修养。“真”应该成为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是最可贵的,如同待人真诚,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核心。我们的学生作文与做人脱节,思想与生活剥离,内容大都空乏虚假。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将整个身心投入生活,去深切地感受,去体验,去探求,去发掘,用真实的笔墨写下生命的活力、独特的思考,写下生活的真谛。
其他文献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例如体外受精和胞质内单精注射技术应用的前提是患者能够产生具有受孕能力的卵母细胞或者精子,也就是说这些技术是无法治愈那些不能产生具有受孕能力配子的患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展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情绪高涨,参与意识强,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欣赏、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设置和谐的语文课堂呢?  一、搭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勤动笔墨的习惯,注重研读的过程,强化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坚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进而让学生喜欢阅读,提高兴趣。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培养兴趣 教学方法  高尔基对书本的喜好“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确,原本应该每一个学生都喜爱阅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恰恰相反,不喜欢上语文课,更不喜欢读书。我对这个怪现
本实验将疑似“混合型”鸡痘的病料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皮肤、气管和喉头病料的细胞胞浆内嗜酸性染色的A型包涵体。病原分离鉴定表明,病毒能在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形成典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口语交际”的概念,指出了口语交际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提出通过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中职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口语交际能力与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一起被列为中职生必须掌握的五项语文基本能力。由此可
摘 要: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创新教育。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渗透途径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只会因循守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创新,首先要从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