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上太空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ay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梦想,一些人的梦想是上太空。然而,或许很多人都会说:“我想上太空,可是我没有钱。”因为在已经上太空的一些人中,要么是千挑万选的航天员,要么是腰缠万贯的亿万富豪。那么,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有没有可能去太空游览一次呢?答案是:完全有可能,而且可能性还很大!因为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了越来越廉价的太空飞行器,低至5000美元的太空游票价很可能在50年内出现。到那时,普通老百姓也有望上太空了。
  ①乘坐气球赏太空
  在太空旅游尚需时日的时候,西班牙一家公司希望在两年之后让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类太空游”。他们已经制造出一种可以上升到36千米高空的热氦气球,有望让人们在那里观赏地球和太空。在36千米的高空,游客们的视野会更加广阔。如果是多云天,可以看到脚下的茫茫云海;如果是晴天,则可以看到范围大得多的地面景观。在36千米的高空,空气已经十分稀薄,可以看到特别清晰的星空。
  由于36千米的飞行高度介于飞机和飞船之间,研究人员称这种气球为“类飞船热气球”。游客乘坐在巨大热气球下悬吊的客舱中,每次旅行能承载两名飞行员和4名游客,客舱采用比飞机更先进的增氧装置,让游客不需要穿戴航天服就可以来一次太空旅游。为了便于游客进行观景,客舱采用360度的环形设计。客舱壁是高强度高分子透明材料,不但透光率高,而且可以抵御温度和气压的急剧变化。
  开发“类飞船热气球”的公司宣称,将在2012年内完成几次载人试验,预计在2013年搭载普通游客。按照计划,未来每次的热气球太空游将长达5小时,包括两小时的升降和3小时的高空巡游。按照目前的制造成本和旅行成本,要体验这5小时的高空旅游并不便宜,每人将花费10万美元以上。不过,这项“类太空游”的票价有望在2020年左右降至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8000美元。
  ②乘坐“鱼缸”游太空
  现有的各种飞船视野都很窄,这就大大影响了观光的效果。为此,美国一家航天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全透明的观光飞船,让乘客可以进行360度全景式观光。这种全透明飞船的太空舱是—个巨大的空心透明球,就像一个特大号鱼缸,研究人员因此给这种飞船起名为“鱼缸”飞船。
  这艘飞船的动力部分由多个巨大的圆球状动力系统组成。太空舱采用的透明材料不是普通的玻璃,而是能够忍受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等各种恶劣太空环境的透明高分子材料。“鱼缸”飞船将升至100千米高空,从升空开始到降落的全部游览时间在6小时左右。由于速度和动力赶不上真正的宇宙飞船,“鱼缸”不能沿着近地轨道围绕地球飞行,但游客—样可以体验失重,俯瞰地球美景,观赏黑色天空和地球弧线等独特景观。
  开发这种飞船的是美国犰狳航空航天公司,他们计划在2013年之前研制成功并试飞这种飞船。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鱼缸”飞船将在2015年开始尝试搭载游客上太空,每次至少可以搭载两名乘客。乘坐“鱼缸”飞船进行大规模的太空游将在2025年实现,那时每位乘客的旅行费用可降至1.5万美元。
  ③乘坐火车游太空
  在国产电影《星空》中有这样—个镜头,在女主人公的幻想中,自己乘坐的火车突然飞了起来,飞向浩瀚的星空。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就设计出了一种人们梦想中的这种飞向太空的火车,并将之命名为“星际列车”。把火车送上太空的是磁悬浮发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地面设施和发射管道两部分,每个部分中都有超导电缆,以便为发射管道和“星际列车”提供足够的悬浮力。磁悬浮发射管道长1600千米,从地面开始逐渐抬升到两万米的高空中。发射管道将系在连接在地面上的高强度绳索上,防止发射管道在多余浮力和风力作用下随意摆动。
  为了减少“星际列车”前进时所遭遇的空气阻力,整个磁悬浮管道被抽成真空。磁悬浮列车在真空管道中运行大约30分钟后到达终点站,强劲动力令列车在管道终点的速度超第一宇宙速度,达到每秒9千米。驶出管道之后,“星际列车”像一颗超大的高射炮弹,依靠惯性继续在太空空中飞驰,在一两分钟内达到距离地球数百千米的近地轨道,大约90分钟就环绕地球运行一圈。列车中的乘客也就可以在90分钟内看到地球的全貌,同时欣赏到独特的太空美景。
  磁悬浮发射系统听起来有些玄,但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研究人员十分认可这个计划,并认为相关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随时可以进入具体设施阶段,大约20年内就可以完成。据研究人员计算,“星际列车”把每千克货物或人送到太空中的运输成本只有50美元。因此,将来的太空游票价可控制在5000美元左右。
  ④到太空旅馆度假
  到太空度假是不少人的梦想,太空旅馆的设计由来已久。早在阿波罗飞船登月之前的1967年,著名酒店连锁公司希尔顿集团就提出了太空旅馆的构想。日本的清水建筑公司后来也提出过类似的计划。然而,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太空旅馆却一直停留在概念上。近年来,美国旅馆业大亨罗伯特·比奇洛投资建造的“太空旅馆”二号试验舱发射升空,标志着太空旅馆有望在近年内进入实用阶段。
  “太空旅馆”二号相当于一个太空舱,用火箭发射到近地轨道。目前,比奇洛的公司已向太空发射多个试验舱,并计划在2013年之前发射首个载人太空舱,在2015年前正式营业。这家太空旅馆将会有330立方米的内部空间,室内宽大的窗口可以满足游客饱览地球和太空美景的需求。不过旅馆虽好,费用也不低,在“太空旅馆”住宿一晚的最低费用是100万美元。
  俄罗斯轨道科技公司也计划在距地面349千米的近地轨道上打造太空旅馆。太空旅馆将设有4个舱,一次可供7名旅客人住。旅客们将首先搭乘俄罗斯“联盟号”太空飞船历时两天抵达预定轨道,随后便可在太空旅馆中尽享5天的奢华假期。在太空中睡觉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为在失重情况下,太空游客既可平躺入睡,也可直立入眠。该项目预计将在2016年完成,每位旅客的花费也至少在90万美元以上,5天的住宿费是15万美元,另外还需支付75万美元的飞船费。
  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俄罗斯人设计的太空旅馆都过于昂贵。尽管百万美元价位比目前几千万美元的飞船游要低得多,但这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不过,比奇洛表示,起初的“尝鲜价”肯定会很高,但是随着运营期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太空旅馆游的价位有望在30年后降至两万美元以内,那时普通老百姓也有能力消费了。
  ⑤乘坐电梯去太空
  太空电梯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科幻小说家克拉克的科幻小说中,后来不少科学家也对这个设想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起初,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太空电梯是不可行的,因为按照二三十年前的传统材料,无论是钢材还是合金或高分子材料,要建—个几万千米高的太空电梯,这电梯的自重太惊人了,底座也大得难以想象。
  近十年来,碳纳米管这种新材料的出现改变了科学界的传统看法,不少科学家认识到用碳纳米管可以建成太空电梯。最近,日本研究人员铃木胜山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正式提出了建设太空电梯的计划。按照铃木胜山的设想,太空电梯高达3.6万千米,大约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4000倍高。为了支撑这样的高度,太空电梯的缆绳更高,达到9.6万千米,是月球到地球距离的1/4。
  按照现今和未来几十年可能出现的电机功率和技术,并且考虑到乘客的观景需要和舒适度,太空电梯的速度初步预设为每小时200千米,大约和中国的动车速度差不多。这样,与数万千米时速的太空飞船相比,乘客们就可以慢悠悠地在太空电梯里观景了。太空电梯达到3.6万千米的终点站需要75天,来回一趟正好半个月。根据目前公布的方案,这部太空电梯需要建造40年,预计在2050年建成。建成后,乘坐电梯去太空的票价大约为5万美元。
其他文献
欧亚松鸦是狡猾的小贼,它们会窃听其他鸟类藏食物的声音,然后循声过去,偷个精光。科学家想知道松鸦是否能记住声音,于是在两个托盘里分别放了沙子和砾石,并放置在松鸦视线范围以外的地方。之后,研究者又让另一组松鸦把食物分别藏在放有沙子或碎石子的盘子里。15分钟后,研究者放出了第一组松鸦,让它们去觅食。食物藏在沙子中不容易发出声音,松鸦听不到,就在附近乱飞;但因听到了食物落在砾石中碰撞出的声响,它们纷纷围绕
馬戏团的表演以与观众互动性强著称。本次团长向观众展示了7个难题。只有运用丰富的知识才能解答。你来试试看吧!
一个周六的早晨,阿达接到阿怪的邀请,要跟同龄小伙伴一起乘坐直升机,前往一座休眠火山的山区。那儿究竟是怎样一幅场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知识能量站 火山  火山是地球上的一种地质现象。一旦岩浆冲破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岩浆一般位于地壳以下150千米深处。它喷发时,会产生无穷的力量,造成危害,一度令人担忧。值得一提的是,喷发过的火山地区,土壤更加肥沃,适合耕种,也吸引了许多胆大的人前来居住。
几十年来,无论是公众还是世界最杰出的生物学家,几乎都已形成一个共识:人类的进化已经结束,自然选择已经与人类没有什么关系了。有科学家指出,自从5万年前现代智人出现以来,就一直再没有发生生物学上的变化了。这一理论根深蒂固,事实上已被奉为金科玉律。  然而,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却大胆地向传统理论发起了挑战。该研究认为,人类基因组内最新的适应性突变极其丰富,尤其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突变的产生就像雪崩一样越来越快
2008年维康基金图片奖揭晓。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是一家致力于资助科学研究的慈善机构,于1936年由亨利·维康爵士创办。维康基金的用途是“发展用于改善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科学研究”,主要资助对象是英国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维康基金图片奖每年的获奖作品都是英国研究人员在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中拍摄的。  2008年的获奖作品共有22幅,本文介绍其中部分作品。通过这些图片,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在细胞
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科学家最近首次发现某些原始恒星(其质量为太阳质量的5.5万~5.6万倍)可能死得很不寻常。这类恒星的寿命不超过170万年,它们是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在死亡时,它们很可能会以超新星的形式彻底燃尽自己,不会留下剩余的黑洞。第一代恒星之所以令科学家特别感兴趣,是因为它们产生了首批重元素(除了氢和氦之外的其他化学元素)。在死亡过程中,它们把自己的化学产物喷射到外太空,为后面一代又一代恒
纵观地球历史,每隔1000万年或1亿年,就会发生一次天崩地裂般的超级灾变,其强烈程度足以撼动整个地球,极大幅度地改变地球的大气环境,摧毁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面对毁灭性的打击,我们拿什么拯救生命?    暴烈自然    火山爆发,冰期降临,陨星降落……来自大自然的狂暴打击让地球生命无处可藏。不过,只要生命多样性仍然存在,哪怕成为不毛之地,生命总会卷土重来。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今天,也许我们不得不面对大量物种正在灭绝或濒临灭绝的残酷现实,试图拯救所有的濒危物种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那么,我们应该先选择谁呢?科学家认为:我们不能仅仅依照人们的喜好来取舍,而是应科学地进行抉择。  ①“优先权”,该给谁?  面对长长的濒危物种名单,在当前我们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实在令人难以抉择。体型庞大或长相可爱的动物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新的科学理念……
数学在中职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中职生能力的提升和终身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高职高考中拉分最明显,是升学班师生倚重的学科。东莞市“慧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优化传统的分层教学模式,创建一套适合中职学生的数学课程模式和课堂模式,旨在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双提升。网络技术促进了
对于我们来说,地球气候有着许多不解之谜,只要想一想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中每天都在进行中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交叉作用,其复杂难解也就不足为怪了。尽管如此,我们对气候也并非一无所知,还是能够了解到其中的一些变化趋势,比如地球正在变暖,而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暖的最大因素。那么,地球气候变暖的速度有多快?对全球以及局部地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变化将如何影响地球生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