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ei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当今信息技术教育,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二、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信息技术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可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 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地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1. 目标激学。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追求。于是,我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告诉学生信息技术将逐步成为社会使用的工具,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认字,而是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信息技术的迫切性。近景:上课伊始,展示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激发进取心。
  2. 竞赛激学。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五笔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竞赛,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二)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可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信息技术综合设计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是要有适当难度,二是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宝丰县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重点建设的综合课程之一,由于初中科学横跨学科最多,内容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自然地理等领域,因此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行为等方面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则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是一个值得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不适应症;分析    在近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深深体会到科学新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和艰
本文从恰当选取开发工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准备素材、正确选题、统筹构思课件的设计脚本、恰当设置操作界面,提高课件的可操作性、精心制作课件的各个环节、运行调适做好后
在当前推进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对教师及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我们的教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首先要具有以下的理念:   1. 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2. 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  3. 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学生就写不出好文章。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主要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凑足了几百
企业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必然要求职工成为不断创新的职工,教育培训机构必将成为持续开发智力资源,云集精英,永葆战斗力的团队。那么教育培训、终身学习是职工与教育培训机构不断成长壮大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此,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更新培训观念,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是企业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一、 更新培训观念    1. 职工的教育培训不能“一培永逸”。知识经济
一、课前参与,激发兴趣古希腊的普鲁塔克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就要精心研究每一节课,使它生动形象。有吸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