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贯彻情感教学的创新理念,让学生在愉快的教育中,形成情感的自我调控力,提升社会情感品质,促进学生人格、能力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因为情感和态度教学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学校各门学科都包含着这方面的任务,因为学生在学校内学习的任何知识、技能或行为、习惯都不能离开一定的价值标准。如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即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情感渗透,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若想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则自己应先具有饱满的精神,激情四溢,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自己特有的感触、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打动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深入了解课文,掌握作品的背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然后以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教师还可将自己的个性特点与作品相结合,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尽情挥洒。教学《游子吟》一文时,教师介绍其有关的背景知识,分析诗歌的具体情境,向学生生动而富有情感地分析与讲解《游子吟》,让学生在教师积极饱满的语言与情感中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使他们形成体贴、孝敬父母以及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感意识。语文教材是情感引发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将语文课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充分发掘课本中蕴涵的情感,找出其结合点,以情促教、以情促学,从而激发与调动学生潜藏的情感因素,把师生的情感融于课本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课堂教学激情荡漾,并产生更多、更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渗透,激发求知欲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依据教材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认真地设计教学的措施与方法,精心地组织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恰如其分的情感投入,既能够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性。笔者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多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地方,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就带领你们去西沙群岛,领略那里的风景。当然,同学们回来后,每一个人都要当解说员,把我们在西沙群岛看到的一切有重点地介绍给全校学生好吗?”只是几句简短的话语,不仅为学生走进课文创设了情境,而且也在自然地发挥着情感本身具有的动力功能和迁移作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读书、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主动交流,就连后进生也在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面对学生活跃的学习活跃,我们紧紧地抓住了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通过赏意境、品词句等教学方式,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师导得也自如,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地让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四、情感渗透,促进语言发展
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笔者在执教《夜莺的歌声》一文的时候,在备课中抓住了情感线索,进行了作者、教者二者间的情感迁移和转化。在教学开始时,先进行课题板书,然后和蔼可亲地讲述了自己读这篇文章的体会:“这篇文章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描写的一个孩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孩子到底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书,准备和老师进行交流。相信你们在交流中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听起来是平平淡淡的,但是它起到了交流情感的作用。一是传递了本文以赞美为基调的信号。二是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为友,共同交流,消除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正因为创设了这样一个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学习氛围,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学、自悟的积极性特别高。在学习汇报中,多数学生都给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评价。这时,笔者肯定了同学们的评价后说:“看来,同学们和我一样,十分喜欢小夜莺,下面就以“夸夸小夜莺”为题,共同说说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具体事例好吗?”学生们由于在教材、教师情感交流、情感迁移的作用下,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愈加深刻,因而形成了最活跃、最兴奋的学习状态。有些学生在表达情感内容的时候,力求全面、透彻,从而自觉地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如有的学生在夸奖小夜莺的时候说:“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可以看出小夜莺很机智勇敢。这时快活一词,说的就是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同学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中,富有自主意识的语言文字训练,其效果令人满意。
五、情感渗透,提高课文的感染力
在语文教学中,就是通过读,师生交流进行情感感染,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提高课文感染效果的重要途径。比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是一篇感情浓烈、场面动人的课文。作者通过写亲人惜别的情景,热情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而向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思想教育。在笔者备课的时候,真正进入了角色。在教学时,先是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范读,带着学生进入角色,以最真挚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再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从中感悟和体会,并出示三幅话别教学录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读书所得创造性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其目的是以画面为情感传递交流的重要媒体,从而达到情感共鸣,情感升华的境界。当同学们听到老师的小结:“在朝鲜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并肩作战的足迹。黄继光、邱少云……这血和生命凝成的友谊,怎么不珍贵呢?”学生听后都不禁流下了眼泪。使课文的感情朗读达到了最佳状态。课文的感染效果得到了提高。
总之,情感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奉献的品格,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实践中培养浓厚的教学兴趣,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提问和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情感教学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贯彻情感教学的创新理念,让学生在愉快的教育中,形成情感的自我调控力,提升社会情感品质,促进学生人格、能力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因为情感和态度教学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学校各门学科都包含着这方面的任务,因为学生在学校内学习的任何知识、技能或行为、习惯都不能离开一定的价值标准。如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即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情感渗透,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若想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则自己应先具有饱满的精神,激情四溢,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自己特有的感触、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打动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深入了解课文,掌握作品的背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然后以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教师还可将自己的个性特点与作品相结合,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尽情挥洒。教学《游子吟》一文时,教师介绍其有关的背景知识,分析诗歌的具体情境,向学生生动而富有情感地分析与讲解《游子吟》,让学生在教师积极饱满的语言与情感中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使他们形成体贴、孝敬父母以及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感意识。语文教材是情感引发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将语文课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充分发掘课本中蕴涵的情感,找出其结合点,以情促教、以情促学,从而激发与调动学生潜藏的情感因素,把师生的情感融于课本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课堂教学激情荡漾,并产生更多、更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渗透,激发求知欲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依据教材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认真地设计教学的措施与方法,精心地组织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恰如其分的情感投入,既能够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性。笔者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多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地方,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就带领你们去西沙群岛,领略那里的风景。当然,同学们回来后,每一个人都要当解说员,把我们在西沙群岛看到的一切有重点地介绍给全校学生好吗?”只是几句简短的话语,不仅为学生走进课文创设了情境,而且也在自然地发挥着情感本身具有的动力功能和迁移作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读书、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主动交流,就连后进生也在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面对学生活跃的学习活跃,我们紧紧地抓住了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通过赏意境、品词句等教学方式,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师导得也自如,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地让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四、情感渗透,促进语言发展
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笔者在执教《夜莺的歌声》一文的时候,在备课中抓住了情感线索,进行了作者、教者二者间的情感迁移和转化。在教学开始时,先进行课题板书,然后和蔼可亲地讲述了自己读这篇文章的体会:“这篇文章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描写的一个孩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孩子到底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书,准备和老师进行交流。相信你们在交流中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听起来是平平淡淡的,但是它起到了交流情感的作用。一是传递了本文以赞美为基调的信号。二是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为友,共同交流,消除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正因为创设了这样一个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学习氛围,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学、自悟的积极性特别高。在学习汇报中,多数学生都给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评价。这时,笔者肯定了同学们的评价后说:“看来,同学们和我一样,十分喜欢小夜莺,下面就以“夸夸小夜莺”为题,共同说说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具体事例好吗?”学生们由于在教材、教师情感交流、情感迁移的作用下,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愈加深刻,因而形成了最活跃、最兴奋的学习状态。有些学生在表达情感内容的时候,力求全面、透彻,从而自觉地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如有的学生在夸奖小夜莺的时候说:“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可以看出小夜莺很机智勇敢。这时快活一词,说的就是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同学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中,富有自主意识的语言文字训练,其效果令人满意。
五、情感渗透,提高课文的感染力
在语文教学中,就是通过读,师生交流进行情感感染,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提高课文感染效果的重要途径。比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是一篇感情浓烈、场面动人的课文。作者通过写亲人惜别的情景,热情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而向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思想教育。在笔者备课的时候,真正进入了角色。在教学时,先是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范读,带着学生进入角色,以最真挚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再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从中感悟和体会,并出示三幅话别教学录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读书所得创造性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其目的是以画面为情感传递交流的重要媒体,从而达到情感共鸣,情感升华的境界。当同学们听到老师的小结:“在朝鲜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并肩作战的足迹。黄继光、邱少云……这血和生命凝成的友谊,怎么不珍贵呢?”学生听后都不禁流下了眼泪。使课文的感情朗读达到了最佳状态。课文的感染效果得到了提高。
总之,情感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奉献的品格,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实践中培养浓厚的教学兴趣,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提问和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情感教学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