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实施对策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早已明示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及文化的一种方式,尤其应重视阅读。在各类语文试题中,阅读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客观地讲,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就总体而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由此,重提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思考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试从这两方面作以粗浅的解释。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有助于积累语汇、培养语感。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在不断发展,词汇的数量逐渐扩大,新词不断涌现,要使中学生的词汇丰富,作文精彩流畅,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广泛地阅读。在阅读中记忆新词更能深刻理解该词的音、形、义,与相对孤立地记忆或仅凭教师讲解某个词的用法相比,这显得更轻松而且准确。同时阅读中培养语感,听说读写能力均容易提高。通过阅读去接触文中生疏的合乎法度的语言;通过阅读,去积累大量的语言规律,从而逐渐地形成语感。
  通过阅读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并形成语感,在这一基础上,再进一步阅读,就能细细品味语言的音韵美、语义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授固然可以帮助学生从某些词语句式中体察出其内涵的感情、语美。然而确切地把握其语气、语调、深层意蕴,却非要自己阅读不可,声情并茂地朗读不可。因为仅凭教师讲解是无法体会深刻的,只有亲自阅读,细细品味,才能领略真谛,才能感受语言美,进而在交际中或作文中创造美的语感,美的意境。
  学生通过阅读,甚至背诵优秀的精美文章,把其精词炼句蕴藏于心中,布局谋篇的章法储存于脑海,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型”,一旦构思新文,就会厚积薄发,意到笔随,文思泉涌,笔底生花。
  
  二、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首先,从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中学生阶段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独立精神,对未知领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英雄充满着极大的敬意,对成功充满着强烈的渴望欲,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具有强烈的关注意识、参与意识,极力想以一个成人的角色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由于其理性分析欠缺,所以多从情感好恶出发,对美丑、善恶、真假等还缺乏一定的识辨能力,在面临挫折或遇到打击时,往往会随着情绪的波动而出现大起大伏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又由于受其自尊心的强烈驱使,则决定其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愿接受别人的赞扬,不愿接受别人的批评。教师在指导其阅读时,就要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既要保护其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尊心,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不断熏陶和疏导之下,使学生的阅读倾向逐渐由平庸、通俗向高雅、经典转变;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由对故事情节的猎奇,对凶怪血腥或缠绵悱恻的欣赏与品味,向对作品的语言、结构的欣赏与把握、意蕴的感受、美丑善恶的辨析、良知人性的解剖等方面转移。这样,就能逐渐把中学生的阅读品位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其次,选择恰当时机,推荐各类书籍。教师还应依据大纲,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读各类书,激活语文学习。比如: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经久不衰,中学课本中涉及不少篇目。此时的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精彩品赏,借机谈情节、评人物、说艺术,进而引导诱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法,使学生的阅读触角自然向课外延伸,进而由一斑而全豹,使其由学习选段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同时引导学生读一些内容健康、格调向上的时文。另外传记、科普读物也是中学生不可缺少的阅读内容,合理地选择一些伟人的传记阅读,对中学生的成长、科学头脑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报刊以知识含量大、内容新为特色,浏览报刊不仅可以了解新闻,还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知识。
  第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加强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很多,包括精读、略读、速读、跳读以及三步阅读法、五步阅读法等。在诸多方法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阅读习惯的方法。同时,教会学生做摘录,把自己感兴趣的、认为美的作一些摘录,反复吟诵,
  一言概之,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放在第一位,要摒弃大量讲解阅读教材的教学法。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要求学生多阅读,不仅精读而且要泛读,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此以往,学生的词汇量大增,语感形成,并能体会语言美,有意识地去创造美的语言,那么语文功底自会加深,语文能力自会提高。综上所述,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赏能力,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其他文献
豫北地区先商文化所处位置比较特殊,与同时期的几支重要考古学文化比邻而居,北边有夏家店下层文化,东边有岳石文化,西边和南边是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和二里头类型分布区。关
传统的评价银屑病的方法和指标只注重皮肤科医生的观点 ,忽视了患者自身的评价 ,不能直接反映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近年来 ,生活质量评估已成为临床研究和病人治
[摘 要]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更新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活动,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要开展生动活泼、切实有效的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加广阔的开拓,让学生学以致用,使语文教学焕发新的风采。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和实施,是落实新课改的一大体现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历史赋于当代教育事业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来说,正是为学生的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只有在小学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来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管理和教学的模式,营造适宜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情感形成的良好氛围,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探讨信息时代的创新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创新教育的开展。 
“文史”不分家,其实“音乐”和“语文”也是一家。他们的基本功能是表情达意.并且音乐的这一功能并不逊于语言。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使用好音乐,找准音乐和语文的结合点,不但
(相城区北桥中心小学,江苏 苏州 215144)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也是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的重要保证。针对传统语文教学枯燥、单调、无趣、教师满堂灌的现象,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标的理念,让导入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和作业设计生活化,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生活教育;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作业设计  “学习兴趣是
目的:编制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soriasis quality of life scale,PQOLS),并验证该量表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WHO对生活质量的定义提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的
生态课堂在近年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很多教师强烈关注和热捧。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蕴涵着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而不要把学生的学习
何其芳先生的《秋天》一诗,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新增的篇目.对它的解读一般是说它以“秋”为主轴.可分解为在秋天中发生的一些并列的场景:伐术工人在叮叮的伐木声中挥洒汗水,农
敦煌壁画是民间手工艺人的伟大成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敦煌壁画对之后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敦煌壁画中壁画上大量的人物绘画对我们后人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