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生物课堂中,寻求学科教学中更深层实施情境教学的意义和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 以期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法和带动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更加良好的问题情境, 以促进更多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 师专生
问题情境教学法0就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生的生活感知为前提,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研究探讨、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中更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这一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意义
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师专学生学会学习是一项重要目标。学生从初中考入师专,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探究问题的来龙去脉、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因此,要尽可能为学生动手实践和独立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1) 树苗买来时枝繁叶茂,为什么种植时要除去大量枝叶?树苗根上总要带一些泥土,运输很不方便,这样做有何意义? (2) 邻居家孩子患先天性营养不良症,我能帮他做什么? 学生运用生物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这些实际问题, 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培根说:解答十个问题不如提出一个问题。生物学科与自然、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是教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很好的载体,如生活中的/ 糖尿病。等疾病的原理、单眼皮和身高等的遗传机制、DNA0 技术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禽流感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师范生目前在学校处于学生角色, 需要学习有关生物学的各种知识,但是毕业后大部分从事教育行业,担任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将不断地影响着一方学生, 他们要引导未来的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让师范生担任教师角色的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 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卓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仅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 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未来走出校园、走上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效的问题情境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自然性. 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和思考,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第二、量力性。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其难度应该趋向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现区, 使学生可以跳一跳, 摘桃。第三、探究性。问题情境能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求知状态,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这种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能够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使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当然,有效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遵循问题设计规律及教育目的、生物学科的特点, 那么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呢?
二、问题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1.激趣点拨、发现问题。上课开始,可以采用提出激趣性的问题等形式组织学生有重点地对与新课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测评,一方面发现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检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趋向程度以及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同时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激活原有知识,实现对知识的迁移。比如进行“光合作用”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先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 周末,我们来到临山、巨山, 尽情享受周末的轻松, 看到面前这生机盎然的世界, 你可知道是谁创造了这一切? 你知道有关光合作用的哪些知识呢?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选择出今天要探讨的问题,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
2. 选择问题、讨论探究。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所以问题提纲的设计应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应有针对性,根据教学目标设问。例如:开展“观察鼠妇活动”的活动时,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 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其次,提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测和解释: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 鼠妇的活动还可能和水分以及其他外界因素有关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链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环环紧扣, 逐层深入,不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点,更能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推理方式,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解决这些问题与突破难点的方法,一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科学家们做过的实验;二是播放与教材配套的录像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学生实验法,采用课外实验、课内交流、讨论分析,教师实施“过程式引导”的方法,效果更好。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能动思考之间搭起桥梁。这样,不仅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也激活了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
[2] 沈小碚.试论问题情景教学法 的实质及合理运用[J].课程# 教材教法,1994,(8)[3] 贾广磊,徐鸿雁.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J] 2005,(2)
[3] 崔明玉.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
关键词:生物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 师专生
问题情境教学法0就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生的生活感知为前提,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研究探讨、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中更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这一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意义
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师专学生学会学习是一项重要目标。学生从初中考入师专,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探究问题的来龙去脉、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因此,要尽可能为学生动手实践和独立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1) 树苗买来时枝繁叶茂,为什么种植时要除去大量枝叶?树苗根上总要带一些泥土,运输很不方便,这样做有何意义? (2) 邻居家孩子患先天性营养不良症,我能帮他做什么? 学生运用生物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这些实际问题, 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培根说:解答十个问题不如提出一个问题。生物学科与自然、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是教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很好的载体,如生活中的/ 糖尿病。等疾病的原理、单眼皮和身高等的遗传机制、DNA0 技术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禽流感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师范生目前在学校处于学生角色, 需要学习有关生物学的各种知识,但是毕业后大部分从事教育行业,担任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将不断地影响着一方学生, 他们要引导未来的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让师范生担任教师角色的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 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卓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仅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 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未来走出校园、走上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效的问题情境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自然性. 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和思考,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第二、量力性。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其难度应该趋向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现区, 使学生可以跳一跳, 摘桃。第三、探究性。问题情境能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求知状态,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这种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能够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使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当然,有效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遵循问题设计规律及教育目的、生物学科的特点, 那么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呢?
二、问题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1.激趣点拨、发现问题。上课开始,可以采用提出激趣性的问题等形式组织学生有重点地对与新课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测评,一方面发现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检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趋向程度以及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同时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激活原有知识,实现对知识的迁移。比如进行“光合作用”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先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 周末,我们来到临山、巨山, 尽情享受周末的轻松, 看到面前这生机盎然的世界, 你可知道是谁创造了这一切? 你知道有关光合作用的哪些知识呢?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选择出今天要探讨的问题,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
2. 选择问题、讨论探究。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所以问题提纲的设计应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应有针对性,根据教学目标设问。例如:开展“观察鼠妇活动”的活动时,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 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其次,提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测和解释: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 鼠妇的活动还可能和水分以及其他外界因素有关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链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环环紧扣, 逐层深入,不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点,更能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推理方式,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解决这些问题与突破难点的方法,一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科学家们做过的实验;二是播放与教材配套的录像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学生实验法,采用课外实验、课内交流、讨论分析,教师实施“过程式引导”的方法,效果更好。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能动思考之间搭起桥梁。这样,不仅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也激活了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
[2] 沈小碚.试论问题情景教学法 的实质及合理运用[J].课程# 教材教法,1994,(8)[3] 贾广磊,徐鸿雁.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J] 2005,(2)
[3] 崔明玉.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