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吉林西部花生主要产区花生未感染黄曲霉毒素情况,分析吉林西部花生产业发展优势,并为吉林西部花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花生;黄曲霉毒素;优势;发展建议;吉林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073-01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霉菌中产毒菌株所产生的一类有毒代谢产物。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基本结构中都含有二呋喃环和香豆素,主要分子式含B1、B2、G1、G2、M1、M2等,其中:M1、M2为鲜奶及奶制品感染黄曲霉毒素指标。黄曲霉毒素中B1是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半数致死量为0.36 mg/kg,属剧毒的毒物范围,可镶嵌在细胞染色体上,导致细胞分裂变异,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 000倍。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可以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永久性。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最易受污染,一般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污染较重,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等可引起中毒。
目前,花生受黄曲霉毒素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花生及其制品受黄曲霉毒素侵染问题十分突出,也是当前出口花生所面临的最大和最主要的风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高秀芬、荫士安等对我国部分地区花生中4种黄曲霉毒素污染进行了调查,发现花生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比较普遍,调查的各地样品均有不同程度污染。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于2014年初对白城五县、市、区及松原西部花生主要花生种植乡、镇所生产的花生产品进行了科学取样,并送交农业部油料质检中心(武汉)进行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为均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这说明吉林省西部地区花生目前还没有被黄曲霉毒素感染。同时也表明吉林省西部地区目前是国内见报道中少有未见黄曲霉毒素侵染的地区,这表明吉林省在花生产业发展上仅未受黄曲霉毒素感染一项就已具有了明显优势。为了保障和促进吉林省花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花生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在产中环节避免感染黄曲霉毒素
土壤中能产生毒素的真菌含量、栽培操作中受损荚果率、花生收获前土壤温度湿度波动情况、地下病害虫害侵袭、延迟收获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导致花生感染黄曲霉毒素。因此,要对花生可能导致感染黄曲霉毒素的各个栽培环节进行系统研究,确定技术规程,从花生标准化种植技术上做到防止花生在生产环节中感染黄曲霉毒素,保证原料质量。
2 加强花生产后环节监控,避免侵染黄曲霉毒素
花生原料在储藏、运输、加工等过程中温度、湿度等因素也是花生侵染黄曲霉毒素的一个关键环节。尽管吉林省西部地区空气干燥,花生收获后储藏期间温度也较低,不利于黄曲霉毒素侵染,但特定的情况下也会有黄曲霉毒素侵染的可能。因此,吉林省应加强花生原料产后环节监控措施,一方面对域内所产的花生储藏原料进行取样监控,另一方面对域外所产进入吉林省的花生原料进行从严管理,避免带菌体侵入吉林省造成黄曲霉感染率提高[1-2]。
3 完善科研条件,建立花生黄曲霉毒素检测体系
为了更好地对吉林省花生原料黄曲霉毒素感染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测,应依托白城市农科院现有的科研条件,通过完善相应设备,培训相关人员,成立黄曲霉毒素检验检测中心,随时对吉林省西部花生等农作物黄曲霉毒素侵染情况进行监测,预测预防黄曲霉毒素感染发生[3]。
4 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打造吉林花生品牌
目前,国内花生受黄曲霉毒素侵染普遍,而且其发生情况与地域也有直接关系。通过此次花生等作物的取样和黄曲霉毒素是否侵染进行检测,说明吉林省西部地区是我国花生生产中少数未受黄曲霉毒素感染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未来扩大宣传,打造吉林花生品牌,建议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吉林省花生产业发展奠定基础[4]。
5 利用优势,大力发展花生产业
吉林西部地区沙化、退化土地资源丰富,适合花生种植发展的空间较大,而且利用花生根瘤固氮肥田,能够提高地力,改良土壤,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社會和生态效益,所以应稳步提高花生种植面积,扩大种植规模。
依托优势,发展花生加工综合利用,推动花生生产发展,是促进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建议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带动花生产业发展,走“企业 基地 农户 品牌”等产业发展之路。通过招商引资或强强联合等举措,加强对花生深加工技术研究和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花生原料转化增值,全面促进吉林省花生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6 参考文献
[1] 张毅,华福平,童燕,等.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40,343.
[2] 王永良.花生黄曲霉素综合防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
[3] 马卫芳.花生黄曲霉菌的危害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3):19.
[4] 敖礼林,饶卫华.花生黄曲霉的感染途径及其综合防控[J].科学种养,2012(6):32.
关键词 花生;黄曲霉毒素;优势;发展建议;吉林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073-01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霉菌中产毒菌株所产生的一类有毒代谢产物。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基本结构中都含有二呋喃环和香豆素,主要分子式含B1、B2、G1、G2、M1、M2等,其中:M1、M2为鲜奶及奶制品感染黄曲霉毒素指标。黄曲霉毒素中B1是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半数致死量为0.36 mg/kg,属剧毒的毒物范围,可镶嵌在细胞染色体上,导致细胞分裂变异,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 000倍。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可以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永久性。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最易受污染,一般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污染较重,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等可引起中毒。
目前,花生受黄曲霉毒素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花生及其制品受黄曲霉毒素侵染问题十分突出,也是当前出口花生所面临的最大和最主要的风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高秀芬、荫士安等对我国部分地区花生中4种黄曲霉毒素污染进行了调查,发现花生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比较普遍,调查的各地样品均有不同程度污染。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于2014年初对白城五县、市、区及松原西部花生主要花生种植乡、镇所生产的花生产品进行了科学取样,并送交农业部油料质检中心(武汉)进行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为均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这说明吉林省西部地区花生目前还没有被黄曲霉毒素感染。同时也表明吉林省西部地区目前是国内见报道中少有未见黄曲霉毒素侵染的地区,这表明吉林省在花生产业发展上仅未受黄曲霉毒素感染一项就已具有了明显优势。为了保障和促进吉林省花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花生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在产中环节避免感染黄曲霉毒素
土壤中能产生毒素的真菌含量、栽培操作中受损荚果率、花生收获前土壤温度湿度波动情况、地下病害虫害侵袭、延迟收获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导致花生感染黄曲霉毒素。因此,要对花生可能导致感染黄曲霉毒素的各个栽培环节进行系统研究,确定技术规程,从花生标准化种植技术上做到防止花生在生产环节中感染黄曲霉毒素,保证原料质量。
2 加强花生产后环节监控,避免侵染黄曲霉毒素
花生原料在储藏、运输、加工等过程中温度、湿度等因素也是花生侵染黄曲霉毒素的一个关键环节。尽管吉林省西部地区空气干燥,花生收获后储藏期间温度也较低,不利于黄曲霉毒素侵染,但特定的情况下也会有黄曲霉毒素侵染的可能。因此,吉林省应加强花生原料产后环节监控措施,一方面对域内所产的花生储藏原料进行取样监控,另一方面对域外所产进入吉林省的花生原料进行从严管理,避免带菌体侵入吉林省造成黄曲霉感染率提高[1-2]。
3 完善科研条件,建立花生黄曲霉毒素检测体系
为了更好地对吉林省花生原料黄曲霉毒素感染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测,应依托白城市农科院现有的科研条件,通过完善相应设备,培训相关人员,成立黄曲霉毒素检验检测中心,随时对吉林省西部花生等农作物黄曲霉毒素侵染情况进行监测,预测预防黄曲霉毒素感染发生[3]。
4 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打造吉林花生品牌
目前,国内花生受黄曲霉毒素侵染普遍,而且其发生情况与地域也有直接关系。通过此次花生等作物的取样和黄曲霉毒素是否侵染进行检测,说明吉林省西部地区是我国花生生产中少数未受黄曲霉毒素感染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未来扩大宣传,打造吉林花生品牌,建议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吉林省花生产业发展奠定基础[4]。
5 利用优势,大力发展花生产业
吉林西部地区沙化、退化土地资源丰富,适合花生种植发展的空间较大,而且利用花生根瘤固氮肥田,能够提高地力,改良土壤,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社會和生态效益,所以应稳步提高花生种植面积,扩大种植规模。
依托优势,发展花生加工综合利用,推动花生生产发展,是促进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建议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带动花生产业发展,走“企业 基地 农户 品牌”等产业发展之路。通过招商引资或强强联合等举措,加强对花生深加工技术研究和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花生原料转化增值,全面促进吉林省花生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6 参考文献
[1] 张毅,华福平,童燕,等.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40,343.
[2] 王永良.花生黄曲霉素综合防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
[3] 马卫芳.花生黄曲霉菌的危害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3):19.
[4] 敖礼林,饶卫华.花生黄曲霉的感染途径及其综合防控[J].科学种养,201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