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CSH临床资料,共17例。17例中男6例,女11例,年龄平均48.5岁。

结果

17例中全切14例,大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全切病例未见肿瘤复发;大部切除者经放疗后残留肿瘤无进展。术中颅神经解剖保留情况:动眼神经均解剖保留,外展神经12例,三叉神经15例;部分神经解剖保留病例在术后3~6个月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

结论

根据肿瘤的体积和生长方向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结合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恰当的切除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出血并全切肿瘤,降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提高远期术后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自噬在人颈椎椎体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至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的颈椎病患者和颈椎骨折或脱位者48例。分为对照组(17例)和颈椎病组(31例)。将术中取出的颈椎椎体终板软骨用酶消化法分离终板软骨细胞并培养,建立人颈椎椎体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甲苯胺蓝染色,倒置相差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单丹磺酰戊二胺(MD
期刊
目的分析食管异物嵌顿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软式内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软式内镜下治疗的101例食管异物病例资料,其中男52例、女49例,年龄(49±21)岁。所有患者在行咽部局部麻醉并禁食4 h以上后于消化科内镜中心行软式内镜下治疗。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异物嵌顿于食管上段及中段占到了所有食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小儿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喉罩通气的并发症。方法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择期腹股沟手术160例,年龄1~10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体质量指数14~21 kg/m2。按年龄分为7个月~<1岁(A组)、1岁~<3岁(B组)、4岁~(C组)、7岁~(D组)4组。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采用七氟烷和笑气吸入,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用翻转法置入。然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高胆固醇血症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及其对骨质疏松症(OP)的治疗机制。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就诊的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0 mg qd)。观察两组患者半年、1年后腰椎BMD、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骨合成标志物Ⅰ型前胶原N-端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关系。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LEAOD患者59例和非LEAOD(对照组)32例进行对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踝肱指数(ABI)、血清β2-M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结果LEAOD组血清β2-M(5.3±3.2比2.6±1.3)和hsCRP(15.1±14.8比8.0±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巴曲亭、电灼止血对新西兰兔颈动脉外膜剥离渗血模型中血管修复的影响。方法27只家兔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巴曲亭组及电灼组,采用酶消化+钝性剥离去除颈动脉外膜造成渗血模型后,分别用巴曲亭(2 kU/L),电灼(40 W)及盐水纱布进行止血。术后0、14及28 d后取出颈动脉,用HE、Masson染色及透视电镜观察外膜剥离后动脉的修复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免疫组化
期刊